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32.
本报告少见的肾上腺囊肿4例,均经B超、CT检查确诊.经病理证实。结合献,就其发病率、病理、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认为诊断主要依靠KUB ivp、B超及CT;肾上腺区的囊性肿物并有钙化,是本病的特征;较大的囊肿应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3.
慢性无结石性胆囊炎7例诊治体会山西省109医院(030006)李鹏程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慢性无结石性胆囊炎共7例,就其诊断及治疗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3例,女4例,年龄29岁~50岁,共同症状为:右上腹胀痛、恶心、厌油腻。病程6个月到...  相似文献   
34.
上腹白线疝一例山西省109医院(030006)李鹏程,牛宝华患者:女性,45岁。上腹壁无痛性包块10年。10年前无意中在上腹壁发现核桃大小的一包块,无红、肿、痛及任何症状,以后包块持续存在无明显变化,未作诊治:近期轻度增大。就诊于我院后,检查全身情况...  相似文献   
35.
梭形细胞脂肪瘤为罕见的脂肪瘤,由脂肪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由于其形态有一定异形性,容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先将我科近期诊治的一例腰部梭形细胞脂肪瘤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Goldenhar综合征(Goldenhar syndrome,GS),又名眼、耳、脊柱发育不良(oculoauruculovertebral dysplasia),面、耳、脊柱序列征,或半侧颜面短小(hemifacialmicrosomia,HFM)。  相似文献   
37.
詹胜利  蔡明  石炳毅  李州利  李鹏程 《器官移植》2011,2(3):162-164,180
目的 研究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的中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74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组(研究组)和硝苯地平对照组(对照组)各37例.研究组给予口服非洛地平缓释剂,起始剂量为每次2.5 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起始剂量为每次10 mg,每日3次.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两组的...  相似文献   
38.
脑卒中后偏瘫常遗留有足下垂和内翻等异常模式,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综述近10年来脑卒中病人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研究,以期为脑卒中病人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杨朝华  杨咏波  李鹏程  游潮 《四川医学》2011,32(8):1172-1174
目的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参照Feeney’s自由落体致伤法,制作大鼠顶叶局灶皮质挫裂伤模型。应用伊文氏兰(Evans Blue,EB)示踪,测定伤后不同时点皮层和海马脑组织中EB含量;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皮层和海马是否存在EB的渗出。结果损伤灶皮层和同侧海马中EB含量在伤后1~6h与伤后1~7d明显增多,高峰期在3h和3d。荧光显微镜下发现血脑屏障中间期损伤灶同侧海马仍然存在EB的渗出。结论大鼠顶叶局部脑挫裂伤后,损伤灶皮层和同侧海马BBB开放呈双相性变化,BBB开放中间期仍然有很少量EB渗出。  相似文献   
40.
目的:用KCl和针刺分别在鼠皮层诱导皮层扩散性抑制(CSD),建立大鼠CSD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Spangue-Dawley大鼠25只,随机分为针刺诱导组(n=10)、KCl诱导组(n=10)和NaCl对照组(n=5),在大鼠颅骨上分别钻磨出诱导窗口和观测窗口,分别在诱导窗口用针刺和滴加KCl诱导大鼠脑CSD,对照组在诱导窗口滴加NaCl,并用电生理记录和光学成像的方法来描记CSD的产生与传播,并分析其特点。结果:针刺诱导组和KCl诱导组在观测窗口均可以观察到向外周扩散的弧形波,观测窗口均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弧形波向远处扩散,针刺诱导的CSD波呈典型的同心圆样向四周均匀扩散,KCl诱导的CSD波则是呈不规则的圆弧形波向外周扩散,针刺组每次只诱发1次CSD波,而KCl组则可以诱导多次CSD波。在产生CSD波的同时,伴随着去极化电位的产生,而在NaCl对照组没有这一现象的发生。结论:用本方法制作CSD动物模型,简单易行,可以用OISI直观观测CSD的产生和发展,并与电生理观测到的去极化波一致,适于在体研究CSD,为进一步研究CSD的发生机制及其可能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