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11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脑膜炎奈瑟氏菌(NM)及乳糖发酵奈瑟氏菌(NL)的研究发现,NL的带菌感染具有可以产生抗A群NM的抗体,而且NL可以在机体长期存活并对机体不致病的特点。为了解我区NL及NM的带菌状况,从而为流行病研究所拟用NL制备活菌苗预防A群菌流行的可能性提供菌利,我们于1981年3月~1985年11月在永宁县开展了NL及NM带菌状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83.
王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992-99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100例中期妊娠的健康妇女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结果:全部引产成功。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又经济,在基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对9例夹层动脉瘤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诊断与观察,探讨诊断价值,总结治疗体会。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对9例患者进行分型,动态随访观察其治疗前后动脉管腔内膜样回声的变化及管腔内血液的变化。其中手术治疗3例,非手术治疗6例。结果急性期死亡2例,1例术后4天死亡。7个月~5年的随访观察,手术治疗3年存活率100%(2/2),非手术治疗3年存活率为75%(3/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科手术提供了治疗新途径,应掌握治疗适应证,长期的非手术治疗也可明显改善预后。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目前夹层动脉瘤最简便易行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复苏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手术适应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结合早期康复护理、高压氧、激光等综合措施.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30 d行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0 d观察组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模式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复苏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6.
细胞冷冻干燥保存与传统的常温保存和低温保存相比,具有储存期限长、储存运输方便等优点.目前,冷冻干燥技术多见于对血小板、红细胞保存的研究上,而应用于血液有核细胞的研究较少.本文就冷冻干燥对细胞的损伤机制、冷冻干燥保存需要解决的问题、血液有核细胞冷冻干燥保存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柴胡舒肝散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体外抑制作用及Bcl-2与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他莫昔芬组和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利用他莫昔芬片和不同浓度的柴胡疏肝散进行干预,留取含药血清检测MCF-7细胞凋亡,Bcl-2的蛋白表达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柴胡疏肝散组、他莫昔芬组均可以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其中柴胡舒肝散高剂量组诱导MCF-7细胞凋亡率高于低剂量组和他莫昔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在干预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及他莫昔芬组、空白对照组中含药血清上清液中VEGF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含药血清可以通过抑制Bcl-2蛋白和VEGF因子的水平来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对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诊断和鉴别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01—2015-01于我院进行脑脓肿、脑肿瘤坏死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脓肿10例,脑肿瘤坏死12例,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弥散加权检查。应用1.5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 000s/mm2,b=0s/mm2在脑脓肿脑炎期、包膜期及吸收期进行弥散信号测量,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值,并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比较。结果常规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70%,DW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则分别为92%、90%;10例脑脓肿9例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表现为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为0.335±0.098,12例脑肿瘤中11例坏死囊变部分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表现为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2.481±0.391。结论在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方面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常规MR诊断,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体外观察甲状旁腺激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护骨素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5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采用酶消化法和骨组织块法联合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间歇加药方法将不同浓度0,10-6,10-7,10-8,10-9mol/L甲状旁腺激素作用于大鼠成骨细胞(0mol/L作为空白对照组),经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钙结节茜素红染色证实培养的成骨细胞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测定护骨素的分泌量。结果:①成骨细胞的形态变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培养的成骨细胞呈短梭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碱性磷酸酶染色光镜下可见成骨细胞胞浆中分布特征性蓝紫色细颗粒;成骨细胞的钙结节在镜下可见部分细胞聚集一起呈"集落状"生长。②成骨细胞增殖率:10-6~10-9mol/L浓度甲状旁腺激素对成骨细胞增殖均显示刺激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增殖率以10-8mol/L甲状旁腺激素组最高。③成骨细胞护骨素的表达:甲状旁腺激素下调成骨细胞中护骨素的分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6mol/L甲状旁腺激素组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无显著剂量依赖性。结论:甲状旁腺激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通过下调成骨细胞中护骨素的分泌,促进破骨细胞生成、活化,促进骨吸收。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3~4个周期后,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15例,客观缓解率为41.9%(13/31),疾病控制率为51.6%(16/31);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客观缓解率为42.9%(9/21),疾病控制率为57.1%(12/21)。截至2022年7月30日随访结束,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个月(95%CI 1.6~14.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个月(95%CI 5.7~24.3个月)。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7%(21/31),其中1~2级20例,3~4级1例。结论PD⁃1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有一定疗效,总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