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袁伟  杨华林  李家明 《热带医学杂志》2009,9(12):1436-1437,1445
目的分析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近4年以来,湘潭市肺结核患者中,不同样本人群中断治疗的原因,探索减少中断治疗的针对性对策。方法收集整理我市2005—2008年因各种原因中断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共377例,对样本人群的人口、社会经济情况(包括样本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是否常住人口、医疗保险享受情况)以及样本的诊疗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就医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建模分析,分析导致中断/终止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湘潭市2005—2008年发生肺结核中断治疗情况的样本人群中。常住人口与流动性人口具有不同的人口、社会经济背景;中断治疗的影响因素集中表现为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经济困难与交通不便。数据建模分析结果显示,高知识水平、享受医疗保险成为中断治疗模型中的保护性因素,而严重不良反应以及年龄较大成为中断治疗模型中的危险性因素。结论针对湘潭市不同人口、社会经济背景的样本人群,分析其肺结核中断发生的各自影响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市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52.
创伤性脑损伤目前仍然是全世界死亡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伤后的功能恢复仍是治疗面临的难题,神经干细胞移植为促进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53.
扩张器置入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头皮大面积缺损(附17例报告)武警辽宁总队医院(沈阳110034)刘雅杰魏梦奇张岩刘少壮杨华林从1991年至1996年,我院对19例头皮大面积缺损行扩张器置入带蒂皮瓣转移治疗大面积头皮缺损,效果良好,无1例失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林  胡慧媛  张丹 《武警医学》2006,17(1):26-29,F0003
目的研究牛磺酸(Taurin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加牛磺酸处理组(I/R+Taurine),观察缺血1 h再灌注24 h后,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脑水含量及核因子кB(NF-кB)P65表达的变化。结果3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0(、13.32±3.18)%(、9.21±2.24)%,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牛磺酸处理组脑梗死体积减少30.83%(P<0.05);脑水含量分别为(79.28±0.66)%,(82.46±0.94)%,(80.73±1.40)%,给药组脑水肿明显减轻(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牛磺酸抑制NF-кB的表达(P<0.05)。结论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NF-кB的激活,减轻神经细胞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5.
56.
症状者检查作为肺结核患病率调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新的肺结核病涂阳患病率调查方法及其推算公式。 方法 利用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与无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涂阳病人数构成比的参数作常数 ,建立直接症状检查法及其推数公式 ,并作费用分析。 结果 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与无结核症状者的涂阳病人比例 ,分别为 75 %和 2 5 %。以此参数建立的 (直接症状检查法 )肺结核涂阳患病率计算公式为 :R=Sn× (1+1/3) /N。式中 R为肺结核涂阳患病率 ;Sn为有症状者患病人数 ;N为调查人数。直接症状检查法调查费用低 ,仅为普查法的 2 4 .3%。 结论 新建立的直接症状检查法样本大、参数 (常数 )稳定、科学性好、调查方法简便、实施工作费用低 ,可作为今后的肺结核患病率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以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为诊断收入院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眼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评分、FMA评分、Barthel评分等变化,其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吞咽障碍评分、FMA和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吞咽障碍评分、FMA和Barthel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不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方法改善脑外伤觉醒障碍患者的近期疗效指标。【方法】连续选择近年来我院住院治疗脑外伤觉醒障碍患者65例,入选对象均接受了HBO治疗,压力为0.22MPa,稳定吸氧时间为60min,1~2次/d,6~12次/周,共治疗4周。并按不同HBO治疗方法分组:(1)按治疗频次分组:多频次组(治疗2次/d,29例)和少频次组(治疗1次/d,36例)。(2)按接受治疗时间分组:早期治疗组(10d内接受治疗,35例)和晚期治疗组(10d后接受治疗,30例)。治疗前后接受了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脑外伤残疾评分量表评分(Disabiliti raying scale,DRS)测评。【结果】多频次治疗组和早期治疗组的平均昏迷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少频次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P均<0.01)。多频次治疗组和早期治疗组治疗后GCS和DR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也优于少频次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HBO治疗频次多和早期接受HBO治疗对脑外伤觉醒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和近期疗效指标均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并评价患者各类延误需采取的指标、数据收集方法及其可行性,为制定减少延误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出现症状、首次就诊、确诊结核病和开始治疗)定义了与延误相关的不同指标,包括总延误、就诊延误、诊断延误和治疗延误等;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分别在东、中、西部各选择1个县(共3个县)作为研究现场,使用编制的《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诊疗过程调查表》对研究现场的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2010年5-9月登记发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共纳入患者329例。结果 患者中男性占81.5%(268/329),平均年龄51.8岁(95% CI:49.9~53.8),农民占71.1%(234/32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6.6%(285/329),年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者占81.2%(267/329);患者的总延误时间为36d(0~597d),就诊延误15d(0~594d),诊断延误10d(0~429d),就诊延误与诊断延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6, P=0.111);按照发生原因,结防机构因素导致的诊断延误为7d(0~428d),患者因素导致的诊断延误为1d(0~45d),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9, P=0.000);按照就医关键节点,结核病可疑者的发现延误为0d(0~428d),结核病可疑者的转诊延误为4d(0~267d),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5, P=0.001)。结论 使用该研究制定的延误指标可以更为深入地分析延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0.
杨华林  史昌乾 《武警医学》2011,22(2):126-128
 目的 观察脑外伤合并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清瘦素浓度变化.方法 连续选择21例脑外伤合并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观察组)和26例单纯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对照组),入选对象均在骨折后第1、3、7、14天接受了血清瘦素浓度测定,同时统计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等疗效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骨折后第1天时检测血清瘦素浓度无明显区别(P>0.05);而第3、7、14天,观察组血清瘦素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前者住院总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脑外伤合并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病后第3、7、14天时间段血清瘦素浓度明显升高,骨折愈合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