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实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2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虚实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虚证表现为:胃酸分泌功能,造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合成代谢能力减弱,其中脾肾虚红细胞,血红蛋白,尿17-羟类固醇,HDL-C,TG,CD8,HP感染率,不典型增生程度和PNA着色程度均较脾虚证低,而LPO水平及血沉又较之增高,加快。实证表现为: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体液免疫功能亢进,血液呈高粘,浓,凝,聚状态,分解代谢增强,其中气滞血瘀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相位对64排螺旋CT(64MD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考行54MDCT扫描后,使用Philips独立工作站提供的冠状动脉分析软件,进行冠状动脉重建。重建的方法包括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组等。分析不同R—R时相各支冠状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右冠状动脉近段、远段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近段的最佳时相是70%和75%,右冠状动脉中段、后降支及左回旋支远段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0%,75%和40%.结论选择回顾程心电门控最佳R-R时相重建冠状动脉可最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lnD1、CyclinE)及细胞核DNA含量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Hp感染CAG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胃湿热证44例,脾虚证36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组织化学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D1、CyclinE和DNA含量,并分析比较它们间的相关性。结果:(1)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的肠化程度明显高于脾虚组。(2)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内CyclinD1、CyclinE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及脾虚组患者胃黏膜CyclinD1、CyclinE表达增强,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但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3)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与脾虚组胃黏膜细胞核DNA含量(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组、萎缩伴肠化组、萎缩伴不典型增生组各组间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在一定的病情发展过程,脾胃湿热组病情进展较快,病情较重,原因可能是脾胃湿热证与炎症关系密切所致。(2)CycllnD1、CyclinE的表达增强可能与Hp感染及所继发炎症有关。脾胃湿热证和脾虚证之间细胞增殖可能呈递增的趋势,而这种递增可能提示了疾病发展的方向,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可能是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3)Hp感染CAG尚未发展为胃癌的过程中黏膜细胞可能尚处于病变早期或DNA合成速度相同。  相似文献   
54.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的理论对临床辨证论治有广泛的指导作用,许多慢性疾病,按“肾”的理论辨证,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对“肾”的理论在临床各科的应用及其本质的研究,将加深对中医“肾”的理解和益肾药作用的认识。现将有关“肾”理论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本质探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5.
卫气营血成为一种辩証論治的法則应用于临床,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創始的。叶氏在仲景《伤寒論》六經辨証的启示下,运用了卫气营血进行对温热病的辨証,創立了“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轉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学說,这在当时温病流行而用《伤寒論》治法无效的情况下起了极大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被国医学的辩証内容。从各地临床报道看来,卫气营血辨証法是最能反映外感热性病的发病規律。几年来各地对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急性肺  相似文献   
56.
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为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和古医籍的整理与大量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无论对医药理论的发展还是临床经验的总结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唐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频繁进行也大大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因此,从唐宋元时期的文献资料入手,研究此时期医家对消化道脾胃湿热证的认识,对当今临床治疗消化道脾胃湿热证必然大有裨益。1唐代的认识在病因病机方面,唐以前,多数医家对消化道脾胃湿热证的认识,都遵循《内经》原则,认为其专属暑湿邪杂合为患,唐代医家则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57.
明清时期四类脾胃湿热证方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明清时期脾胃湿热证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频数分析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对明清医家治疗脾胃湿热证的591首方剂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初步了解明清时期不同种类药物在4类脾胃湿热证方荆中的运用情况,并筛选出明清时期中医治疗脾胃湿热各病证的主要药物,定量地表达了这些药物对相应病证的重要性。结论:明清时期以祛湿清热、理气健脾为治疗脾胃湿热的基本法则,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和芳香化湿药为其遣方用药的关键药物。  相似文献   
58.
荆花胃康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与雷尼替丁对比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机双盲或单盲对照及对照试验,47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荆花胃康治疗组358例(160mg,tid,疗程4周)和雷尼替丁对照组112例(150mg,bid疗程4周)。结果:中医征候疗效治疗组痊俞率70.1%,显效率13.7%;对照组痊愈率54.5%,显效率为14.3%;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胃镜疗效治疗组愈率为63.4%,显效率为9.85;对照组痊愈率为42.05,显效率为20.5%,2组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荆花胃康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有效好的转阴作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未发现对心、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损害,安全性较好,结论:荆花胃康具有理气散寒、清热化瘀功能,适用于寒错杂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患者。  相似文献   
59.
为评价双螺旋CT对肺栓塞(PE)诊断价值,作者收集204例临床怀疑急性肺栓塞的病人,其中158例,平均年龄(58±14)岁的病人被观察。应用CTTwin Flash扫描机,扫描条件为120kV,199mA,5mm准直(2×2.5mm),床速7.5mm/s(螺距1.5),扫描时间20s,从足至头方向扫描,扫描范围从右心室下壁至主动脉弓上缘,对肺动脉主干及叶、段和亚段肺动脉进行扫描,重建层厚2.7mm,间隔1.3mm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改良Miccoli微创内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4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35例采取改良Miccoli手术(治疗组),113例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改良Miccoli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