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影响难治性肺结核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难治性肺结核形成的原因,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和防治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1999—2004年收治的痰菌长期、间断反复涂片或培养阳性的66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形成难治性的原因进行分析,以细胞免疫学T淋巴细胞亚群3型(CD3^+)、T淋巴细胞亚群4型(CD4^+)的变化为分析手段,就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CD3^+、CD4^+细胞水平低下,规则用药耐药者22例,不规则用药耐药者44例,25例未使用胸腺肽治疗,其中9例痰菌阳性者阴转(36.0%),41例使用胸腺肽治疗,其中29例痰菌阳性者阴转(7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不合理、耐药性产生、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是形成难治性肺结核的重要原因。合理调整化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强督导治疗和健康教育是有效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72.
邹敏  翟阳  肖持坚  梁敏  徐怡辉  兰小婉  梅小平 《中成药》2023,(10):3420-3424
目的 探讨壮宣饮对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大鼠肺损伤及TLR3/TAK1/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司他韦组(13.5 mg/kg)和壮宣饮高、中、低剂量组(14.0、7.0、3.5 g/kg),每组12只。采用甲型流感病毒H1N1滴鼻法建立流感病毒性肺炎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给药5 d后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变化,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FN-γ、IL-6水平,计算肺湿/干重比,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法检测肺组织H1N1病毒载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TLR3/TAK1/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毛色无光泽、呼吸加快、行动迟缓、体质量下降,肺湿/干重比值和BALF中TNF-α、IFN-γ、IL-6水平升高(P<0.01),肺组织病理学评分、H1N1病毒载量、TLR3、p-IκBα蛋白表达及p-TAK1/TAK1、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升高(P<0.01),IκBα蛋白表达降低(P&l...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 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HBV相关性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HBV携带者25例(HBV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0例(CHB组),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139例(HBV相关性肝硬化组),选取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检测TLR-4、TGF-β1及HBV DNA在各研究对象循环血中的表达水平并检测肝功能指标。比较TLR-4、 TGF-β1表达水平差异及与丙氨酸转氨酶(ALT)、HBV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HBV携带组循环血TLR-4、TGF-β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性肝硬化组TLR-4、TGF-β1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HBV病毒携带组、CHB组水平升高(P?<0.05),HBV相关性肝硬化组TLR-4、TGF-β1表达水平较CHB组升高(P?<0.05);在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中,随着肝损或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循环血TLR-4、 TGF-β1表达水平升高,Child-Pugh C级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循环血TLR-4、TGF-β1水平最高,Child-Pugh A、B、C级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循环血TLR-4、TGF-β1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497和-0.581,均P?=0.000);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572和0.619,均P?=0.000);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循环血TGF-β1与TLR-4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36,P?=0.000)。结论 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循环血TLR-4、TGF-β1高表达,可能诱导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是反映HBV相关性肝硬化病情与纤维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人肠道病毒71 型(EV71)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2015 年12 月67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例资料,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发生感染的部位、细菌种类、药敏实验结果,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对人肠道病毒普通型(EV)、EV71、柯萨奇病毒A16 型(A16)进行检测。结果67 例EV71 型重症HFMD 患儿以单一感染最多,占50.7%(34 例);EV71 型的混合感染占49.3%(33 例)。继发感染最常见部位是下呼吸道(26.5%)。临床分离病原体46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 株(23.9%),革兰阴性菌35 株(76.1%)。对病原体进行药敏实验,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普遍对G-性菌敏感,头孢唑林钠、哌拉西林、万古霉素普遍对G+性菌敏感。EV71 型重症HFMD以3 岁内的男性患儿多见,5 岁以上儿童发病率较低,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患儿临床症状以高热、皮疹、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病理征阳性为主,常伴有胸片、头颅CT 异常,实验检查结果显示心肌酶谱、肝功能、白细胞、血糖升高、体液免疫及降钙素原等异常;3 岁以下的男性患儿、农村住宿条件差、不良卫生习惯、对该疾病不了解未采取预防措施的监护人的散居儿童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EV71 为其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结论四川部分地区重症HFMD患儿主要由EV71 及其混合型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了解EV71型HFMD重症临床特征,掌握本地区EV71 型重症HFMD的高危因素对于HFMD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雨氨酸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白蛋白(A)、球蛋白(G)、及ALT/AST、A/G比值与肝损程度的相关性,通过对351例肝炎患者血清的四种生化指标进行二元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肝损程度的加重,ALT、AST、ALT/AST、A/G值减小,G值增大,各肝炎组间ALT与AST、A与G、ALT/AST、A/G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析351例肝炎患者血清,发现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52,P<0.01),与肝损程度呈负相关系。材料与…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剩余70只大鼠均利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双路通脑方组、双路通脑方+SIRT1抑制剂组(双路通脑方+EX527组),每组20只。14 d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尼氏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数量;试剂盒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铁离子(F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组织中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转铁蛋白受体(TFR)、铁蛋白重链多肽1(FTH1)蛋白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IRT1、Nrf2、GPx4及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SLC7A1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究壮药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及肠组织损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随机分为低(7.16g/kg)、中(14.33 g/kg)、高(28.66 g/kg)剂量双路通脑方组和模型(M)组,并设假手术(S)组,每组10只。制作模型前30 min予以相应剂量双路通脑方颗粒溶液灌胃,在大鼠成模清醒后1 h给予该颗粒灌胃,连续6 d,每天2次。M组和S组同步灌胃无菌水。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NF)-γ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脑TLR4/NF-κB通路蛋白及结肠密封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1、紧密连接蛋白(ZO)-1蛋白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结构变化;16 S rDNA扩增测序法分析肠道菌群构成。结果 M组脑梗死比例较S组显著增加(P<0.05);中、高剂量双路通脑方组脑梗死比例较M组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78.
中医扶阳理论中元阳虚衰在中风发病过程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后,痰、瘀、毒等病理产物导致龙路堵塞,火路不通,进而形成缺血性中风。治疗方法为扶其元阳,使阴阳在其本位,在此基础上根据缺血性中风的病情使用三焦次第法中的开上焦、中焦,与壮医通“龙路、火路”有很大的内在逻辑相关性。故治疗应把握上、中焦温通的整体变化,以恢复“龙路、火路”为核心,并根据病理产物的动态变化采用健脾化湿、宣肺化痰、温肾助阳等治法,多脏同调,促使“龙路、火路”通畅,进而治愈本病。  相似文献   
79.
80.
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病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相互关系。内镜检查患者 2 2 9例 ,检查前临床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病组 137例和胃肠病组 92例 ,并进行内镜检查结果比较。慢性病毒性肝病组 (CVH)与胃肠病组 (GEP)的Pu、CSG、EG、GMP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慢性病毒性肝病组的GEV、DI、EI、ED和BRG与胃肠病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与病毒性肝病类型的比较中 ,肝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的GEV、DI、EI、ED、BRG及慢性肝炎重度的EI、BRG、CSG与慢性肝炎 (轻、中度 )比较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慢性病毒性肝病时 ,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肝功能减退、肝炎病毒在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