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例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的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EB病毒原位杂交观察。结果 3例中2例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1例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3例均表达B细胞标记物(CD20),Ki-67指数均较高。3例EB病毒原位杂交均阳性。结论 HIV感染相关淋巴瘤发生的类型主要是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2.
产前检查与围生儿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产前检查次数及有关高危因素与围生儿死亡的关系。 方法 对 1996年~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监测的 2 7个市县 14 14 0 4例孕产妇及其分娩的 14 2 346例胎婴儿监测孕产妇的产检次数、职业、文化程度、出生体重等 ,通过变量分组及采用 L 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变量的方法研究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次数、有关高危因素与围生儿死亡的关系。 结果 无论是高危组孕产妇还是非高危组孕产妇 ,随着产前检查次数的增加 ,围生儿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围生儿死亡率孕期未产检组 (5 9.8‰ )与产检 5次~组 (7.2 7‰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χ2 =186 1.2 9,P<0 .0 0 0 0 1) ,前者围生儿死亡率是后者的 7.9倍。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孕产妇的职业、文化程度、年龄、产检次数 ,胎婴儿的孕周、出生体重、重大畸形等均是与围生儿死亡相关的重要因素。经多变量调整以后 ,产检 5~、>8次的孕产妇与未做产检的孕产妇相比 ,OR值分别为 0 .5 72、0 .395。 结论 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是减少围生儿死亡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文化程度较低、从事农业劳动的孕产妇是需要加强围生保健的重点人群 ;非高危孕产妇适宜的产检次数应大于 5次 ,理想的应达到 8次 ,而高危孕产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相似文献   
33.
34.
“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妇幼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落实公共卫生项目为基础,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宗旨,以降低“两个”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和“一法两纲”,构建了一个辐射全市的妇幼保健信息平台,强化了妇幼保健工作的人员、房屋、设备、资金、服务质量五个到位,实现了妇幼保健工作思想意识、履行职责能力、保健服务的“三个”跨越式发展。石家庄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55.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30.9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上升了7.6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上升了7.16%。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对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组织学结构、诊断及预后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复习4例乳腺囊内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4例乳腺囊内乳头状癌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48~90岁;肿物2例位于乳头后方,1例位于内上象限,1例位于外上象限;2例直径0.8 cm,另2例分别为2.5~4.0 cm.4例均见囊性扩张的导管,囊内除乳头状肿物外,囊壁内衬上皮均呈筛状、实性增生,呈膨胀性生长;4例中3例在远处和/或其旁见到浸润性癌,另1例其旁见到导管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p63及CK5/6在肿物乳头轴心及囊壁内衬上皮处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囊内乳头状癌是一种低级别浸润性癌,或是原位癌向浸润癌进展的某一阶段.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儿童期生长环境与儿童营养不良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促进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选取石家庄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对其体重情况进行评价的同时了解其生长环境现状。结果:本次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与儿童生长环境有直接关系,如:居住环境、监护人、喂养方式、饮食结构等。结论:对儿童期生长环境的改善,是有效降低儿童期营养不良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7.
乙型肝炎是目前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疾病,全球有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HBV),其中,约有3.5亿感染者转为慢性乙型肝炎(CHB)并成为慢性携带者.作为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2002年的一次全国调查显示,中国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1].资料显示,我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乙肝侮辱(Stigma)与歧视(Discrimination)现象[2].研究乙肝侮辱与歧视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对于我们制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乙肝歧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诊断病理学教学工作是培养临床医学生必不可少的过程,本文就在综合性教学医院教学工作中对临床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工作中,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病理诊断实践学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提高临床医学生应用诊断病理学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提高临床医学生对诊断病理的重视度,理论教学课程中融入病理诊断流程,让医学生在病理诊断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且有效地应用数字病理进行教学实践工作。通过多样化诊断病理实践教学,促进医学生对诊断病理学知识的重视,并能正确地应用病理学知识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9.
柳玮  李聪捷  谢二辰  赵娉  康晓蓓  谭静 《河北医药》2011,33(16):2503-2504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健康和疾病是一种社会建构的现实。这并不是否定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医学特性,只是主张必须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去理解健康和疾病现象。Brown指出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建构已经成为医学社会学的一项核心议题,通过研究健康和疾病是如何被社会所构建,可以了解社会力量是如何塑造我们对于健康、疾病和治疗的认识与行动,探索阶级,种族,性别,语言,科技,文化,政治经济,以及体制和专业结构与标准对于疾病的流行、影响、治疗和含义等方面的塑造。本文将就社会建构论及其在健康和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0.
<正>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是一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因植物神经功能不全导致血压的体位性调节障碍和尿便、泌汗及性功能障碍,如不详询病史和测不同体位血压则易致误诊,国内仅有少数病例报告,现将我们诊治之2例的临床资料和头部CT 检查结果报告如下。例1 周某,男,56岁。以尿频、夜间遗尿以至尿失禁,阳萎6年,站立位头昏,多次于排尿后昏倒4年,行步不稳一年余于1984年4月3日入院。起病无特殊诱因。检查:意识清楚,言语缓慢,表情呆板、智能正常。两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