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孕妇细菌性阴道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阴道放置,每晚1枚,连用10d。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硝唑片阴道放置,每晚1枚,连用10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的临床疗效和随访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16,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2例。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9.53,P〈0.01)。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炎疗效较确切,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具有治疗和预防孕妇细菌性阴道炎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救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针对性的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及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及救治后生活质量评分等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及治疗前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不同护理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CSS和NIHSS均低于对照组,精神状态评分MMSE高于对照组(P〈0.05);躯体、心理、社会、认知功能及生活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后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在脑卒中的救治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运用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法鉴别大鼠副神经主干及其与颈丛交通支的神经纤维性质,通过显微镜计数得出副神经主干的神经纤维数目,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解剖学依据。方法运用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法鉴别大鼠副神经与颈丛交通支的纤维性质.并用显微镜计数副神经主干的纤维数目。结果①大鼠副神经主干经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法染色结果为混合性反应。②大鼠副神经主干的平均神经纤维总数为(179.06±31.78)根,其中运动神经纤维(160.83±32.86)根,感觉神经纤维(18.23±7.39)根。③大鼠副神经与颈丛交通支的神经纤维经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法染色结果为阴性反应。结论大鼠副神经主干的神经纤维性质为混合性,以运动性神经纤维为主;大鼠副神经与颈丛交通支的神经纤维性质为感觉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孕酮对自然流产小鼠母胎界面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经典的自然流产动物模型(CBA/J×DBA/2),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RT-PCR检测自然流产小鼠蜕膜及绒毛组织中IL-6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孕酮组血清孕酮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IL-6水平高于模型组.孕酮组血清孕酮、IL-6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无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RT-PCR结果显示,在绒毛组织中,孕酮组IL-6蛋白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IL-6 mRNA相对含量高于模型组,两者与正常组比较均无差异;在蜕膜组织中,孕酮组IL-6蛋白的相对含量低于模型组,IL-6 mRNA相对含量高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无差异.结论:孕酮通过上调IL-6的表达来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孕酮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作用发生在母胎界面.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上海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中HI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的行为方式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网络及相关组织动员招募16岁以上对象,分为感染者组和非感染者组,采用匿名问卷调查MSM人群中艾滋病相关健康及行为差异。[结果]30名HIV感染者和124名非HIV感染者之间的人口学特征无统计学差异。非HIV感染者与女性结婚和生育的可能性明显大于HIV感染者;非感染者组的健康状况自我评估为良好的比例高于感染者组。关于对待"患了艾滋病可以有性行为"的态度,感染者组赞同率高达93.4%。近6个月内性行为方式方面,非感染者组与非固定性伴的口交率和射精率明显高于感染者组。[结论]MSM人群中HI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的婚育和性行为存在差异,急需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6.
上海市徐汇区性病门诊本地和外地性病患者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性传播疾病(STD)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对人类危害极大。近年来我国STD发病呈直线上升,特别是STD增长已居外来人口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之首。上海市2000年STD发病率较1994年上升了16倍。2002年上海市徐汇区STD门诊中外来人121发病数比2001年上升了43.7596。目前有关STD门诊患者性行为特征、求医就诊行为等报道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贴扎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头颈部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 d,5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肌内效贴贴扎技术进行斜颈的治疗,间隔2 d进行1次,单次贴扎时间≤48 h,共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测量两组患儿头部倾斜、颈部侧屈角度及颈部左右旋转角度差值,并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头部倾斜角度、颈部侧屈角度、颈部左右旋转角度差值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患儿头部倾斜角度[(4.46±3.00)°]、颈部侧屈角度[(62.92±7.68)°]、颈部左右旋转角度差值[(4.92±3.06)°]较对照组改善优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治愈率(46.15%)、好转率(50.00%)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3.85%)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贴扎,能更好地改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头颈部活动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比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26),对照组患儿接受手足口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是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手足口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路径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中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患儿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并且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更年期妇女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诊治的62例更年期妇女尿路感染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观察组32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预后;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例更年期妇女发生尿路感染中下尿路感染45例占72.6%,上尿路感染17例占27.4%;检出革兰阳性菌23株占37.1%;革兰阴性菌39株占62.9%;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9%,对照组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年期妇女尿路感染以下尿路感染多见、且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应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制定有效的用药方案,改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既往出血史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AUGUR研究),收集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2月10日全国20家三级医院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诊于急诊科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既往出血次数,将患者分为三组(0次,1~3次和≥4次),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等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既往的出血次数与消化道出血患者90 d死亡和再出血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10.9%(117/1 072)和11.8%(129/1 072)。其中有712例(66.42%)患者既往无出血,有297例患者(27.71%)既往出血1~3次,有63例(5.88%)患者既往出血≥4次。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入院生命体征及意识情况、既往肝硬化病史、以呕血起病、入院血红蛋白水平、静脉曲张所致出血、消化道溃疡所致出血、入院后输注红细胞、入院后进行气管插管及使用血管活性药均是90 d全因死亡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出血次数≥4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死亡( OR=2.17,95% CI:1.04~4.57, P=0.040)及再出血( OR=2.32,95% CI:1.19~4.53, P=0.013)的风险更高。 结论:既往出血次数≥4次是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0 d病死率及再出血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