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肩痛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 采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86例。在肩部功能恢复到最大程度的情况下, 将肩部存在静息痛或活动时产生疼痛归为肩痛组, 肩部无疼痛者归为无痛组。肩痛组21例, 男15例, 女6例;年龄22~62岁, 平均(40.6±11.2)岁;左侧8例, 右侧13例。无痛组65例, 其中男36例, 女29例;年龄19~65岁, 平均(40.0±11.3)岁;左侧33例, 右侧3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h~8 d,平均34.6 h.所有患者受伤前肩关节活动正常。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日常生活能力、活动度、三角肌肌力及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和上举进行比较, 观察并比较并发症情况。结果:86例均获随访, 时间12~48个月, 平均18.5个月。末次随访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 肩痛组21例, 优13例, 良5例, 可2例, 差1例;无痛组65例, 优61例, 良3例, 可1例。两组Constant-Murley总分和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脱钩3例, 应力性骨折1例,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9例, 前方半脱位5例, 钢板断裂1例, 肩锁关节炎11例。结论:选择个体化钩钢板, 实现解剖复位, 重视关节囊韧带的修补, 减少钩骨之间应力拮抗, 是预防和减少术后肩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前侧小切口和前外侧小切口2种微创入路直视下复位、固定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前侧小切口和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直视下复位、固定.结果 前侧组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多方面均优于前外侧组,在骨折愈合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侧小切口入路复位、固定是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移动视窗"半直视技术微创复位与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分为移动视窗组和切开复位组,每组32例。移动视窗组采用"移动视窗"半直视技术微创复位钛板内固定,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锁定钛板内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移动视窗组切口长度为(3. 9±0. 4) cm,显著短于切开复位组的(9. 9±1. 2) cm;术中出血量为(43. 6±10. 3) m L,显著少于切开复位组的(51. 8±13. 2) m L;手术时间为(67. 2±8. 8) min,显著长于切开复位组的(60. 6±8. 5) 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0. 8±1. 1)周,显著短于切开复位组的(12. 6±2. 2)周(均P 0. 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移动视窗组优2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6. 9%;切开复位组优25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0. 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相比,"移动视窗"半直视技术微创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微创、美观、愈合快且疗效确切,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4.
2003年10月~2006年2月开始我院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股方肌骨瓣移位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16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68岁。新鲜骨折15例,陈旧性骨折1例。骨折Garden分型:Ⅱ型8例,Ⅲ型3例,Ⅳ型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6h~45d,除1例伤后42d入院外,余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双头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4例(1例加用外固定支架),AO空心加压螺钉固定2例。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切断部分外旋肌,自关节囊后侧“ ”字形切开,助手行牵引直视下复位。自大转子顶端、转子下3cm和5cm分别钻…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骨片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内踝骨折的技术和疗效。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11例儿童内踝骨折采用骨片钉进行内固定,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812岁,平均10.5岁。按Ogden分型,3型2例,4型2例,7型7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完全愈合,踝关节功能参照Baird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0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骨片钉治疗儿童内踝骨折使用方便,对骨骺影响小,疗效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匙形切口DHS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以大粗隆顶点下方2cm为中心作匙形切口DHS固定治疗EvansI~Ⅲ型股骨粗隆问骨折,直视下显露复住骨折端,DHS固定,并配合中药治疗,指导患者系统规范康复训练。结果:随访18—24个月,平均20.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4个月,达到解剖或近解剖复位,颈干角在正常范围,关节活动良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匙形切口DHS固定联合中药治疗EvansI-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能获得可靠固定,允许早期负重和功能锻炼,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37.
Cable-Pin系统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6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髌骨骨折,其中横形13例,粉碎性3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0~68岁,平均49岁。采用Cable-Pin系统选择性治疗,切开复位后,垂直于骨折线或主要骨折块选择适当长度2根半螺纹拉力螺钉用动力系统攻钻入骨,然后在髌骨一端横行钻一骨道,用钢缆穿过骨道,在髌骨前方"8"字结扎,用专用器械收紧钢缆并束缚固定,如骨折仍欠稳定可再加环扎固定。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4.5个月。切口均期愈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8~12个周,无感染,无钢缆松脱、滑移、断裂,退钉和皮肤刺激等并发症发生。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1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Cable-Pin系统对有适应证髌骨骨折固定牢固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8.
2012年3月~2017年2月,我科采用邻骨克氏针杠杆臂弹性固定结合交叉克氏针治疗5例第4、5掌骨颈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2~58岁。左侧2例,右侧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 h^6 d。1.2治疗方法臂丛麻醉下手术。托住掌骨头并予以牵拉。根据第3~5掌指关节屈曲位时毗邻解剖关系,与健侧对比,以第3掌骨为固定基准,用1枚1.5 mm克氏针由第5掌骨头尺侧横行打入,贯穿第4掌骨颈,至第3掌骨的颈部双层皮质固定。克氏针起到杠杆臂作用,维持第4、5掌骨的长度,纠正短缩移位、成角畸形。复位碎骨块,交叉克氏针固定。缺损明显者予以植骨,碎骨块予以可吸收线捆扎,修复损伤肌腱。术后石膏固定2周。  相似文献   
39.
40.
肩部上方悬吊复合体(superior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SSSC)双重损伤的概念进一步延伸了对"浮肩"的认识.SSSC双重损伤比较少见,由于近年来高能量损伤的增多而逐年增加.创伤骨科医师对其损伤机制、分型及治疗方法的探索也逐渐深入,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如何选择复位顺序及固定方法仍存在争议.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肩胛颈合并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6例,结合文献复习,着重对SSSC双重损伤的概念、分型与治疗选择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