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医药卫生   18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时程及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Feeney等人的方法造成大鼠颅脑损伤模型,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创伤组,后者根据伤后处死时间点不同,再分为伤后1h,6h,12h,24h,48h和72h组,每组动物3只,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取伤区脑组织行抗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一般为静息状态,OX-42为阴性,在切片上不易发现或细胞形态不清晰;伤后1h,小胶质细胞为轻度反应,OX-42浅染,细胞形态隐约可见,不规则;伤后6h,小胶质细胞反应明显,由静息状态变为早期反应状态,OX-42深染,细胞形态清楚;伤后12h,小胶质细胞反应达高峰,细胞形态更清楚,突起上可见到小棘;24h以后,反应减弱,OX-42浅染,细胞数量减少。结论大鼠脑创伤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海马区亦有激活改变;反应的时程变化是伤后1h出现激活,6h反应明显,12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2.
患者,男,26岁,汉族,西安市灞桥新筑三村农民。以间断头痛、头昏20余年,加重伴全身抽搐发作6年为主诉入院,患者全身抽搐发作时丧失意识,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持续约2~3分钟后自行缓解,每月发作3~5次不等,药物治疗无效。入院时体检:神志清,精神差,语言低沉无力,体检合作,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头颅平片示颅内三根针状长短不等的金属异物,位于额顶部近中线处。CT扫描见2根金属异物位于脑中线上,1根偏一侧,其中1根最长者深达侧脑室前角。入院诊断:颅内金属异物;继发性癫痫。于1997年3月2日行CT脑立体定  相似文献   
33.
人IFN-β基因脂质体转染胶质瘤细胞对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β-干扰素(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及其转染后对SHG4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转染组与对照组SHG44细胞增殖的差异;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SHG44细胞IFN-β的表达情况. 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法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SHG44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系后4 d和6 d时,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6.7%和32.7%. 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表明转染后胶质瘤细胞具有显著的IFN-β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法检测表明转染组与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66.8%与19.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有凋亡细胞存在,表现为细胞皱缩,染色质边集. 结论: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可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系,并对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史铁钧  费舟  章翔  黄卫东  梁景文  宋蕾 《医学争鸣》2005,26(24):2209-2211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不同亚型Homer蛋白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105只,体质量(300±25)g,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弥漫性脑损伤(DBI)组,DBI组应用Marmarou大鼠致伤,假手术组不予以自由落体打击,其余处理同DBI组,分别在损伤后0.5,1,6,12,24,72,168h取大鼠主要脑区及核团裂解匀浆,进行各Homer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结果DBI组神经组织中Homer1a蛋白的表达自伤后0.5h起持续至伤后168h,而正常及假手术组未见该蛋白阳性表达;Homer1b/c,Homer2a/b和Homer3在正常组、假手术组和DBI组均可见明确的阳性表达.结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Homer1a蛋白的表达于损伤前后有显著变化,而Homer1b/c,Homer2a/b及Homer3于损伤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Homer1a蛋白参与了神经元损伤过程,且可能对神经元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BMP-2是否对胶质瘤细胞也具有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中加入rhBMP-2,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细胞DNA周期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的改变。结果 电镜下可见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核碎裂;DNA周期分析显示在G1期峰前存在一个凋亡峰(12.1%);DNA电泳呈梯状。结论 rhBMP-2在体外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有明显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恶性脑胶质细胞瘤的问质化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8年来利用术中埋置在残瘤腔的化疗囊对213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行间质化疗(interstitial chemotherapty)的早期及远期疗效。方法:于术中对肿瘤行尽可能多切除的残瘤腔内埋置自行研制的化疗囊,术后进行经皮穿刺注入卡氨芥(BCNU)的癌内化疗。结果:能明显延长患的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213例患生存期超过1年140例(65.73%),3年生存51例(23.94%),5年生存21例(9.86%),7年生存9例(4.23%),显高于国内外相关的报道。结论:利用化疗囊对恶性脑胶质瘤的间质化疗经长期临床观察和病理学资料证实,是一种适用于大脑半球胶质瘤治疗的新方法。其优点是给药操作简便、能发挥脂溶性药物最大药效、无全身毒副作用和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P16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57例垂体腺瘤中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进行了5抻随访观察。结果 垂体腺瘤细胞中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31.6%;侵袭性组中该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非侵袭性组(P<0.01)。复发组11例未见该蛋白表达。结论 P16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功能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其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预测患者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38.
AngiostatinK(1-3)裸DNA治疗人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AngiostatinK(1-3)〖AK(1-3)〗裸DNA治疗人脑胶质可行性和作用机制。用脂质体包埋法将AK(1-3)基因的真表达载体pcDNA-SAK(1-3)注入裸以下SHG44人脑胶质瘤的特点。AK(1-3)裸DNA在荷瘤裸本内获得表达,裸鼠皮下胶质瘤血管生成能力显著下降,肿瘤生长受到抑制,抑瘤率达43%。本研究证明,AK(1-3)裸DNA能抑制人脑质瘤生长,为非病毒载体介导的抗血管生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进行疗效分析.方法按Hoehn和Yahr病情分级Ⅰ级66例,Ⅱ级129例,Ⅲ级159例,Ⅳ级181例,V级45例.采用丘脑腹外侧核射频热凝毁损治疗.结果早期(1980年前)有效率为82.2%,疗效显著者占60%,并发症发生率为15.7%,病死率1.1%.近年来(80年代末以后)有效率为98%,疗效显著者占91%,并发症发生率4.1%,手术病死率0.3%.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人β干扰素(IFN-β)与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IFN-β真核表达载体pSV2IFN-β导入SHG44胶质瘤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检测IFN-β基因的稳定转染及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FN-β基因成功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并得以表达.转染细胞的凋亡细胞数与未转染细胞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FN-β能够诱导人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