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自从 1957 年,Isaacs 和 Lindenmann[1]报道了流感病毒感染的鸡胚胎细胞能够分泌一种可以抵抗流感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的蛋白质,有关 IFN 的研究就不断深入。2003 年,2 个研究组 Kotenko 等[2]和 Sheppard 等[3]几乎同时报道了一个新的干扰素家族-IFN-λs(IFN-λ1、IFN-λ2、IFN-λ3),同时被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分别命名为IL-29(IFN-λ1)、IL-28A(IFN-λ2)、IL-28B(IFN-λ3)。IFN-λ 家族在结构和(或)功能上与白细胞介素-10(IL-10)家族和I型IFN家族相似,但与 IFN 家族更接近,所以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应将其命名为 Ш 型 IFN。IFN 作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基因工程产品,在治疗肿瘤和病毒性疾病等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深入了解 IFN-λ 家族的功能与分子作用机制也就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 IFN-λ 家族的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结核专科病院肺诺卡菌病临床特征,为早期识别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河北省胸科医院24例肺诺卡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和预后.结果 24例患者,男16例,女8例,发病年龄(58.1±9.8)岁;半数以上存在肺部基础疾病,其中曾患肺结核病治愈者4例,合并活动性肺结核1例,支气管扩张症1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脑脊液抗酸瑞吉双重染色法,并评价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 建立抗酸瑞吉双重染色法:脑脊液用吸管轻轻吹打混匀,取0.5 mL加入Cytospin-4型甩片机中,采用28×g离心5 min;待玻片干燥后,滴加碱性复红溶液(碱性复红8 g溶于10 mL乙醇中,加5%石碳酸900 mL,放置24 h后过滤备用),染色10 min;再用5%盐酸-75%乙醇脱色1 min;然后滴加瑞氏吉姆萨A液约0.5 mL到涂片上,最后将B液加于A液上面,使A、B染液充分混匀,染色5 min;水洗、干燥、镜检。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高度疑似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48例,采集治疗前脑脊液分别进行抗酸瑞吉双重染色、离心涂片抗酸染色和改良抗酸染色,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3种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Kappa值。结果 抗酸瑞吉双重染色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72.73%,一致率为87.50%,Kappa值为0.74;离心涂片抗酸染色的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34.78%,一致率为37.50%,Kappa值为0.04;改良抗酸染色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80.00%,一致率为91.67%,Kappa值为0.82。结论 抗酸瑞吉双重染色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可以节省标本,提高诊断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pert MTB/RIF系统检测盆腔积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于盆腔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30例临床确诊为盆腔结核患者及3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盆腔积液,对积液同时采用离心涂片法、荧光定量PCR法和Xpert MTB/RIF系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离心涂片法、荧光定量PCR法和Xpert MTB/RIF系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6.67%(2/30)、53.33%(16/30)和73.33%(22/30),三种方法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种方法特异度分别为100.0%,96.7%,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Xpert MTB/RIF系统对盆腔积液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敏感性高,特异度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2配体(Pam3CSK4)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干预效果及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15mg/kg)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在ConA注射前24h腹腔注射Pam3CSK4。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γ-干扰素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ConA模型组比,PamCSK4预处理组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血清γ-干扰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Pam3CSK4对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γ-干扰素水平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克隆小鼠可溶性ST2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小鼠肥大细胞株P815中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用热启动PCR技术,扩增小鼠可溶性ST2基因全长编码区,经双酶切后,克隆入pcDNA3.1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ST2,然后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小鼠可溶性ST2基因的PCR产物和重组载体经凝胶电泳和酶切鉴定、测序分析证实,其序列与GenBank中数据一致。小鼠可溶性ST2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为1 011 bp,编码336个氨基酸。结论:用热启动PCR技术能方便、准确地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成功地克隆小鼠可溶性ST2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进行小鼠可溶性ST2蛋白的表达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改良抗酸染色法,并与离心涂片法和GENEN Xpert相比较,探讨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改良抗酸染色法、离心涂片法、GENEN Xpert同时对84份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腔积液标本进行检测,其中,胸腔积液多核细胞>50%的15例(多核为主组),多核细胞<50%的69例(单核为主组)。结果 84例胸腔积液改良抗酸染色法、离心涂片法、GENEN Xpert的阳性率分别为29.8%(25/84)、7.1%(6/84)、32.1%(27/84)。15例多核为主组改良抗酸染色法、离心涂片法、GENEN Xpert的阳性率分别为80.0%(12/15)、26.7%(4/15)、86.7%(13/15),69例单核为主组改良抗酸染色法、离心涂片法、GENEN Xpert的阳性率分别为18.8%(13/69)、2.9%(2/69)、20.2%(14/69),改良抗酸染色法与GENEN Xpert阳性率均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 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离心涂片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P<0.05)。结论 改良抗酸染色法、离心涂片法、GENEN Xpert三种方法中,综合来说改良抗酸染色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阳性率高,经济、快速、简便,敏感性、特异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法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相关基因 rpoB、katG 和 inhA 突变的特点, 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3—2014 年石家庄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 76 株, 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 rpoB、katG 及 inhA 基因耐药突变位点及频率, 以比例法药敏结果为金标准, 评价基因芯片法检测菌株耐药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 Kappa 检验评价基因芯片法和比例法药敏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在 76 株石家庄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 69 株检测到 katG/inhA 基因发生单一或联合突变, 其中 katG 基因优势突变位点为 315, 占 89.9%(62/69), 5.8%(4/69)存在 inhA -15(C→T)突变, 4.3%(3/69)发生 katG 315 位点和 inhA 启动子区域的联合突变。 73 株检测到 rpoB 基因发生突变, 优势突变位点为 531, 占 64.4%(47/73); 其次是 526, 突变率为 15.1%(11/73); 12.3%(9/73)发生 516 位点突变; 1.4%(1/73)发生 513 位点突变; 1.4%(1/73)发生 533 位点突变; 另有 5.5%(4/73)发生多位点的联合突变。 以比例法药敏结果为金标准, 基因芯片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为 96.1%(73/76), 特异度为 100.0%(50/50), 总准确度为 97.6%(123/126); 检测异烟肼耐药的敏感度为 90.8%(69/76), 特异度为100.0%(50/50), 总准确度为 94.4%(119/126); 基因芯片法检测耐多药结核的敏感度为 86.8%(66/76), 特异度为100.0%(50/50), 总准确度为 92.1%(116/126)。 结论 本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优势突变类型为katG 基因 315 位点和rpoB 基因 531 位点, 基因芯片法可快速、有效诊断耐多药结核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及早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DILI住院患者406例,按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分为西药组186例(其中抗结核药物86例)、中药组157例和混合用药组63例。观察比较3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临床症状、临床分型、肝损伤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西药组患者性别比例、中位年龄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西药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ALT、AST、TBIL、γ-GGT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尿黄发生率分别为58.0%和61.9%,显著高于西药组的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2级者比例高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3级者比例低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临床分型、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与西药导致的肝损伤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清生化指标、肝损伤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中药和混合用药导致的肝损伤要重于单纯西药导致的肝损伤;研究不同种类药物导致肝损伤的特点对于确定肝损伤药物、及早停药、阻止慢性肝炎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