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比较黄连酒炙前后对上焦病症的药理作用差异,及其酒炙对机体肝脏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制备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和醋酸灼烧创伤性口腔溃疡模型,灌胃给予生黄连,酒黄连,比较黄连酒炙前后对其病理改变的影响;比较黄连酒炙前后对小鼠肝脏能量代谢酶:Na+-K+-ATP酶、Ca2+-ATP酶、SDH酶活性影响。结果与生黄连相比,酒黄连可明显降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大鼠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减少肺部细支气管和肺泡腔内炎性渗出和血管充血现象;酒黄连可明显缓解醋酸灼烧创伤性口腔溃疡大鼠黏膜组织的炎症程度和组织坏死情况;酒黄连对Ca2+-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生黄连组(P0.05),对SDH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有降低趋势,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连酒炙后对上焦病症的治疗作用增强,对肝脏中能量代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有减弱趋势。酒炙能抑制药物苦寒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之热。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幼猪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突然停吸NO后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幼猪8只,采用静脉注射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方法诱导脓毒血症模型,幼猪吸入浓度为10cm3/m3的NO,于吸入前10min、吸入10、20、30min和停止吸入后30min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监测心率、心脏指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和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并行血气分析。结果幼猪吸入NO 10、20、30min时股动脉pa(O_2)[(38.10±5.22)、(50.76±3.89)、(53.86±3.03)kPa]和心脏指数[(2.58±0.12)、(3.03±0.25)、(3.24±0.26)L/(min·m^2)]均明显高于吸入前[(55.85±3.16)kPa、(3.43±0.18)L/(min·m^2)](P<0.01);突然停吸NO后30min,pa(O_2)[(38.01±4.50)kPa]和心脏指数[(2.83±0.43)L/(min·m^2)]较吸入NO 20、30min时均明显下降(P<0.05),但仍明显高于吸入前(P<0.05);吸入NO及停吸NO期间,心率、中心静脉压、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低浓度NO气体对脓毒血症幼猪的氧合功能和心脏指数有明显改善,但突然停吸NO后股动脉pa(O_2)和心脏指数均下降,存在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建立猴头菌丝固体培养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为有效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猴头菌丝固体培养物中的甘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组氨酸进行定性鉴别;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相关方法,分别对猴头菌丝固体培养物中的水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测定;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猴头菌丝固体培养物中多糖和腺苷的质量分数.结果 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斑点清晰,特征明显;猴头菌丝固体培养物中水分不得超过11.0%、水溶性浸出率不得低于12.3%、醇溶性浸出率不得低于4.5%、总灰分不得超过6.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5%,多糖质量分数不得低于2.23%,腺苷质量分数不得低于0.012 3%.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能全面、有效地控制该猴头菌丝固体培养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25.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常出现典型或不典型的胸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50%),持续性胸痛的发病率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缺血综合征评估研究发现,47%(74/159)的胸痛但冠状动脉正常或冠状动脉腔内微小异常的女性,在冠状动脉内反应性试验的基础上发现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引发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1].CMD为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因子,但因症状不明显及目前诊断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易导致漏诊,继而发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严重性心血管事件且死亡率增高.本文从CMD的女性角度对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陈娜  杨军辉  刘玲 《陕西中医》2021,(12):1688-1691
目的:分析补肺化瘀通络汤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慢性肺栓塞疗效及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D-D)、肌钙蛋白(cTnI)、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肺栓塞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阿替普酶治疗,治疗组予补肺化瘀通络汤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肺功能、血气指标、凝血功能及D-D、cTnI、HMGB-1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T、T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高于对照组,治疗组D-D、cTnI、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肺化瘀通络汤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慢性肺栓塞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凝血功能、血气指标,降低D-D、cTnI、HMGB-1水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的动态积累,为确定紫苏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SGC/MS法分析不同采收时间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其中10种主要活性成分为指标,考察它们的动态变化.结果 初步分离鉴定出52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0种,不同生长期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 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积累曲线最大峰值与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8.
一测多评法测定槐花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和军  崔小兵  杨军辉 《安徽医药》2019,23(12):2366-2370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用于测定槐花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及槲皮素 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芦丁作为内标物,计算芦丁与槲皮素和山柰酚 ?3?O?芸香糖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 QAMS和外标法测定 40批槐花药材中以芦丁,山柰酚 ?3?O?芸香糖苷和槲皮素的含量,比较两种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 QAMS与外标法所测得的槐花中芦丁、山柰酚 ?3?O?芸香糖苷和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9.98±1.39)%、(10.08±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4,P=0.747)。结论 QAMS准确可行,可用于槐花中 3种黄酮类成分测定。  相似文献   
29.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重点阐述了单味中药及呀约复方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并展现了夹板的研究近况,从而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医四大疗法中的内外药及外固定的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对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分析及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经治疗后死亡的患者,对照组为经治疗后存活的患者。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结局相关变量,并对呼吸急性窘迫综合征死亡的患者进行死亡原因对比。结果:经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器官年龄、住院时间、器官功能不全数目、SOFA评分以及转入ICU时APACHEⅡ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对于死亡人数的死亡原因统计后发现,死于脓毒性休克的人最多,其次是心功能衰竭死亡的人较多,而死于肝脏衰竭的人最少。结论:经过实验研究后发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病死率极高,其中由于心功能衰竭和脓毒性休克死亡的人数较多,但是由于肝脏衰竭而死的人数最少。因此,在进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时要对心功能衰竭、脓毒性休克以及肝脏衰竭等并发症提前做好预防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