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常胎盘绒毛侵蚀并植入子宫内膜,但不植入子宫肌层。如果各种原因如刮宫、剖宫产、多产史等造成子宫内膜受损时,绒毛可侵蚀植入到子宫肌层,形成植入性胎盘。病理特征为蜕膜缺乏,子宫肌层有透明性变;深者,绒毛组织可达深部肌层;更深者,绒毛组织可达浆膜层,甚至穿透子宫壁,进入腹腔。临床上表现为产前无明显症状,产后胎盘滞留、产后出血等,属于临床急症,早期准确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挽救产妇生命。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黔南州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携带状况,以便为地贫筛查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5-2019年黔南州23 987名育龄人群采用红细胞指标检测(MCV和MCH)和血红蛋白电泳(HbA2) 分析进行地贫筛查,初筛阳性者行基因检测确诊,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育龄人群基因检出情况。 结果 23 987名育龄人群中,地贫基因阳性1 037例,检出率4.32%(1 037/23 987)。其中男性地贫基因检出率3.80%(376/9 893),女性为4.69%(661/14 094)。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x2=11.114, P =0.015);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壮族、侗族、毛南族、土家族、瑶族、仡佬族、彝族、回族、其他民族地贫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66%、5.95%、5.18%、7.24%、5.12%、2.95%、6.88%、2.43%、5.14%、1.34%、1.89%、2.81%、2.56%;黔南州地贫基因检出率排前三位分别是长顺县(4.69%)、惠水县(4.61%)和三都县(4.51%),基因型主要以--SEA/αα、βCD41-42/βN、βCD17/βN为主,占60.95%。 结论 黔南州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较高,具有性别、民族和县份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3.
24.
髌骨横形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自2004年2月-2009年9月,笔者应用“U”形及“8”字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2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足菌肿1例     
患者男,32岁。左底及足背起红斑结节斑块伴溢脓3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可见大量混合炎细胞浸润,可见硫磺颗粒,未见菌丝及孢子。脓液及组织块真菌培养示:裴氏着色真菌;细菌培养示:猪红斑丹毒丝菌。诊断为足菌肿,给予克林霉素,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治疗好转,目前正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80岁,全身起红斑水疱3d.患者5d前因为痛风,自服双氯芬酸钠,3d前家属发现其足背及腹部出现红斑,红斑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逐渐水疱泛发到躯干四肢,并出现口腔溃疡,伴疼痛.在当地诊所治疗2d,具体治疗不祥,未见好转,皮损逐渐增多,遂来我院门诊以"药疹"收入院.患者有痛风史2年,未正规用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口腔可见多处溃疡面,躯干四肢见散在大小不一的红斑及水疱,部分水疱位于正常皮肤上,水疱紧张,疱液较清,尼氏征阴性,部分水疱破溃,阴囊处水疱排列成串珠状(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葡萄糖+,血糖7.639 mmol/L,血细胞沉降率67 mm/1h,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心肌酶正常.患者水疱疱液细菌培养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荧光检查:角化过度,可见一陈旧性表皮下疱,疱顶表皮可见少量坏死角质形成细胞,水疱下方可见新生的表皮,水疱内及真皮浅层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图2).直接免疫荧光:IgA+++(图3),C3+,在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IgG,IgM均阴性.根据患者发病前服用双氯芬酸钠,诊断线状IgA皮病(可能系药物引起).入院后予甲泼尼龙注射60 mg/d抗炎,阿奇霉素0.5g/d抗感染,补钾补钙护胃等对症治疗,3d后水疱大部分干涸,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改为泼尼松30mg /d后出院,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27.
刘桂香  胡聪  张爱华  杨先 《眼科研究》2001,19(5):435-435
国内外文献已报道过后天性固定性斜视、外直肌麻痹及内直肌挛缩患者双眼固定于内眦部。但是高度近视患者,在生后的某一年龄可出现内斜视并逐渐加重,体征与后天性固定性斜视、外直肌麻痹及内直肌挛缩极其相似。这种生后出现的与高度近视有关的内斜视,称之为后天性进展性内斜视(acquiredprogressive esotropia)。此病比较少见,回顾近20年我们遇到数例该病患者,现将有病例记载并长期观察的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男,68岁。自幼近视,且逐年加重。20多岁时已达10.00 DS,36岁开始…  相似文献   
28.

连续性外斜视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但国内对该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鲜见。本文旨在对内斜视术后继发外斜视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同时讨论了连续性外斜视的治疗,为临床内斜视的术前检查,尤其是连续性外斜视危险因素的评估、降低内斜视过矫的发生率提供重要依据,以期指导内斜视的手术设计和连续性外斜视的诊疗。  相似文献   

29.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24岁。因躯干及四肢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20余年,加重7年,于2018年1月2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和四肢伸侧出现散在分布,米粒至绿豆大色素减退斑,无瘙痒等自觉症状,随后色素减退斑逐渐增多和扩大,上述皮损间又出现褐色的色素沉着斑,日晒后,色素沉着斑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单眼弱视患者双眼相互作用 (binocularinteraction ,BI)的空间特性 ,探讨其视觉传入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 ,为客观检查双眼视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同视机分视双眼 ,用计算机产生 5种黑 白棋盘格翻转刺激 ,依次记录正常及单眼弱视患者各 30例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evokedpotential,VEP) ,进行Fourier分析 ,通过主导眼或健眼在双、单眼状态下的能量之比 (B/M)来评价BI。结果 :①当双眼棋盘格大小(checksize ,CS)相同时正常人的B/M最小 ,随CS差异的增加B/M逐渐增大。②单眼弱视者当双眼CS相同时B/M最小 ,但较正常人明显增大。结论 :BI存在空间特性 ,即双眼CS相同时BI最大 ,随CS差异的增大BI逐渐减小。而单眼弱视者BI明显减小 ,其处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减弱。提出双眼分视下CS为 15′~ 12 0′ ,特别是30′时可以作为单眼弱视病人双眼分视VEP检查的理想刺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