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目的:应用牵引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例全景片和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或紧贴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先应用正畸牵引技术牵引,经3~10周的牵引,使牙根远离下牙槽神经后再行拔除术。结果:20例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经牵引拔牙后,无1例发生下唇麻木,术后反应轻微。结论:应用牵引拔牙技术拔除下颌第三磨牙,解决了术后下唇麻木、骨折等高风险并发症的发生,也使拔牙更容易、更快。  相似文献   
72.
颞下颌关节镜盘复位固定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在初步诊断为结构紊乱后进行MRI检查,以获取评价关节盘情况的影像学依据,并按照Wilkes-Bronstein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将处于Ⅱ~Ⅴ期的患者纳入治疗范围,进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手术,主要操作要点为前附着松解和关节盘的水平褥式牵引缝合。术后连续对2004年8月—2007年3月期间接受关节镜下关节盘复位固定术的639例(764侧)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再次进行MRI检查,并根据自定的MRI评价标准,评价关节盘复位的效果。优为3个层面完全复位;良为2个层面完全复位;差为仅1个层面复位或完全未复位。将"优"和"良"定为有效,对复位"差"者再次进行手术、或改为开放性锚固术。结果:764侧关节中,术后MRI显示729侧为"优",占95.42%(729/764);24侧为"良",占3.14%(24/764);11侧为"差",约1.44%(11/764)。结论:颞下颌关节镜盘复位固定术是一种能将关节盘复位的有效术式,但其长期的稳定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颅眶沟通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有病例均接受显微手术肿瘤切除,其中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额颧入路1例结果2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患者眼球突出均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1例。术后未见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0个月,平均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ioint,TMJ)盘锚固术中游离脂肪瓣的影像学变化及组织学转归。方法:选取3个月龄小型猪6只,术前拍摄TMJMRI。将左侧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关节盘前附着松解.并切取耳前区脂肪瓣,移植到TMJ松解后的间隙内。右侧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关节盘前附着松解。术后即刻、3、6个月分别拍摄TMJMRI,观察脂肪组织的影像学变化。术后3、6个月各处死动物3只.取脂肪标本.测量脂肪组织的体积.并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MRI示移植的脂肪组织在术后3个月、6个月信号逐渐减弱,脂肪瓣体积在术后3个月减少到67.7%.术后6个月减少为42.6%。HE染色示术后3个月脂肪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术后6个月可见新的脂肪小叶形成,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结论:游离脂肪瓣移植6个月后,脂肪瓣部分存活,体积稳定,为TMJ外科临床应用游离脂肪瓣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5.
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是口腔科的常见病之一,发病时严重影响病人的进食,语言及社交给病人带来莫大的痛苦,以往对此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关节腔内注射硬化剂不但反应严重,而且复发率高;而手术治疗对颞颌关节的正常生理结构有较大的干扰和创伤,病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76.
MRI与CT双对比关节造影诊断颞下颌关节盘粘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颞下颌关节盘粘连的磁共振(MRI)和CT双对比造影结果,探讨它们在关节盘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颞下颌关节关节盘粘连病例的MRI和CT双对比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粘连的部位、程度、是否有骨改变以及两者对盘粕连诊断的相关性。结果18例关节盘粘连在CT双对比造影上得到显示;而根据MRI仅诊断关节盘粘连6例.粘连部位在关节给节顶部附近。结论对颞下颌关节盘粘连的显示.CT双对比关节造影较MRI敏感而准确。  相似文献   
77.
颞下颌关节囊内粘连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下颌关节囊内粘连是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伴发病变,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作者综述了近几年在该病诊断和治疗上的进展,尤其是早期颞下颌关节囊内粘连的影像学诊断及其关节镜治疗。  相似文献   
78.
目的:采用CAD/CAM技术设计个体化人工全颞下颌关节,通过全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颞下颌关节病,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2例女性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年龄分刖为53岁和60岁。术前经MRI等检查发现严重的关节盘及髁突病变,开口度分别为2.0cm和1.8cm,均表现有明显的关节疼痛。2例患者均采用TMJ Concepts公司的个体化人工颞下颌关节全关节置换术。结果:成功完成了2例3侧颞下颌关节的置换手术。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关节疼痛在术后2周后逐渐缓解。6个月后开口度分别为2.7cm和2.9cm。术后口颌功能改善良好。结论:人工全颞下颌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个体化设计可为人工关节发挥良好功能提供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79.
翼外肌-髁状突骨折开放手术功能恢复的关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对髁状突骨折开放手术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功能的恢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收治的 18例 2 4侧髁状突骨折患者 ,经过病史、体格检查、X线片、CT及三维 CT诊断 ,选用开放性手术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不同的处理方法 ,并对患者术后髁状突的形态和功能加以分析对比。结果 开放手术经翼外肌解剖复位的病例在术后的解剖形态、咬合关系、尤其是下颌骨运动时偏斜等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翼外肌游离复位的患者。结论 髁状突骨折开放手术选择翼外肌解剖复位 ,既可以增加髁状突复位的成功率 ,减少其可能引起的吸收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经关节镜移植自体耳廓软骨块修复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与修复机制。方法 于12只猕猴获取一定量的自体耳廓软骨块,经关节镜植入关节骨软骨缺损区;4周、12周和24周后经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8周,关节面缺损区基本与正常组织平齐。随着时间的推动,修复区软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代之以成纤维细胞构成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I型胶原呈现弱阳性。结论 软骨块移植可修复颞下颌关节软骨损,但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样组织,随时间推移,逐渐成为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