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1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医药卫生   667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从时间、质量、成本和服务四个方面阐述了东阳市人民医院近年来对门诊服务流程的一系列优化措施的效果,认为医院需要从医疗服务的成本费用出发,深入思索能够兼备医疗服务效率与医疗成本优势的服务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便捷、安全、经济的门诊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992.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头部CT血管成像(CTA)技术是一种无创性的颅内血管病变检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特点,CTA重建图像质量高,定性、定位准确,对患者辐射剂量少等优势,随着多层螺旋CTA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玫瑰糠疹(pityriasisrosea,PR)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自限性皮肤病。1860年法国皮肤病学家Gilbert首先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玫瑰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疹,搔抓后出现糠舭氧鳞屑)而命名为玫瑰糠疹并延用至今。PR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目前有病毒感染、变态反应、自身免疫、遗传性过敏等各种假说,本文就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995.
娄平才 《海南医学》2013,24(17):2613-2614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表现,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19例在我院经超声诊断并手术证实的小儿肠套叠的病例资料,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分布、基本症状、肠套叠类型、超声表现、治疗结果等。结果 19例病例中,两岁以内患儿16例,占84.21%。男性与女性患儿之比为2:1。16例(84.21%)属于回盲型和回结型。17例(占89.47%)低频超声有明确的肠套叠,所有患儿在高频超声中均见明确的肠套叠征象,声像图显示均符合小儿肠套叠的特征;19例患儿均经过空气灌肠或者手术治疗成功复位,治愈率为100%。结论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可更好地避免漏诊,诊断准确率高。超声诊断肠套叠具有无创性、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拇外翻手术常见失败原因,初步探讨预防手术失败的对策。方法回顾42例47足拇外翻,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3年的随访发现,4例疗效不满意,其中1例病人出现拇趾仰趾畸形及第3跖趾关节脱位,1例病人出现拇内翻畸形,2例术后复发。结论拇外翻手术应当综合考虑骨性因素及软组织因素,根据症状,年龄、影像学表现,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组织化学特征、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患者拒绝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随访16个月无转移,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膀胱低分化癌,多以血尿为主要症状,确诊需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应与转移性癌及膀胱肾源性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较其他非尿路上皮癌好。  相似文献   
998.
马成瑜  侯进才 《安徽医药》2013,17(10):1788-178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肠黏连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2012年间预防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34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28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4.4%,无效2例,占5.6%;对26例肠黏连易患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预防,25例有效,仅1例于术后13d发生黏连性肠梗阻,总有效率96.2%。结论中西医结合防治黏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课题以研究胃溃疡活动期的中医"毒热"病因理论为突破口,以建立中医病因学研究方法为途径,以阐明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状态性疾病的疗效机制为特色,丰富和发展中医病因学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中医胃脘病"毒热"病因理论研究、中医"毒热"实验病因学研究、"毒热"病因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毒热"病因的中药干预验证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通过病例对照设计,581例胃溃疡活动期83.3%为毒热证;266例浅表性胃炎13.3%为毒热证,从而确证胃溃疡活动期"毒热"为多发、常见病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辨证求因要点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炎症因子增高、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经300例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证候积分愈显率86.62%,胃镜愈显率80.29%。改良胃溃疡活动期胃毒热证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方法,验证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治法中药复方疗效确切,并阐明其生物学机制。结论:"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主要病因,"以痈论治"胃溃疡活动期的新治法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谢晶日教授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谢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与研究40余年,对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治疗UC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