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高级别脑胶质瘤瘤周组织与转移瘤瘤周组织的^1H—MR波谱(MRS)3D多体素表现,探讨其在鉴别这两类脑肿瘤的作用。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高级别脑胶质瘤16例,转移瘤12例,所有患者在术前使用1.5T超导磁共振扫描机行平扫+增强及^1H—MR波谱(MRS)3D多体素检查,测得高级别胶质瘤瘤周与转移瘤瘤周区域的代谢物相对浓度及其比值,然后对两类肿瘤瘤周代谢物做比较统计分析。结果①两组肿瘤瘤周组织的CHo、Cho/Cr、Cho/NA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瘤周代谢物比值Cho/Cr、Cho/NAA比较的R0C曲线提示此方法有一定诊断准确度。结论利用^1H—MR波谱(MRS)3D多体素检查对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瘤周组织的代谢物浓度检测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2.
320排4D-CTA评估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4D-CTA诊断及评估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DSA确诊的DAVF患者的4D-CTA资料。由2名医师采用盲法分析4D-CTA图像,评估DAVF部位、供血动脉及静脉引流类型,分析医师间以及4D-CTA与DSA间评估上述指标的一致性。结果 23例患者共27个DAVF,对于判断DAVF部位和引流类型,医师间一致率均为96.30%(26/27),一致性均好(Kappa=0.94),4D-CTA与DSA间一致率均为100%(27/27),一致性均好(Kappa=1.00);医师间及4D-CTA与DSA间检出供血动脉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50、21.00,P均>0.05)。结论 320排4D-CTA可准确诊断及评估DAVF部位、供血动脉及静脉引流类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外周假性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临床拟诊假性动脉瘤患者19例并行MSCTA检查,对比剂总量80~90 ml,注射流率3.0~3.5 ml/s,扫描延迟时间25~35 s,将获得的容积数据传至图像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 19例外周假性动脉瘤的MSCTA 4例为外科手术证实,15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其中位于股总动脉6例,股浅动脉8例,股深动脉2例,肱动脉2例,胫后动脉1例,其中17例破口清晰显示,15例瘤腔周边见不规则低密度血栓或高密度血块影,4例仅显示假性动脉瘤瘤体、载瘤动脉及其破口。结论 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可靠的影像检查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影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外周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4.
多部位脑血管病变85例CT诊断分析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CT室李银官,倪希和,曹代荣CT对急性脑血管病变诊断已见许多报道,但对多部位脑血管病变诊断价值的综合报道甚少。本文收集我院1990~1993年多部位脑血管病变85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85例中...  相似文献   
45.
脑裂畸形的MR影像征象分析(附3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裂畸形的MR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裂畸形的MR表现。结果:本组32例,共42例裂隙,融合型29侧,分离型13例,其MR影像表现为横贯一侧或双侧大脑半球并衬有灰质的裂隙,裂隙外侧端脑表面常见楔形缺损(36/42),其位置大多数在大脑半球凸面中部三分之一(29/42),裂隙内侧端脑室缘呈幕状突起(19/42)或突向脑室腔的灰质块(15/42),裂隙常与侧裂池相连(26/42),二者位置关系呈直线裂,直角型及锐角型三种类型,直角型最常见。绝大多数病例侧脑室扩大(29/32),其中17例对称性扩大。12例美丽 灶侧脑室扩大更明显,合并透明隔缺如28例,灰质异位11例,多微小脑回7例,结论:脑裂畸形的MR影像征象具有特征性,目前是诊断脑裂畸形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神经管病变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非创伤性视神经管病变的CT、MRI表现。结果非创伤性神经管病变可引起视神经管狭窄、视神经管扩大和视神经管骨质吸收、破坏,其中引起视神经管狭窄的病变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2例)、骨瘤(3例)、石骨症(4例)、脑膜瘤(6例);引起视神经管扩大的病变有血管畸形(3例);引起视神经管骨质吸收、破坏的病变有转移瘤(3例)。结论CT、MRI检查可以发现非创伤性神经管病变引起的视神经管改变。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腔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下腔静脉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资料,重点分析下腔静脉显示是否达到诊断要求,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结果 142例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检出下腔静脉变异19例,血栓31例,癌栓40例,布加综合征29例,外压性狭窄6例,支架置入17例;142例中下腔静脉闭塞26例。结论 MSCTA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下腔静脉的无创性成像,对下腔静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8.
CT引导下非经肺穿刺纵隔病灶组织芯活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CT引导下非经肺纵隔组织活检的操作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32例纵隔肿瘤病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9.3岁。均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组织活检。12例行经胸骨旁路径组织活检:4例行经胸骨组织活检。16例病人采用经胸膜腔路径,将22G小儿腰穿针插入胸膜腔,注入适量气体(平均692ml)制造人工气胸,调整病人体位,压缩拟进针部位肺组织,然后在CT引导下完成组织芯活检,术后抽出等量气体。结果所有组织芯活检(32/32)均顺利完成,取材1~6次,平均2.8次。31例(31/32)获得明确诊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非经肺穿刺纵隔病灶组织芯活检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MRI特征.结果 9例囊实性室管膜瘤中,肿瘤位于侧脑室旁者7例,表现为大囊大结节者6例,大囊小结节者2例,肿块内多发小囊变者1例.7例肿块呈多发囊变,3例见瘤内出血.全部病例均见瘤周Ⅱ度水肿;肿瘤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内囊变区呈T2WI更高信号,瘤内出血呈T1WI结节状或片状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及瘤内出血不强化.结论 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常位于侧脑室旁,大囊变、多囊变、瘤内出血、壁结节、囊壁明显强化和瘤周Ⅱ度水肿等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0.
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0例CT检查患者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常见及少见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者经CT检查发现特征性的脂肪成分而明确诊断,2倜以血管平滑肌成分为主的患者术前误诊。结论 CT尤其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采集平扫能发现ALL特征性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可显示ALL血管、平滑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