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率、临床特点、机制及防治。方法 对 4 1例经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分别在 1、3、6月时观察血清ALT、HBeAg、抗HBe、HBVDNA变化情况。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出现HBeAg至抗HBe转换者为Ⅰ组 ;未出现者为Ⅱ组 ,对比两组患者停药 1、3、6月后ALT、HBV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停药 1、3、6月时 ,Ⅰ、Ⅱ组ALT异常率分别为 11.1%和 15 .6 % (P >0 .0 5 )、11.1%和 34.3% (P >0 .0 5 )、2 2 .2 %和 6 2 .5 % (P <0 .0 5 ) ;HBVDNA转阳率为 11.1%和2 5 .0 % (P >0 .0 5 )、11.1%和 4 0 .6 % (P >0 .0 5 )、33.3%和 71.8% (P <0 .0 5 )。结论 对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否因发生血清转换而停药 ,都应继续监测肝功能 ,发生e抗原转换者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对重型肝炎患者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SIRS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SIRS在重型肝炎患者中发病率为60%.SIRS组及非SIRS组患者12周生存率分别为25%与60.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IRS组重型肝炎患者并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易出现药物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治疗能提高药物性肝衰竭的治愈率,缩短治愈患者的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率低.结论 血浆置换能提高药物性肝囊蝎患者的治愈率,是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gIG)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细胞数量与体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CCl4皮下注射,同时每日腹腔注射MgIG?30 mg/?kg.各组大鼠在造模5周后取材,从每只大鼠等距抽选4个2 mm厚的肝组织块制作石蜡包埋切片,行Mass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HBVDNA的水平变化及其在重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7例重型肝炎患者IL-6、IL-8和TNF-α及用PCR法检测HBVDNA水平。结果重型肝炎患者TNF-α、IL-6和IL-8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患者HBVDNA(-)组与HBVDNA( )组的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异常的部份原因是由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其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HBV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阳方治疗缺血性中风(IS)恢复期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IS恢复期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扶阳方治疗,对照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治疗28 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23/25),对照组为76.00%(1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明显改变。结论:扶阳方治疗IS恢复期阳虚证疗效确切,明显优于补阳还五汤,为运用中医扶阳理论治疗IS恢复期提供了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40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总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阿昔洛韦联合胸腺肽对慢性乙型炎抗病毒疗效,阿昔洛韦1.0g,胸腺肽16mg静滴,每日一次,连续治疗2月,共治疗33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HBeAg阴转16例,阴转率55.17%,HBVDNA阴转18例,阴转率54.54%,对照组HBeAg阴转率9.52%,HBV-DNA阴转率9.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昔洛韦联合胸肽是一种有效、价廉、使用方便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选择慢性肝病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HGF80——120mg/天静滴,治疗前、治疗2wk、4wk后分别抽血检测HA、PCIII含量。结果:治疗组HA治疗前、治疗2wk、4Wk后分别为764±2.328.1,599.2±274.6和487.6±204.1ng/ml,PCIII分别为203.2±65.5,156.7±48.9和143.8±38.7ng/ml,治疗前、后比较,HA、PCIII有非常显著变化(P<0.01);对照经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相关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 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HBV携带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肝细胞癌患者20例,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研究对象外周血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结果 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最低,与HBV携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重型乙型肝炎组、肝细胞癌组最高,各组患者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HBV携带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PBMCs表面Tim-3、PD-1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431和-0.422,均P?<0.05),与ALT、AST水平呈正相关(r?=0.214、0.325、0.234和0.354,均P?<0.05);HBV感染患者总体PBMCs表面Tim-3的表达水平与PD-1表达量呈正相关(r?=0.967,P?<0.05)。结论 免疫负性调节因子Tim-3、PD-1与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发生相关,对Tim-3、PD-1水平调节可能为其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