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低氧培养及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外低氧培养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生物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征,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健康成人hMSCs,DMEM-LG(含20%胎牛血清)中培养,10~14d后传代培养。取第2代细胞,根据培养氧浓度及培养基类型分为4组:正常氧组(20%O2加DMEM-LG,A组)、低氧组(1%O2加DMEM-LG,B组)、正常氧成骨诱导组(20%O2加条件培养基,C组)及低氧成骨诱导组(1%O2加条件培养基,D组),通过细胞计数、细胞增殖测定(MTT法)、集落形成检测、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研究低氧环境对h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与A组相比,B组及D组中的hMSCs有较高的增殖速度,并且不受条件培养基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的hMSCs生成的集落逐渐增多,A组9d后生成的集落数基本不发生变化。D组培养的hMSCs的ALP活性逐渐增高,但明显低于C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量RT-PCR检测,C组ALP、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及骨粘连蛋白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培养4周后,与其他3组相比,C组可见到明显的钙盐沉积和染成红色的钙结节。结论低氧使hMSCs增殖率增加,集落形成能力增强,抑制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利用弹力克氏针闭合复位结合功能训练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新方法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1997年6月--2002年6月应用直径2mm、长30cm的克氏针3根以及自制前臂外固定圈组成的外固定架,经闭合穿针徽创手术弹性外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8例,透视下复位穿针外固定,术后第一天开始功能训练。结果:18例均在6周--12周内临床愈合,肘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弹力克氏针微创手术弹性固定结合功能训练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无须二次手术,功能恢复完全,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可行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利用数字技术模拟经后外入路距骨颈螺钉置入,评价经距骨颈进钉通道内边界的形态特点。方法采集30例成人足踝(36个距骨)的16排螺旋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10.01软件重建距骨三维模型,采用轴位透视法手动模拟由后外入路经距骨颈置入螺钉。螺钉均由距骨后外侧固定点置入,到达距骨头颈60%以上的边界深度。循距骨颈内、外侧内边界分别置入最内、最外侧螺钉各1枚,循大于80%头颈深度置入最长螺钉1枚。利用软件中的测量工具测量各置入螺钉的直径、长度。结果最内侧螺钉直径(7.80±1.03)mm,长(47.51±4.01)mm;最外侧螺钉直径(11.47±1.28)mm,长(47.57±4.09)mm;最深螺钉直径(10.10±1.51)mm,长(51.71±3.87)mm。男性与女性组各螺钉直径及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于女性。左侧与右侧组各螺钉直径及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距骨颈进钉通道的上述形态特点可为不同性别患者的距骨颈不同部位骨折内固定螺钉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1990年12月至1999年6月对16例一期行金属-聚乙烯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处理髋臼骨缺损的方式包括:(1)髂骨填充骨缺损(3例),(2)骨水泥填充骨缺损(5例),(3)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髋臼(8例),后两种方式均属骨水泥型。16例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全部行髋臼翻修,其中10例同时行股骨柄翻修。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7.7年,平均5.9年。Harris评分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范围,62-75分,平均68分,升至术后的90—94分,平均91分。随访中均未出现假体旁透亮线、假臼杯水平或垂直移位和骨溶解等征象。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包括异位骨化2例,脱位2例,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进行髋部骨性结构的重建,是全髋关节翻修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估全踝关节置换术(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治疗继发性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6年5月行TAR的18例患者,男2例,女16例;年龄52~66岁,平均61岁;病程9个月-18年。其中骨关节炎5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无效,且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术后患者定期随访,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年,平均5.4年;其中16例获得满意疗效。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分,由术前的27~53分,平均(41.5±6.8)分,提高至术后的60—91分,平均(74.6±9.7)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的5~10分,平均(8.4±2.1)分改善至术后的1~4分,平均(2.3±0.9)分。无一例患者需行踝关节融合术或踩关节翻修术。影像学评估,16例假体位置稳定、无下沉迹象,2例在胫骨假体和骨质接触发生气球样骨溶解,但无任何症状。结论TAR可用于治疗踝关节炎。尽管TAR的中期随访效果比较满意,但TAR仍属较新技术,其远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96.
目的回顾性分析髓心减压及异体螺纹骨笼结合脱钙骨基质和自体骨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73例78髋,男50例53髋,女23例25髋;年龄27~49岁,平均37岁。采用侧方小切口入路,行髓心减压及异体螺纹骨笼结合脱钙骨基质和自体骨植入术。术后预防性静脉给予抗生素及抗凝治疗;3周内禁止负重,3周后可部分负重,然后逐步过渡至完全负重。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功能的改善情况;术后3、6、12、18及24个月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股骨头修复情况及有无坏死进展。结果57例59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5年,平均3.5年。术后24个月进行疗效评估,优40例41髋,良8例9髋,可4例4髋,差(手术失败)5例5髋手术失败的5例患者中SteinbergⅡB期2例、IIC期3例。患者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0~75分,平均(63.5±6.6)分,提高至术后的32~100分,平均(81.1±17.2)分(t=17.6,P=0.0026),其中手术失败患者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1~61分,平均(53.6±3.9)分,降至术后的32~47分,平均(39.64-3.6)分(t=11.2,P=0.06)。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示术后24个月手术成功率为87.2%。X线片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基本相符。结论髓心减压及异体螺纹骨笼结合脱钙骨基质和自体骨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适合于SteinbergI、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97.
BMP-2 、OPN 、VEGF 的表达在骨肉瘤肺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斌  杨述华  王渝  余理瑶  杨操 《肿瘤防治研究》2007,34(4):270-273,318
 目的 研究BMP-2、OPN、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骨肉瘤肺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3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骨肉瘤病例中BMP-2、OPN、VEGF的表达。结果 ①BMP-2、OPN和VEGF的阳性表达均定位于细胞胞浆,BMP-2、OPN和VEGF在53例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6%(33/53)、50.94%(27/53)和67.92%(36/53)。②在已发生肺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BMP-2、OPN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3%(12/13)、76.92%(10/13)和92.3%(12/13),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BMP-2(52.5oA,21/40)、OPN(42.5%,17/40)和VEGF(60%,24/40)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者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发病时间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是否肺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BMP-2、OPN及VEGF在骨肉瘤中有着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并与骨肉瘤肺转移密切相关,BMP-2的表达分别和OPN、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叶树楠  杨述华  杨操  许伟华 《肿瘤防治研究》2005,32(5):305-307,310,324
 目的 观察以转铁蛋白-多聚乙烯亚胺(Transferrin-polyethylenimine,Tf-PEI)为靶向性载体,体内转染小鼠白细胞介素12(murine interleukin-12,mIL-12)基因,治疗裸鼠骨肉瘤模型的疗效。方法 以Tf-PEI为载体,体外转染mIL-12基因入人骨肉瘤细胞,并以游离转铁蛋白竞争性拮抗Tf-PEI,观察基因表达情况。将Tf-PEI包裹mIL-12基因直接注入荷瘤裸鼠的肿瘤局部,检测此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和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 Tf-PEI可以靶向性的将mIL-12基因导入人骨肉瘤细胞。在Tf-PEI/DNA治疗组小鼠的肿瘤局部,mIL-1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脾细胞NK活性增强。结论 Tf-PEI是一种高效率的肿瘤靶向性基因转染载体,它可以成功的将mIL-12基因导入裸鼠骨肉瘤模型,mIL-12基因治疗可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9.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4l例骨巨细胞瘤组织、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并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hTERT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端粒酶hTERT基因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阳性率为41.5%(17/41),表达强度与骨巨细胞瘤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低分化肿瘤>中分化肿瘤>高分化肿瘤,端粒酶hTERT细胞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分布定位一致.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原位分子杂交是检测端粒酶亚单位hTERT的有效方法,在骨巨细胞瘤细胞水平检测端粒酶hTERT基因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骨巨细胞瘤发展和维持中端粒酶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能存在端粒酶以外的机制导致肿瘤细胞永生化.  相似文献   
100.
为直观立体地显示复杂髋关节骨折的图像,进而探讨螺旋CT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髋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对57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2002-09/2005-02收治的髋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CT扫描全部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型多排高速螺旋CT机,1.0 mm层厚.扫描所得断层资料通过网络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处理.采用Window.NT 3.51平合上Insight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三维CT图像能够围绕X轴和Z轴任意旋转、切割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能够清晰显示复杂髋关节骨折的病理解剖形态特点.提示三维CT重建在复杂髋关节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骨折块的立体定位和骨关节损伤的正确分型,并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