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全基因合成B型流感病毒B/Yamagata/16/88的8个基因节段,并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从体外拯救B型流感病毒B/Yamagata/16/88,同时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为下一步研究B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传播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基因合成和反向遗传技术体外拯救B型流感病毒B/Yamagata/16/88。全基因组测序验证拯救病毒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序列的一致性。将拯救病毒以105EID50的攻毒剂量人工感染BALB/c小鼠,通过体重变化、生存率、肺脏病毒复制等方面进行致病性分析,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结果 成功从体外拯救出B型流感病毒B/Yamagata/16/88,命名为B-S9。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B-S9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公布序列一致。B-S9能够人工感染BALB/c小鼠,但不致死,对BALB/c小鼠呈现低致病性;攻毒后第3天,B-S9感染小鼠体重出现下降,攻毒后第8天,小鼠体重开始回升;攻毒后第3天和第6天,B-S9感染小鼠的肺脏内均能检测到病毒复制,且攻毒后第3天的小鼠肺脏病毒滴度比攻毒后第6天的小鼠肺脏滴度高132倍。结论 成功搭建B型流感病毒B/Yamagata/16/88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并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目前国内外对B型流感病毒的研究比较少,该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为B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和传播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包括B型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在内的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志愿者接种商业化狂犬病病毒疫苗前后的B细胞受体库进行高通量测序,探讨志愿者接种前后B细胞受体库互补决定区3表达谱的变化情况,为了解B细胞生物学作用、评估疫苗作用等提供参考。方法以商业化狂犬病病毒疫苗分别注射4个志愿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PBMC总RNA,对总RNA进行逆转录获得cDNA,以cDNA为模板进行多重PCR,后通过Illumina HiseqtmXten(nova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接种RABV疫苗,志愿者BCR的多样性改变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V/J区基因片段的序列使用频率以及V-J基因组合改变,其中IGHJ1基因与IGHV1-3、IGHV3-20、IGVH3-7和IGHV2-26使用频率升高,免疫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个V-J组合在免疫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定了疫苗免疫诱导B细胞克隆后高频扩增(>0.4%)的CDR3氨基酸克隆序列与核苷酸克隆序列,发现同一志愿者中,接种疫苗后与接种疫苗前相比高频克隆序列的大部分频率发生变化,并且不同志愿者之间的序列不同;此外还了解高频序列和对应多肽的性质,如等电点和平均亲水性。结论通过高通量测序对狂犬病病毒疫苗免疫后的人BCR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了狂犬病疫苗免疫人后BCR表达谱的变化情况,为了解B细胞在保护宿主免受RABV感染和改善疫苗反应的生物学作用提供实验性数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H5与H7亚型流感流行株嵌合病毒的拯救并进行鉴定,为新型流感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首先依照A型流感病毒A/PR/8/34 HA嵌合片段的设计对H5 2.3.4.4谱系HA和H7亚型的HA进行改造,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拯救A/B型嵌合减毒株,对拯救成功的病毒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测定病毒滴度;从中选择H5亚型嵌合减毒株以10~4EID_(50)/50μl的剂量滴鼻感染BALB/c小鼠,观察、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并测定攻毒后第3 d及第6 d小鼠肺脏病毒复制能力。结果成功拯救出2种A/B型嵌合减毒株,分别命名为rA/B-H5-NS110和rA/B-H7-NS110,测序显示两株嵌合减毒株的序列与预期一致,并在电镜下观察到了流感病毒样粒子。rA/B-H5-NS110和rA/B-H7-NS110株在MDCK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均为10^(4.50)TCID_(50)/ml;在鸡胚上的病毒滴度rA/B-H5-NS110为10^(5.25)EID_(50)/ml,rA/B-H7-NS110株为10^(5.44)EID_(50)/ml。小鼠致病性实验中H5亚型嵌合病毒感染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无明显下降,攻毒后小鼠存活率100%;攻毒后第3 d可在小鼠肺脏内检测到嵌合减毒株rA/B-H5-NS110的轻微复制,第6 d时未检测到病毒复制。结论成功地拯救出2株包含有H5 2.3.4.4谱系HA基因以及H7N9流感病毒HA基因的嵌合减毒株,为B型流感病毒包装机制的研究以及新型流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
军用动物是一个特殊的动物群体,是世界各国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和借鉴了《美军军犬计划》等文献中对动物福利保障的措施,依据军用动物在实验、训练、执行演习和作战任务的特殊性,探讨了保障其福利的办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基于MALDI质谱的狂犬病病毒小鼠脑组织内质谱成像实验方法,寻找狂犬病病毒脑组织内定位标记物。方法:制备冰冻切片,进行组织上原位酶解及基质覆盖,利用MALDI质谱扫描成像,以及FlexImaging 2.1软件分析,对差异肽段进行二级质谱鉴定。结果:初步鉴定出了四段狂犬病病毒肽段,可作为组织内狂犬病病毒定位标志物。结论:为进一步提高狂犬病病毒组织内定位的精确度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6.
97.
98.
移动电话对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移动电话 (MobiletelephoneMT)应用的日益广泛 ,有关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 ,移动电话微波辐射会对生物体产生广谱的生物效应。1 移动电话的微波辐射1 1 MT微波辐射的来源及特点 MT由微波接受器、发射器、天线、号码键盘、听筒和话筒等部分构成。微波发射器产生微波。在正常通话的状态下 ,有微波辐射漏能的可能。各种类型的MT均以天线部微波漏能最高 ,其次为听筒部和键盘部 ,话筒部最低。普通移动电话在通话时 ,微波辐射的平均功率为0 0 5 3…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refractory secondary parathyroidism,RSHPT)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肺功能仪检测50名患有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需手术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R-SHPT组)肺功能,同时检测同期50名患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不需手术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非R-SHPT组)肺功能,并且对影响肺功能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R-SHPT组肺功能指标残气量、残总比高于非RSHPT组,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非R-SH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SHPT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均高于非R-SH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铁蛋白,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肺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弥散功能均明显下降;2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是影响SHPT患者肺功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
流感病毒动物感染模型是研究流感病毒致病性、传播性和宿主抗病毒免疫机制的基础。目前已有多种动物用于流感病毒研究,主要包括小鼠、雪貂和猕猴等。本文介绍了目前已经建立的流感病毒动物感染模型及其应用,为流感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