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比较不同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疗效、安全性及肝细胞癌(HCC)的发 生率。方法2010年6月~2018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肝纤维化患者840例构成随访队列。性 别、年龄(相差≤5岁)、HBeAg状态、肝脏硬度值测定(LSM)基本匹配后按1∶1分别进入3个队列的单用抗病毒药组(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酯及阿德福韦酯3个抗病毒药,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3个抗病毒药分别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联合,为观察组)。比 较3 个队列6 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HBV DNA累积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肝纤维化逆转程度及HCC的发生率等。结 果随访满144周纳入分析的病例共749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与基线时比较,6组患者的HBV DNA累积转阴率均逐渐增 加(均P<0.001);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均P<0.001)。联合用药组均比单用药组显示出更好 的逆转肝纤维化效果(χ2 ETV队列=11.345,χ2 TDF队列=10.160,χ2 ADV队列=6.358,均P<0.05)。观察到144周访视点,单用恩替卡韦组、恩替卡 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单用阿德福韦酯组以及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的HCC发生率分别为2.2%、1.7%、1.7%、 3.3%,替诺福韦酯队列的2组均无HCC病例发生,各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6.813,P=0.138);与文献报道的未抗病毒治疗 的CHB随访3年7.2%的HCC发生率比较,本研究3年积累HCC发生率(1.3%,P<0.05)明显较低。结论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 治疗能有效逆转CHB-肝纤维化,降低HCC发生率;替诺福韦酯可能在降低HCC发生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2.
2003年6月,我院为1例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了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已无瘤存活35个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历简介患者女,48岁.2001年5月因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入院,经保守治疗止血后行单纯脾切除术以消除脾亢,术中门静脉侧压36.5 mmH2O,术后康复出院.2003年5月患者因腹胀、短时间内体重增加明显并下肢浮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热休克预处理供肝对肝移植大鼠术后细胞因子及γδT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热休克预处理组,移植术后3 d、5 d、7 d,12 d收集肝脏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肝组织提取单核细胞流式检测γδT,取血行细胞因子及肝功能测定,并观察两组大鼠术后存活时间。结果对照组IL-2、IFN-γ高于热休克预处理组,IL-10两组间无差别,IL-4术后两组均不能测出。热休克预处理组γδT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大鼠中位生存期为9 d,热休克预处理组中位生存期为15天。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可提高移植肝脏单核细胞中γδT的比率,延缓Th1细胞因子上升趋势,但对Th2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术后γδT比率和细胞因子分泌无相关性,热休克预处理可延长大鼠肝移植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4.
对1992~2001年我院收治的42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切除和人造血管移植对于腹主动脉瘤的疗效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1996年7月26日为一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背驮式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手术获得成功。但患者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20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由于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急性排斥反应很快得到控制并逆转,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泥形成的原因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对 3例肝移植术后胆泥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供肝切取采用原位灌注多器官联合切取法 ,灌洗液为 U W液。热缺血时间为 0 ,冷缺血时间 <1 1 h,供肝植入时存在反复阻断肝动脉、门静脉重新吻合的情况 ,病程中均有排斥反应经历。 3例患者临床上均以阻塞性黄疸为主要表现 ,经 T管造影获确诊 ,经 T管窦道取胆泥及多次内镜 oddi括约肌切开取出多量胆泥 ,1例因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另 2例存活至今已分别 1 4、2 0个月。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泥形成的原因可能有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胆管血供不足、胆道冲洗不充分、排斥反应、胆汁动力学的改变及胆管内异物等 ;诊断首先应排除排斥反应及血供障碍 ,通过 T管造影、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MRCP)、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大多数的胆泥患者可经内窥镜治疗  相似文献   
107.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提示预后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 月期间南方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296例为肝细胞癌组,并同时收集39例非肿瘤或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采 用广州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CanPatrolTM CTCs检测技术检测肝细胞癌组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TCs的分布情 况,并分析外周血CTCs阳性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CTCs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关 系。结果在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TCs,在肝细胞癌组中,191例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CTCs,阳性率为64.5%,显著高 于对照组(P<0.05);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阳性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肿瘤数量、TNM分期、BCLC分期、门静脉癌栓 及转移等显著相关(P<0.05);在127例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中,CTCs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显著缩短(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TCs阳性提示预后不良,CTCs可以成为监测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一个较好的 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8.
肝静脉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的局部解剖学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功地对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作了背驮式肝移植术,并对17例死前无肝病的成人尸体的第三肝门肝短静脉和第二肝门各条肝静脉作了局部解剖学研究。结果发现:肝短静脉大部分集中在肝后下腔静脉的中、下段,左、中、右肝静脉的主干长分别为22.8±8.80mm、50.98±23.94mm和22.80±9.50mm,管径分别为10.74±2.86mm、9.50±3.75mm和15.60±4.05mm。右肝静脉主要以单独1支形式注入下腔静脉;中肝静脉和左肝静脉分3种形式注入下腔静脉:①汇合成1cm以上的主干后注入下腔静脉;②汇合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③分别单独注入下腔静脉。右、中肝静脉之间距离为7~23mm。文中讨论了背驮式术中的病肝切除和肝静脉成形术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其临床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45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可能影响预后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9.3%、68.3%和82.8%,总生存率分别为76.6%、39.3%和24.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包膜形成、肿瘤包膜浸润、门脉癌栓、微血管浸润、肿瘤直径和肿瘤早期复发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早期复发、门脉癌栓、微血管浸润为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肿瘤早期复发、门脉癌栓、微血管浸润是影响其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及早发现、早期规范的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提高大鼠原位肝移植(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ROLT)成功率的相关技术细节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正确方法。方法以Kamada建立的"双袖套"法为基础,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改进麻醉、肝上下腔静脉吻合、供肝灌洗、供肝冷保存、术后补液、动物饲养等方法。结果完成ROLT达270余例,建模的学习曲线非常陡峭,分作探索期、突破期、成熟期,手术成功率分别为0%、71.1%、94.5%,后期达到90%以上的成功率。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是大鼠原位肝移植建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和难点。结论通过对显微外科技术细节的精益求精的训练及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提高ROLT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