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2 毫秒
41.
目的 :利用腱周组织移植减少屈肌腱修复中的粘连。方法 :在常规方法修复肌腱后 ,应用腱周组织包裹肌腱缝合断端。结果 :按 TAM标准功能评定 :本组 1 1例 ,优 7例 ,良 2例 ,可 2例。结论 :由于腱周组织的特殊解剖特点 ,在肌腱修复中应用腱周组织移植可有效地减轻屈肌腱粘连 ,有利于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42.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PCNSL)临床少见,缺少特征性表现,诊断困难。近二十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预后明显比其他系统恶性淋巴瘤差。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5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闭合性颅脑损伤伴发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5%~4.0%[1,2],多为单侧受损,常由额部或额颞部外伤所致,特别是眶外上缘的直接暴力.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比较困难,对严重受损甚至完全离断的视神经,目前尚无良策.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颅脑神经合并视神经损伤的16例患者进行了视神经管减压术,并辅以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4.
杜国良 《国医论坛》2010,25(6):29-30
<正>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症,现代医学除对症治疗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2年以来,根据中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肝硬化5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9年9月,西安)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平均45.5岁;Child-pugh分级A级  相似文献   
45.
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病人多有牵拉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需辅助用药,既往的辅助用药如氟芬合剂、哌氟合剂等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且有一定的临床副效应,本研究观察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的应用,寻求一种较理想的辅助用药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上腹部手术成年患者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0~65岁;体重48~80 kg。手术种类包括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术,胃大部切除术,脾切除术等。ASAⅠ~Ⅱ级,有心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不列入本观察之内。1.2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6.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医疗纠纷明显增多,给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分析某大医院2005年发生的医疗纠纷,以医疗、服务和管理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医疗纠纷产生的诸多因素,针对新时期新型医患关系的现状、成因及所给启示,从社会、经济、文化、心理、法律等多层面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与处理方法,以期形成一种良好、健康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7.
中风后抑郁(PSD)即中风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1]。由于中风后患者短期内心理的巨大落差,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的表现。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一般如出现以下9项中的4项,就应考虑患有中风后抑郁症[2]:①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②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③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念头或自杀行为;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不振或体质量明显减轻;⑨性欲明显减退。抑郁症直接干扰和阻碍了中风患者的康复,使中风患者主动康复的愿望明显降低,增加了医疗和护理的难度,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48.
刘红兵  张同喜  杜国良 《河南中医》2023,(10):1566-1570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眼针治疗痰湿中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痰湿中阻型TIA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眼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 RVA)、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 L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VA、LV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度大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