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8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96篇
医药卫生   289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通过测定肿瘤细胞内nm23-H,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高温治癌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_1之间的关系,以期阐明高温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的机理。方法:将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细胞分为37℃对照组和43℃实验组,43℃组又分为10、20、30和40min共4个时间亚组。经相应的温度和时间处理后,通过MTT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RT-PCR等方法对细胞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加热后舌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nm23-H_1表达量的改变。结果:加温能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在43℃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细胞中nm23-H_1表达量增加,并且在加热30min时达到最高.而在加热40min时有所下降.此变化不随加热后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结论:高温治疗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_1表达量来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43℃加热30min可能是临床治疗的理想位点。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用冠脉造影检查评估重复住院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决策、减少重复住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因心血管病初次住院并行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初次住院组),按照性别1:1匹配,连续收集同期因心血管病二次重返住院且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16例(二次住院组),每组男性235例,女性81例,男女比2.9:1.2组平均年龄为(59.45±10.09)岁、(60.47±10.16)岁,二次住院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4.30±11.67)月,其中首次确诊冠心病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者265例,占83.9%.结果 2次住院,2组患者LDL-C、TG、糖尿病史,抽烟史、饮酒史、首次发病临床诊断、各支血管(RCA、LAD、LCX)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各支血管放置支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住院组患糖尿病的比例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控制不达标,达标率低(13.6%、31.0%)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5,95%CI 1.506~2.617);RCA、LM/LAD、LCX放置支架是冠心病患者二次住院的保护因素[(OR=0.304,95%CI 0.144~0.642)、(OR=0.184,95%CI 0.099~0.343)、(OR=0.228,95%CI 0.123~0.424),P<0.05];相对于首次发病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者,积极的血运重建治疗为二次住院再次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再住院的保护性因素[(OR=0.071,95%CI 0.031~0.163)、(OR=0.294,95%CI 0.117~0.743)、(OR=0.323,95%CI 0.117~0.888),P<0.05];而年龄、TC、HDL-C、Cre、BUN、UA、FPG水平、高血压及各支冠脉血管病变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严格控制LDL-C水平达标,有效防控糖尿病的进展,积极地对首次住院时严重病变的冠脉血管行有效的血运重建可减少二次住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联合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估急性胰腺炎(AP)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124例AP病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MAP组(38例)、MSAP组(46例)、SAP组(40例),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110例)、死亡组(14例)。比较各组AP病人血清AT-Ⅲ水平及MCTSI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AT-Ⅲ联合MCTSI评分诊断SAP和预测AP病人死亡的价值。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P病人血清AT-Ⅲ水平及MCTS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P病人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AT-Ⅲ水平降低,而MCTSI评分增加(P < 0.01);死亡组病人血清AT-Ⅲ水平低于存活组,而MCTSI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血清AT-Ⅲ联合MCTSI评分评估AP严重程度和预测AP病人死亡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检测。结论血清AT-Ⅲ联合MCTSI在评估AP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4.
995.
混合式教学是“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体,迎合了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纵观当前的研究生教育,还缺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系统研究。在硕士研究生的《临床病理学》教学中,根据美国犹他州大学M·戴维·梅里尔教授提出的五星教学思想,即聚焦问题、激活旧知、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应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在授课教师精心的课前、课上、课后的教学设计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学重点问题为中心、结合学生个人自学及学组团队协作、打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采取开放式作业考核的研究性混合式教学,是培养研究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IScore评分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果。方法选取4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n=73)和非恶化组(n=379),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为16.15%。最终进入预测模型的指标包括IScore评分、白细胞计数、大脑中动脉M1段中重度狭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共4个预测因子,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特异度为0.834,灵敏度为0.635,准确度为0.798,约登指数为0.469。结论基于IScore评分的预测模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与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考察信号转导途径MAPK家族研究阿魏酸对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噻唑兰(MTY)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blot)方法检测蛋白磷酸化。[结果]发现用过氧化氢刺激内皮细胞会使将近50%左右细胞死亡,而阿魏酸的加入可以使细胞活力恢复到正常水平的90%左右。并发现过氧化氢可以激活MAPK家族(ERK、p38、JNK),而阿魏酸的加入可以抑制这种作用。[结论]推测阿魏酸可能通过抑制外源性H2O2介导的MAPK途径的激活,从而起到对氧化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近10年剖宫产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近10年我院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1993-2002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1993年的19.6%上升至2002年的39.2%;②剖宫产指征的变化:难产仍为第1位;近两年来,社会因素从第6位上升到第2位,疤痕子宫为第3位。结论 手术指征过宽,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的增多直接导致了剖宫产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00.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