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urs,PTs)是1种乳腺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占女性乳腺肿块的0.3%~0.5%,通常为良性,但复发常见,有极少数患者出现血行转移。现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2009年10月间收治的32例乳腺叶状肿瘤病历资料,并将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结果结合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FNAC检查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环状RNA–ACAP2(circular RNA–ACAP2,circ_ACAP2)对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细胞分为si–NC组[不做处理的人胃上皮细胞(human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GES–1)],si–circ_ACAP2(circ_ACAP2干扰的BGC–823细胞)、miR–NC组(转染miR–488–3p mimics)的阴性对照)、miR–488–3p组(转染miR–204–5p mimics)、si–circ_ACAP2+anti–miR–NC组(转染miR–488–3p inhibitor阴性对照),si–circ_ACAP2+anti–miR–488–3p组(转染miR–488–3p inhibito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GES–1细胞、胃癌细胞(BGC–823)中circ_ACAP2、微小RNA–488–3p(miR–488–3p)、肌成束蛋白(fascin–1,FSCN1)的表达量,构建抑制circ_ACAP2表达的BGC–823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Tetramethylazo salt,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p21、Bcl–2相关性蛋白X(Bcl–2–correlation protein X,Bax)表达情况。结果 与GES–1组相比,BGC–823细胞中circ_ACAP、FSCN1表达水平升高,miR–488–3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相比,si–circ_ACAP2组circ_ACAP2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抑制circ_ACAP2表达的BGC–823细胞株构建成功。与si–NC组相比,si–circ_ACAP2组CyclinD1、OD值、Bcl–2降低,p21、Bax及凋亡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NC组相比,miR–488–3p组miR–488–3p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iR–488–3p过表达的BGC–823细胞株构建成功。与miR–NC组相比,miR–488–3p组CyclinD1、OD值、Bcl–2降低,p21、Bax、凋亡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萤光素酶报告试验显示,与miR–NC组相比,过表达miR–488–3p可使WT–circ_ACAP2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对MUT–circ_ACAP2荧光素酶活性影响较小(P>0.05)。与si–NC组相比,抑制circ_ACAP2表达可使BGC–823细胞中miR–488–3p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circ_ACAP2+anti–miR–NC组相比,si–circ_ACAP2+anti–miR–488–3p组CyclinD1、OD值、Bcl–2升高,p21、Bax及凋亡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circ_ACAP2表达可通过调控miR–488–3p/FSCN1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UB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60例鼻咽癌组织、25例慢性鼻咽炎组织标本中BUB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中BUBl的阳性表达率为45.0%(27/60),低于慢性鼻咽炎组织的84.0%(21/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组BUB1阳性表达率为30.8%(12/3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71.4%(15/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B1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相关,随临床分期的提高,BUBI的表达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B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期、颅底破坏及颅神经损伤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BUB1的低表达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BUB1可作为鼻咽癌诊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784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子宫平滑肌肿瘤发生的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44.5岁,高发年龄41~50岁。②子宫平滑肌肿瘤可同时与子宫内膜增生、腺肌病、卵巢各种囊肿及多种良恶性病变并存。③在784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普通平滑肌瘤761例,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平滑肌肿瘤22例,平滑肌肉瘤1例。结论①子宫平滑肌瘤常见,可同时与子宫、卵巢各种良恶性病变并存。②核分裂数是诊断良恶性子宫平滑肌肿瘤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应综合细胞异型性、边缘浸润、临床资料而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自 198 0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 ,我院手术治疗乳腺癌 814例 ,其中以腋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有 6例(7.4% )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例以腋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 ,均为女性 ,年龄为 2 6~ 60岁 ,均因腋下肿块进行性增大而就诊。其中左腋下肿块 4例 ,右腋下肿块 2例。肿块直径 2~ 4cm ,边界清楚 ,质硬 ,可移动 ,表面光滑 ,结节状 ,与皮肤无粘连。双侧乳房对称 ,外观正常 ,无乳头溢液及皮肤桔皮样改变。双侧乳房均未扪及肿块。红外线扫描无异常发现。头部CT ,胸部X线摄片 ,食管、胃肠钡剂…  相似文献   
16.
诸家得失策     
本文选自《针灸大成》。杨继洲,明代衢州人,家世业医,于世宗(嘉靖)时经考试选为太医。本文是其答题之一。“策”,指考卷。汉制以简策试士,故称策问、对策等。“诸家得失”的题目系后加,原有试题较长,见下文。  相似文献   
17.
结节性筋膜炎又称假肉瘤性筋膜炎 ,既非炎症性疾病 ,亦非真性肿瘤 ,而是一种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软组织瘤样病变。主要累及肢体 ,因生长速度快 ,组织学图像多变 ,核分裂象多见 ,貌似软组织肉瘤 ,极易误诊。现将我们收集的 30例临床病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为 1985年 1月~ 1999年 12月本院及外院会诊病例。年龄 13~ 5 2岁 ,平均 34岁 ,男 18例 ,女 12例。发生于上肢 2 2例 (前臂屈侧 16例 ) ,头颈部和躯干各 4例。 2 0例病变区疼痛、触痛或感觉异常。病程 1~ 2周 2 6例 ,3个月以上 4例。患者无外伤史 ,均因皮下结节手术切除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婴幼儿原发腹膜后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幼儿原发腹膜后YST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特点.结果 患儿男性,18个月大.送检腹膜后标本为灰白色实性肿块;镜下肿瘤具有疏松网状结构,嗜酸性小球、SD小体等特点;免疫组化:肿瘤组织表达CK及AFP.结论 婴幼儿原发腹膜后YST十分少见,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结果、患者年龄、部位及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19.
20.
头不多灸策     
[说明]本文是杨继洲关于灸法的一篇考卷,选自《针灸大成》。“头不多灸”的题目系后加,原有试题较长,见下文。【原文】问:灸穴须按经取穴,其气易连而其病易除。然人身三百六十五络,皆归于头,头可多灸欤?灸良已[1],间有不发者[2]。当用何法发之?【注释】[1]良已,好了。指灸法完成得很好。[2]间有,偶然有。直接灸后多数会透发成灸疮,少数没有达到透发。【语译】问:灸法应当按经取穴,这样使气容易通贯,疾病也容易祛除。可是人的全身有三百六十五络,都是汇聚到头部,头部可以多灸的么?又有灸的方法很对,但有的没有透发成灸疮,这应当用什么方法促使它透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