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6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臀部巨大囊肿一例梁雨田,张伯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臀部巨大滑液囊肿实属罕见,本院遇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7岁。因右侧扁平髋继发骨关节炎先后于1980年3月及1981年6月行髋关节双杯及单杯成形术。术后髋关节疼痛无明显缓...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介绍了NT—PC(Niti—Patellar Concentrator)的结构、生物力学特性、手术方法与临床4023例的应用体会.NT—PC含Ni50.3~51.8at%,具有1~2、2~3个髌底、髌尖枝钩和1个腰部,回复温度30±2℃.利用它与髌骨的弧差,皮温驱之从5~9个方向将碎骨聚合于解剖位直至愈合.用环氧树脂模拟实用状态的髌骨模型,经光弹多维力学测定:NT—PC以纵向记忆聚合为主,30~40kg;侧向为辅,5~7.5kg.12家医院治疗新鲜骨折4023例,解剖复位率98.36%.术后2.5~20周,平均7.14周,伤膝功能达到健侧水平.  相似文献   
43.
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从1994年4月~2002年4月,收治椎间隙感染患者2l例,Ll~2 1例,L2~3 2例,L3~4 7例,L4~5 8例,L5Sl 3例。其中15例在影像学引导下按照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的人路进入病灶,清除和冲洗椎间隙坏死组织。应用McGill表定量动态评价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X线、CT和MRI.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在术后l~2d剧烈腰痛消失,冲洗时间为7~50d。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例占40%。8~12周椎间隙基本融合。治疗后McGill分值在l~2d内即开始下降。结论: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及时有效控制症状,促进椎间融合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1 临床病例 女性, 105岁.因摔倒致左下肢活动受限半个月,经检查以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急诊入院.患者有"老慢支" 60余年,但经过对症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伤前尚能在室内缓慢行走,生活可部分自理.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白体髂骨植骨的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的手术后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27例,其中20例采用二次手术取出原内固定物,重新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同时在不愈合部位行丰富的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疗效评定.结果 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0.5~2.0年,均经二次手术后获得愈合,肩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能够为骨折端提供早期的稳定性,减少局部血运的破坏,与自体髂骨植骨相结合是治疗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锁定加压钢板(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2003年9月~2005年11月经掌侧入路T-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9例。男3例,女6例,年龄52~74岁,平均63.5岁。按AO分类标准:B2型2例,B3型1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均采取掌侧入路,术中不显露背侧组织,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Osteoset)。[结果]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10.7个月(6~17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1例骨缺损严重,术中置入人工骨(Osteoset)。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9周,平均12.5周。术后第1d开始被动活动腕关节,1周后主动活动,功能锻炼。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7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经掌侧入路T-LCP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佳。  相似文献   
47.
四肢及骨盆骨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比较常见 ,及时而正确的急救治疗直接关系到伤员的肢体伤残程度乃至生命的安危。例如开放性骨折 ,在骨折端外露时 ,如果盲目的将外露骨折端还纳 ,有可能造成严重感染 ,甚至导致截肢。由于止血带使用不当 ,造成肢体坏死者也时有发生。因此 ,正确的四肢及骨盆骨折的急救治疗不仅是整个治疗过程的良好开端 ,也是保障伤员生命安全、避免或加重伤残的重要步骤。1 四肢骨折的急救治疗1 1 止血  止血是现场急救的重要步骤 ,遇有出血应临危不惧 ,仔细审视出血部位、出血颜色 (鲜红、暗红 )、出血量、出血方式 (…  相似文献   
48.
锁骨上窝臂丛神经鞘瘤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锁骨上窝部位臂丛神经鞘瘤影像诊断的最佳方法.材料与方法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锁骨上窝部位臂丛神经鞘瘤行胸部及颈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检查中3例见锁骨上窝区有密度增高影,但界限不清.MRI及CT检查均发现锁骨上窝区有类圆形肿物,边界清楚,MRI能清楚的见到臂丛神经的根、干、束及肿物与臂丛神经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MRI及CT对臂丛神经鞘瘤均具诊断价值,MRI在锁骨上窝部位的组织分辨力优于CT.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索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CAF),恢复解剖头臼对应能力及与之对应的围手术期处理;为降低残疾,减少与避免中青年日后全髋置换提供经验。方法1997年8月~2003年2月ATMFS治疗CAF28例:新鲜15例,陈旧13例;新鲜与陈旧CAF重建解剖型髂骨臼后壁分别为3例与2例。结果所有使用ATMFS的CAF病例均有效固定于解剖位。随访8~63个月,平均11.8个月。15例新鲜CAF术后3.2个月患髋功能达健侧水平;11例陈旧CAF术后5.5个月达健侧水平。异位骨化2例,1例为BrookerⅣ型异位骨化,1例外展受限。结论ATMFS可用于治疗CAF,易使CAF有效固定于解剖位;其围手术期设计行之有效;优良率96.43%。同时,也在CAF与人工关节之间探辟了新径,降低残疾,减少与避免中青年全髋置换,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0.
作者报告了一种踝关节融合的简单技术,介绍如下: 手术适应症:痛性踝关节骨关节炎或麻痹所致的踝关节不稳,但必须无固定的畸形,手法能使踝关节置于功能位者。特殊器械:电视透视机;直径1.8 cm、长17 cm的中空环锯,环锯尾端带活塞装置,活塞中央有孔,允许克氏针通过。手术方法:病人仰卧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