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我院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用药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我院1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用药现状,表明我院对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度、联合用药、剂量大小、用药途径、药物更换、药物选择以及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等方面与国内各地医院用药情况基本一致,但也发现某些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42.
对110人进行心身健康有关因素的调查,经相关与曲线拟合分析发现,文化程度、神经质、A型行为、负性生活事件与心身健康有着较明显的相关联系,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曲线关系,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神经质、负性生活事件、文化程度、A型行为与心身健康相关最显著。  相似文献   
43.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和人们的各种认知,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之间,究竟有无相关联系?其相关意义如何,作者就此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44.
由山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三次精神科、第五次精神康复学术会议,于2000年9月7日~9日在临沂召开,到会正式代表92名。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82篇,其中大会交流24篇,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1 医院管理 余西金等报告目标管理能明显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张景联对精神病房开放式管理之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
精神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暗示性的性别差异。方法 以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完全依照唐安平等人的性测查方法,测查其暗示性。结果 经方差分析发现。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暗示性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暗示性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6.
网络成瘾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住院网络成瘾患者为索引病例,调查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进行1:1病例对照。结果网络成瘾的发病与患者学习成绩、父母离异或分居、病前性格自控力差、家庭环境道德观因子、病前性格倔强任性、家庭暴力、早恋经历、失恋经历、网络认知、特质消极应对、养育方式父亲因子Ⅳ和养育方式母亲因子Ⅲ等因素有关,其中学习成绩呈负相关,余呈正相关。特质消极应对[(0.623±0.430)分]、养育方式父亲因子Ⅳ[(8.312±0.004)分]和养育方式母亲因子Ⅲ[(2.686±0.101)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病前性格、家庭与社会环境在网络成瘾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强迫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住院强迫症病人为索引病例,调查其先天遗传因素及后天环境因素,并进行1∶1病例对照。结果:强迫症患者一、二、三级亲属的预期发病率分别为2.3%、0.52%和0.37%,强迫症的遗传率为28.1%,父亲年龄与子女患病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697,强迫症的发病与强迫性人格、强迫症家族史、家庭暴力、发病年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等因素有关。结论:遗传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环境因素是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48.
应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法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与阴阳性症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软体征与阳性症状一般无相关性,仅与怪异行为呈正相关。与阴性症状及其各因子分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支持Crow阴性症状者具有脑的广泛性结构变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49.
心身健康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随机对110人进行了与心身健康有关因素的调查,相关与曲线拟合分析发现,文化程度、神经质、A 型行为、负性生活事件与心身健康有着较明显的相关联系,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曲线关系,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神经质、负性生活事件、文化程度、A 型行为与心身健康相关最显著。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暗示性与个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方法 以医护人员为被测对象,完全依照唐安平等人的暗示性测查方法,测查暗示性并分别给予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查。结果 经相关分析,发现暗示性总分与EPQ各维分之间无相关性。但某单一感觉暗示性怀EPQ某维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暗示性程度的高低很可能与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域和个性特征的优势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