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PET)显像在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区域淋巴结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行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进行全身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融合CT显像与CT显像,对区域淋巴结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现24例患者区域淋巴结阳性(80.00%),转移区域淋巴结总数为61枚.18F-FDG PET融合CT发现食管区域淋巴结转移16例,敏感性、特异性和Youden指数分别为66.67%、100.0%和0.67.CT检出8例.61枚转移区域淋巴结中18F-FDG PET融合CT定性43枚(70.49%),定量分析发现转移区域淋巴结计算标准化摄取值(SUV)为2.9±1.2,均>2.5;CT检出区域淋巴结转移数24枚(39.34%).18F-FDG PET融合CT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数均明显优于CT,P<0.05.结论 18F-FDG PET融合CT在诊断胸中段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方面可能优于CT.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基于PET/CT显像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各项指标的关系,探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PET/CT检查的初诊NSCLC患者13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纵隔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大小、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预测因素。结果 68例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得出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肺癌原发灶SUVmax、大小、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原发灶SUVmax是影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SUVmax、大小及分化程度有关;原发灶SUVmax是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危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征突变(ATM)基因rs6649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测序技术对183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及12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检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ATM rs66498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相关性;利用SHEsis软件分析rs664982和rs664143连锁不平衡性及其单体型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组吸烟者及有肿瘤家族史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ATM rs664982基因型与性别、年龄、饮酒在食管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TM rs664982基因型与吸烟、肿瘤家族史在食管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基因型C/C比较,T/T基因型可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C/T基因型可降低发病风险;rs664982和rs664143没有强的连锁不平衡性.结论 不同种族人群存在不同的ATM基因多态性,这可能是导致不同种族人群食管癌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