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抗链球菌 DNA酶 - B(ADNS)、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及 C反应蛋白 (CRP)三者联合检测在急性风湿热 (ARF)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应用 BNProspec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 ARF病人及正常对照者血清的 ADNS、ASO及 CRP,方法均为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显示 :ARF患者的 ADNS阳性率 73.9%、ASO阳性率 6 9.6%、CRP阳性率 30 .5 % ,三者联合阳性率 91.3%。结论 :ADNS、ASO与 CRP联合检测对 ARF的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M2-PK)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30例胃癌、33例结直肠癌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M2-PK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癌胚抗原(CEA)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癌和结直肠癌组M2-PK[(17.59±1.19)U/mL,(20.15±1.91)U/mL]与对照组[(6.2±0.73)U/ml]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2-PK对胃癌诊断的阳性率(40.0%)比CEA(36.7%)高;对结直肠癌诊断的阳性率(48.5%)比CEA(30.3%)高;M2-PK CEA对胃癌和结直肠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60.0%和66.7%。结论:肿瘤标志物M2-PK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临床意义,且阳性率高于CEA,M2-PK CEA检测可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3.
王倩  杨建鑫  刘贵琴  李向阳 《药学研究》2021,40(2):97-102,109
脑缺血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包括能量代谢障碍、代谢性酸中毒、Ca 2+超载、兴奋性氨基酸分泌、自由基生成增多、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等。藏药性质特殊,且藏药方剂成分复杂、炮制工艺和服用方法独特,使藏药对脑缺血疾病有着巨大的治疗潜力。本文就脑缺血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单味藏药和藏药方剂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脑缺血疾病的病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藏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microRNA介导低氧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条件下机体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功能发生显著改变,这些变化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是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微小RNA(microRNA,miRNA)除调控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如缺氧诱导因子、炎症因子、核受体等,还可直接作用于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影响药物的体内代谢。本文通过综述低氧对miRNA及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调节,miRNA调控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及药物代谢相关基因,低氧调节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相关机制等,探讨miRNA在低氧调节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中的作用,提出以miRNA为核心的低氧影响药物代谢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电极法与酶法 CO2 测定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CO2 电极法与酶法对一般标本和溶血、黄疸、乳糜标本进行测定及统计。结果 :批内 CV为 :电极法 1.91%~ 2 .87% ,酶法 3.2 3%~ 4 .2 8% ;批间 CV为 :电极法 2 .13%~ 3.0 2 % ,酶法 4 .0 1%~ 5 .6 3%。二种方法线性范围均最少可达 4 8.3mmol/ L。平均回收率 :电极法 10 0 .5 7% ,酶法 10 0 .78%。相关性 :r=0 .998,且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结论 :电极法与酶法测定 CO2 结果准确 ,相关性好 ,干扰因素少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149例孕妇的血清UA、尿素氮(Bun)、肌酐(Cr)、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U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妊娠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新生儿体质量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健康妊娠组(P<0.01),健康妊娠组与轻、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U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UA升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及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UA变化,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中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及血浆蛋白含量变化。方法随机抽取30份新鲜冰冻血浆,置于37℃水浴融化,在超净工作台内留取过滤前后血浆样本各2ml,使用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因子Ⅶ(FⅦ:C)、凝血因子Ⅷ(FⅧ:C)、凝血因子Ⅸ(FⅨ:C)水平;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TP、ALB进行检测。结果过滤前后的新鲜冰冻血浆TT、Fbg、FⅦ、FⅨ、TP、ALB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PTT、PT、FⅧ过滤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仍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过滤前后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差异变化及血浆蛋白的含量在参考值范围内,适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早期明确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最佳组合。方法 选择35倒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102例原发性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用酶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用麦胚凝集素法检测血清骨性磷酸酶(B—ALP);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测定血清ALP、B-ALP结果10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率62.8%,其中单发灶21.8%,多发灶78.2%:实验组和对照组ALP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ALP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多发灶骨转移患者ALP、B-ALP浓度明显高于单发灶患者(P〈0.01);B-ALP〉20U/L时,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 同时测定血清B-ALP有助于明确恶性肿瘤患者核素骨显像异常表现的病变性质,可提高早期骨转移的诊断率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活动期SLE患者、30例缓解期SLE患者及30名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4+)、CD3+CD8+(CD8+)、CD19+和CD16+56+(NK)细胞,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期SLE患者与对照组比较,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降低(P<0.05),CD8+、CD19+增高(P0.05)。缓解期SLE患者各亚群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与缓解期SLE患者比较,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降低(P<0.05),CD8+、CD19+增高(P0.05)。结论 SLE患者活动期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有助于了解SLE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