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8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96篇
医药卫生   289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前体mRNA的剪接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发生在基因的转录之后与蛋白合成之前。在由前体mRNA剪接加工而形成成熟mRNA时,需要将转录本中的内含子切除,因为它会干扰基因的表达。前体mRNA的剪接发生在细胞核中,是在一个大的RNA与蛋白质的复合体即剪接体的催化下完成的。复合体中含有U1、U2、U5,二聚体形式的U4/U6小核RNA(snRNA)和一些小核核糖核蛋白(snRNP)。U5snRNP特异蛋白包括hPrp8,hSnu114(aGTPase),hBrr2(aDExH/Dboxhelicase)和Prp28等。Prp8构成剪接体的催化核心,hSnu114可避免剪接复合体过早的活化。因此,U5snRNP在剪接体聚集过程和前体mRNA的剪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急性药物中毒可引起中毒性脑病 ,致脑电图异常。我院1997年 12月— 2 0 0 1年 7月 ,共收治各种药物中毒 14例 ,均作脑电图检查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4例 (2 0例次 )中男 4例 ,女 10例。年龄 1~ 6 3岁。安定中毒 5例 ,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昏迷。有机磷中毒 2例 ,表现为四肢抽搐、不能行走、二便失禁、昏迷。胃复安中毒 2例 ,表现为舌活动不灵 ,颈部不自主向左旋转 ,肢体抽搐。苯妥英钠中毒 1例 ,表现为反复抽搐。苯巴比妥中毒 1例 ,表现为意识不清 ,中度昏迷。哌替啶中毒 1例 ,表现为间断抽搐。心律平和安定中毒 …  相似文献   
23.
我院 1996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收治肺性脑病 5 1例。自 1998年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研究所生产的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 2 2例 ,与 1996— 1997年常规治疗 2 9例对照观察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催醒时间及毒副作用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历均为住院患者 ,符合肺性脑病诊断标准。观察组 2 2例 ,其中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5 0~ 6 8岁 ,平均 5 9岁 ,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18例 ,Ⅱ期矽肺、肺气肿、肺心病 4例。对照组 2 9例 ,其中男 19例 ,女10例 ,年龄 5 2~ 6 9岁 ,平均 6 0 .5岁 ,原发病 :慢性支…  相似文献   
24.
本科于1996年3月~1999年12月本科用榄香烯胸腔内注射治疗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32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4~76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预计生存期在2个月以上.其中肺癌19例,乳腺癌10例,恶性淋巴瘤3例.除常规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外,详细记录胸腔内注药后情况.每周做一次胸片和B超检查,观察胸水变化.4周后全面查体并评价疗效.②用药方法及观察指标:尽可能抽净胸水,胸腔内缓慢注射榄香烯乳,按200 mg/m2体表面积给药,每周2~3次,连用3周.注药后嘱病人平卧,变换体位,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及毒副反应,随访4周以上.  相似文献   
25.
<正>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retinalartery occlusion,CRAO)是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阻塞而造成的视网膜急性缺血性疾病。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病。而青少年发生CRAO较为少见,且发病特点、诱因、诊断、治疗及预后与中老年CRAO具有差异性。笔者临床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针药结合治疗1例青少年CRAO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杨某,女,10岁。因“右眼突然视物不见1 d”于2015年9月29日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病人并发十二指肠瘘的诊治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心510例IPN病人资料,其中并发十二指肠瘘病人46例,按照倾向性评分(卡钳值0.2)进行1∶1匹配,将其与非十二指肠瘘病人进行1∶1匹配分析。结果 IPN并发十二指肠瘘的发生率为9.0%(46/510)。76.1%十二指肠瘘通过窦道造影确诊;十二指肠瘘主要发生在十二指降部或升部,占91.2%;鼻肠管可以解决绝大部分(91.4%)十二指肠瘘病人的营养通路问题。非手术干预治愈率达97.82%。倾向性评分分析结果表明与IPN未并发十二指肠瘘病人相比,并发十二指肠瘘病人的住院时间更长[(40.93±34.02)d vs.(29.35±19.40) d,P=0.048],腹腔出血发生比例较高[20例(43.5%) vs. 11例(23.9%),P=0.047];但在全身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9例(61.7%)vs. 24例(52.1%),P=0.291]、AKI[22例(46.8%)vs. 23例(50.0%),P=0.835]发生率和死亡率[7例(15.2%)vs. 6例(13.0%),P=0.76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窦道造影是IPN并发十二指肠瘘的主要诊断方式;非手术治疗是十二指肠瘘的主要治愈方式;IPN并发十二指肠瘘病人的住院时间更长,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索LEER模式[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下采取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99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ERAS模式进行围术期管理的41例患者设为常规组,采用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围术期管理的58例患者设为LEER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整体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LEER组在住院时间([ 9.75±1.29)d vs(8.23±1.52)d,t=6.896,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11±0.54)d vs(2.69±0.98)d,t=3.745,P=0.048]、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0.98)d vs (2.18±0.53)d,t=2.931,P=0.032]、术后饮食恢复时间[(4.38±1.81)d vs(3.52±1.34)d,t=2.525,P=0.049]、围术期疼痛控制满意度[(4.27±0.41)vs(4.76±0.32),t=1.568,P=0.036],就医体验[(3.98±0.48)vs(4.63±0.51),t=2.827,P=0.041]方面均优于常规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精准、系统、全面、高效执行,整体促进术后患者加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患者能获得较好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28.
痘苗病毒介导人癌胚抗原的免疫原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痘苗病毒介导人癌胚抗原的免疫原性实验研究①杨洁江悦华②罗超权杨太成②伍新尧王晓怀③杨英浩(中山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广州510089)①本课题为广东省卫生厅“九五”五个一工程资助项目②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广州510060③广州军区总医院放射肿瘤科...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 比较感染与未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炎症指标及凝血功能,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22年11月5日至2023年2月5日于我院治疗且完善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7例,其中合并COVID-19患者75例(COVID-19组)、未发生COVID-19患者112例(无COVID-19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炎症和凝血功能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等。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COVID-19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OVID-19组的NLR[3.62(2.31,6.71) vs 2.64(1.87,5.04),P=0.014]、D-二聚体[0.70(0.32,2.27)mg/L vs 0.37(0.27,0.76)mg/L,P=0.001]、FIB[4.21(3.26,5.17)g/L vs 3.25(2.77,3.87)g/L,P<0.001]和淋巴细胞计数[1.40(1.03,1.71)×109/L vs 1.61(1.09,2.21)×109/L,P<0.05]高于无COVID-19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既往脑卒中史(OR =15.430,95% CI=(1.538,19.175),P= 0.009)、D-二聚体(OR =1.425,95% CI=(1.104,1.840),P= 0.007)及FIB(OR =2.405,95% CI=(1.683,3.437),P= 0.001)是COVID-19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COVID-19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炎症和凝血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COVID-19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高凝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3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multiple myeloma (MM) cells to arsenic trioxide (As2O3 ) and their possible mechanisms. Methods Two MM-derived cell lines RPMI8226 and U266 cells were used as in vitro models. Cell apoptosis was assessed by morphology, flow cytometry, and DNA gel electrophoresis.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s (△Ψm)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cellular Rhodamine 123 staining intensity. Protein expression was analyzed using Western blot. Results Zero point one to 0.5μmol/L As2O3 inhibit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2.0?μmol/L As2O3 induced cell apoptosis, while 1.0μmol/L As2O3 inhibited proliferation with a weak degree of apoptosis induction in RPMI8226 and U266 cell lines. As2O3-induced apoptosis was accompanied by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s (△Ψm) collapse and caspase-3 activ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ntact membrane. Glutathione depleter buthionine sulfoximine enhanced, while disulfide bond-reducing agent dithiothreitol partially antagonized As2O3 -induced △Ψm collapse and apoptosis in MM cells.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could also induce apoptosis in RPMI8226 cells, but it did not show any cooperative effects with As2O3. Conclusion As2O3 exerts apoptosis-inducing and growth-inhibiting effects on MM cells, and mitochondrium is a pivotal and common target of As2O3 for apoptosis in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