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2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PVP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30例,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并发症,记录并计算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剩余尿量及尿流率改变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30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30~90 min,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24~48 h.术前平均最大尿流率8.2 ml/s,术后2周及4周平均尿流率分别是19.8 ml/s及19.2 ml/s;术前IPSS和QOL评分分别为23.9分和4.2分,术后2周及4周分别下降至8.9、8.5分和1.4、1.4分.剩余尿量由术前平均50.8 ml下降至术后10.5 ml.术后近期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是治疗高龄高危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总结经皮肾微造瘘术治疗肾切开取石术后复发性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 ̄2005年10月肾切开取石术后复发性肾结石病人87例,其中单独性肾盂结石36例,下盏结石4例,多发性结石31例,铸型结石16例,单侧65例,双侧12例,均行经皮肾微造瘘取石。结果平均住院时间10d,手术时间(2±0.98)h,取净率87.5%,输血率3.4%。结论经皮肾微瘘治疗肾切开取石术后复发的肾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重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报告8例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处理移植肾上尿路结石的结果,并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2年8月至2006年10月,对8例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上尿路结石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在B型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移植肾前中盏成功后,将穿刺通道扩张到F14~F16,在输尿管镜或李逊肾镜直视下将结石击碎并取出.术后每3个月随诊1次,行B型超声波、尿培养和肾功能检查.结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的取石术均获成功,且1次性将结石取净,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有2例患者因术中穿刺抽出液为脓性,而先置肾造瘘管引流,1周后行二期取石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1 min,血红蛋白平均下降了5.6 g/L.术后随访时间为3~48个月,未见有结石复发;血肌酐稳定于76~131 μmol/L.结论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处理移植肾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4.
从1989年3月至1990年5月行体外震波碎石术的病例中收集20例,分为经皮肾穿刺造瘘测压组和经膀胱输尿管逆行置测压组(插管组),观察其ESWL时肾盂内压力的变化。结果显示:PCN组与插管组ESWL时肾盂内压均较蜚ESWL时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和P<0.05)文中还就ESWL中肾盂内压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5.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提高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患者37例,年龄2~36岁,中位年龄5岁.其中尿道末段狭窄6例、吻合口狭窄30例,尿道末段及吻合口同时狭窄1例.单纯狭窄13例中行尿道末段切开4例、行加盖术6例、行经尿道钬激光狭窄切开术3例.复杂尿道狭窄24例,狭窄长度>0.5 cm,其中伴复杂尿道瘘8例、尿道憩室6例、阴茎弯曲4例、多次手术后尿道狭窄6例,行狭窄段切开加盖术或狭窄段切除、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同时矫正阴茎弯曲、憩室切除、瘘口修补.结果 单纯狭窄组一次手术治愈12例,1例狭窄内切开术后尿道狭窄者二次手术治愈.复杂狭窄组中8例伴复杂尿道瘘一次矫治术治愈7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6例伴尿道憩室者均一次手术治愈;4例伴阴茎弯曲者一次手术成功3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6例多次矫治术后尿道狭窄者均一次手术治愈.37例随访12~24个月,立位排尿通畅.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单纯尿道末段狭窄采用狭窄切开术或加盖术,单纯吻合口狭窄采用加盖术或经尿道钬激光狭窄切开术,复杂性尿道狭窄采用狭窄切开加盖术或狭窄段切除阴茎或阴囊中隔皮管尿道成形肉膜蒂加盖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6.
巨大多囊肾尿毒症患者摘除一侧囊肾同期同侧肾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巨大多囊肾尿毒症患者同期囊肾摘除同侧肾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45例终末期多囊肾尿毒症患者应用2种术式行.肾移植:腹膜外囊肾摘除同期同侧髂窝植肾23例(A组),保留囊肾常规植肾22例(B组),观察2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周血压、腹围、肺活量,肺总量、1 s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FVC)、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 结果 A组术后住院(14.5±2.6)d、术后血压较术前下降(30.0±0.7)/(13.3±8.4)mm Hg(1 mm Hg=0.133 kPa)、腹围缩小(11.0士6.3)cm、肺活量增加(1.4土0.3)L、肺总量增加(2.0±1.0)L、FEV1.0/FVC增加(5.3±1.0)%、DGF发生率8.7%(2/23)、1年人/肾存活率100.0%/95.7%.B组术后住院(28.4±7.9)d、术后血压较术前下降(3.9±11.2)/(2.9±12.0)mm Hg、腹围缩小(3.3±2.2)cm、肺活量增加(0.4±0.3)L、肺总量增加(0.8±0.2)L、FEV1.0/FVC增加(2.0±0.9)%、DGF发生率9.1%(2/22)、1年人/肾存活率100.0%/95.5%.2组间DGF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囊肾尿毒症患者摘除一侧囊肾同期同侧肾移植安全、便利,适合于囊肾巨大妨碍植肾操作的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高血压、腹胀、呼吸不畅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尿亚硝酸盐检测对前列腺增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0月1日我院住院确诊为前列腺增生且未经任何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患者178例.对其尿亚硝酸盐进行定性测定,同时将他们根据前列腺重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有无膀胱结石、有无急性尿潴留、尿培养结果及是否需要手术进行分组,将分组后结果经SPSS13.0软件行x^2检验分析。结果:在残余尿量、有无膀胱结石、有无急性尿潴留、尿培养结果及是否需要手术分组中。两组之间尿亚硝酸盐检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P值分别为0.002、〈0.0001、0.009、〈0.0001、〈0.0001。而根据IPSS评分得出结果IPSS≥20组与IPSS≤7及8≤IPSS≤19两组间尿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01。而IPSS≤7及8≤IPSS≤19两组间尿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63)。根据前列腺重量分组之间的尿亚硝酸盐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48)。结论:尿亚硝酸盐检测简单、实用,但由于条件限制,其阳性检出率不高。尽管如此。一旦尿亚硝酸盐检测阳性,仍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治有一定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建立使用“射频多极针”经会阴进路行前列腺组织消融治疗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 ,验证临床效果。方法 :对前列腺癌 (7例 )和前列腺增生症 (2 8例 )病人在CT或直肠B超的引导下 ,采用射频多极针经会阴进路行前列腺组织消融术 ,并对术前术后IPSS评分 ,生活质素评分QoL ,J最大尿流率MFR ,前列腺容积VP和残余尿RU进行比较。结果 :30例定期坚持随访复查 ,5例电话随访。 30例中 ,前列腺增生症 2 3例 ,前列腺癌 7例 ,术后随访时间分别在 2 ,3和 6月。IPSS积分BPH病人从术前 2 6 .5 8± 5 .0 0 ,2个月后降至9.11± 6 .0 8,PC病人从 16 .11± 3.2 1降至 2 .2 0± 0 .4 6 ,P <0 .0 0 1;BPH病人QoL从 4 .11± 1.2 1降至 2 .4 0±0 .91,PC病人 ,从 4 .0 8± 0 .97降至 2 .2 0± 0 .4 6 ,P <0 .0 0 1;BPH病人MFR从 5 .91± 3.5 6ml/s提高至 12 .8± 4 .12ml/s,PC病人从 14 .6± 4 .0 8ml/s升至 14 .6± 4 .0 8ml/s ,P <0 .0 0 1;BPH病人残余尿RU从 14 8± 6 6 .9ml降至 17.9± 9.90ml,PC病人从 85 .7± 4 0 .6 8ml降至 8.97± 3.18ml,P <0 .0 0 1;BPH病人前列腺体积VP从 4 9.4± 2 4 .9ml缩减至 4 2 .8± 12 .7ml,PC病人从 6 8.2 4± 2 5 .4ml缩减至 4 0 .1± 8.34ml,P <0 .0 5。PSA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相似文献   
129.
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由于起源不同,其病变往往独立发生,皮髓质混合性病变较为罕见。本文报告4例肾上腺皮髓质混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病人CT检查肾上腺均发现异常,术前误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嗜铬细胞瘤1例。4例均行单侧肾上腺全切除,3例痊愈,1例术后15年复发,考虑对侧有病变。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上腺皮髓质混合病变。在临床上若发现肾上腺疾病有原醛症的表现,同时又有儿茶酚胺症的特点时,要考虑肾上腺皮髓质混合病变的可能。围手术期应按儿茶酚胺症准备,确诊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 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 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