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内不良心理情绪干预效果。方法将88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不良心理情绪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的不良心理情绪评分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84.09%高于对照组的6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心理情绪干预可有效缓解颅脑损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外科手术的1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阵痛药物的使用情况、VA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3.03±1.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VAS评分(5.20±1.33)分,术后72h使用镇痛药物62例低于对照组73例,患者满意度98.73%明显高于对照组87.34%,两组在VAS评分、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阳光心园”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类别残疾人中,精神残疾人是最特殊的群体。他们难以就业,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沉重。为了让处于病情稳定期内的精神残疾人走出家庭,受到照料和康复,金山区残联配合落实中国残联和财政部“阳光家园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集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娱乐康复,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功能为一体的“精神残疾人日间康复照料站”一“阳光心园”。为探讨精神病患者开展社区干预的可行性措施,并评价其干预效果,我们对金山区11个街镇、工业区“阳光心园”的精神病康复者采取系统的社区干预,并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呼吸道系统性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安阳市灯塔医院2016-01—2017-01间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常规措施护理基础上加强呼吸道系统性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感染3例(6.00%),其中2例为气管插管伴鼻饲患者、1例为单纯气管切开患者,无1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窒息和感染等。本组治愈34例(68.00%),好转8例(16.00%)例,自动出院3例(6.00%),植物状生存3例(6.00%),病死2例(5.00%)。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呼吸道护理,能够预防或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变异型心绞痛是1959年Prinzmetal等首先报告和命名的,此后时有论报道。近年来将此病归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不稳定性心绞痛中。从本报告的病例来看,我们认为还应属一种独立的类型,因其诊断、治疗和预后与ACS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所不同。复习献,此病终生(22年)随访的尚未见献报告,故予报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初治PTCL患者247例,其中在随访过程中失访13例,实际入组234例,患者中位年龄48岁;治疗前检测Hs-CRP水平,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肿瘤分期及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观察Hs-CRP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  结果  Hs-CRP水平与IPI评分(r=0.132,P < 0.01)、Ann Arbor分期(r=0.183,P=0.005)、B症状(r=0.225,P=0.001)、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r=0.169,P=0.009)呈正相关(P < 0.05);与血浆白蛋白水平(r=-0.343,P < 0.001)、血红蛋白浓度(r=-0.239,P < 0.001)、血小板计数(r=0.131,P=0.045)呈负相关(P < 0.05);与年龄、性别、体能(ECOG)评分、白细胞计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Hs-CRP≤10 mg/L较Hs-CRP>10 mg/L患者具有更好的OS(P < 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血小板计数、Hs-CRP、白蛋白水平、IPI评分是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 < 0.05)。  结论  PTCL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可以和IPI评分一样作为PTCL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D7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进一步探讨CD7表达情况与CEBPA突变的相关性,明确其在CEBPA野生型和突变型AML患者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98例初治AML患者(除外M3亚型)的临床资料,在全部患者以及CEBPA野生型和突变型组中,分别比较CD7阳性(CD7+)和CD7阴性(CD7-)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并联合CD7表达情况和CEBPA突变状态初步建立新的危险分层模型。结果在CD7+组中,CEBPA单位点和双位点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1%和33.9%,显著高于CD7-组(5.3%和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CEBPA野生型患者中,CD7+组患者相较CD7-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P=0.001)、复发率高(P=0.023),而两组总生存(OS)期和无病生存(DFS)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CEBPA突变患者中,CD7+组显示有更长的OS期(P=0.019)和DFS期(P=0.010)。根据CD7表达和CEBPA突变与否将AML患者分为三个亚组:CD7+伴CEBPA突变组、CD7-组和CD7+伴CEBPA野生型组。三组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80.2%、48.0%和30.6%(P<0.001),3年的DFS率分别为74.1%、37.4%和22.2%(P<0.001)。结论CD7+组中CEBPA突变率显著高于CD7-组,CD7+在CEBPA野生型组和突变组AML中存在截然相反的预后意义。根据CD7表达情况和CEBPA突变与否建立新的危险分层模型,有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急性重症心肌炎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30岁,因突然晕厥入院。急查心电图正常(图1A)。次日因活动后心悸复查心电图,T波除Ⅲ、aVR导联直立,aVF导联双相外余导联均转深倒置(图1B)。第3日突发心前区剧烈疼痛向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心电图呈急性心梗图形,Ⅰ、Ⅱ、aVL、V2-V6导联ST段均呈墓碑形或弓背形抬高,最高达0.8mV,QRS波除aVR、aVL导联可见r波,Ⅱ、Ⅲ、aVF有极小r波外,余导联均呈QS形(图1C),ST段在当日抬高达顶峰后开始回落,Ⅰ、Ⅱ、aVL、V2-V6导联T波转倒置,6h左右便趋于稳定至今(图1D),遗留广泛异常Q波,STV2-V5仍持  相似文献   
19.
二宫地区5367人糖尿病调查分析李静生,刘珊,张绍敏,买买提祖农,郭建林,汪淑兰,张蕾,杨秀娣乌鲁木齐铁路局中心医院830011许道盛新疆医学院内分泌科830000我们在1994年对二宫地区5367名人群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进行了糖尿病(D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环方位异常和形态异常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QTd在心室复极异常时的临床意义。方法:87例原发性T环异常患者分为2组,T环方位异常组50例,T环形态异常组37例。50例T环完全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进行了心电测量和心向量分析,并比较了各组的QTd。结果:对照组、T环方位异常组、T环形态异常组的QTd≥50ms者分别占8.0%、54.0%、24.3%,T环方位异常和形态异常组的QT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T环异常不论是方位异常还是形态异常均可引起QTd的异常,但反映QTd异常的导联却与心肌缺血部位、T环方位和形态改变无直接对应关系,只能反映心室复极异常,而不能作为反映心肌复极区域性离散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