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及其运动终板退变观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防治一直是周围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我们对大鼠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及其运动终板变化进行了连续,系统观察,以期为临床寻找检测肌肉萎缩程度方法和选定神经修复手术最佳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与模型: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7组...  相似文献   
62.
龙津降纤酶对小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龙津降纤酶对小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颈总动脉切断后作端端吻合的模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龙津降纤酶组、肝素钠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0只大鼠。根据取材时间,3组各分为术后15min、30min、1h、24h和7d共5组。样本用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的修复过程。结果 龙津降纤酶组血管吻合口的针孔与缝线表面无明显血小板的堆聚,内皮细胞生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但与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构建骨骼肌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 cDN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深入探讨在骨骼肌损伤及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病理过程。方法 含myogenin cDNA的克隆载体pGEMT—myogenin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Ⅱ和Xho I双酶切,得到含这两个酶切位点之myogenin cDNA片段,T4连接酶连接到含有这两个酶切位点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myogenin,经凝胶电泳鉴定、酶切鉴定、PCR鉴定及DNA测序证实cDNA片段大小和序列的正确性。结果 经凝胶电泳鉴定、酶切鉴定、PCR鉴定证实:pcDNA3—myogenin含大小正确的myogenin cDNA片段,DNA测序证实其DNA序列正确。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肌细胞生成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myogenin。  相似文献   
64.
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研究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16只,建立双侧下肢失神经支配胙肠肌的实验模型,电刺激右侧胙肠肌为实验侧,左侧不作电刺激为对照侧,术后2、4周分别观察肌肉的组织学,超微结构,纤颤电位波幅及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实验侧术后2、4周肢体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较对照侧下降速度明显减慢;电刺激能延缓肌细胞的线粒体,肌质网退变,但对肌肉纤颤电位波幅无明显影响;实验侧术后2、4周Na^ -K^ -ATP酶活性下降速度比对照侧分别慢15.59%和27.38%;实验侧术后2、4周Ca^2 -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较对照侧分别慢4.83%和21.64%。结论 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组织学、电生理及酶组织化学的各项指标均有保护作用,是延缓肌肉萎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神经再生室中神经修复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神经再生室中周围神经修复过程各组成份的变化过程。方法 将大鼠坐骨神经于股中部切断后分隔5mm,用硅胶管套接。术后7、14、21、28、35、42d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再生室(长5mm,分5个节段,每节段长约1mm)中各节段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术后7d神经再生中主要为单核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于1mm和5mm处还可见到含髓样变性小体的巨噬细胞和新生的成纤维细胞;特别是1mm处可见雪旺细胞包裹的无髓神经纤维。术后14d有髓、无髓神经纤维已贯穿全室,神经再生室中段已有较多的含丰富内质网的新生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术后21、28、35、42d神经再生室中各段组织皆为不同成熟程度的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并被成纤维细胞突起包裹成小束,束间有不少胶原纤维。结论 术后7d神经再生室近端已见再生轴突,术后14d再生的神经已贯穿全管。神经再生中成份的变化提示,神经再生需要有利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肝大部分切除术(PH)后小鼠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组)、PH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Dex组。PH术模型制备后2d,C组和PH组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4次/天,共4d;Dex组小鼠术毕苏醒即刻经腹腔注射Dex 25μg·kg-1·d-1,NS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均连续30d后,Dex组和NS组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4次/天,共4d。检测四组小鼠海马组织湿/干重比(W/D)和总含水量(TWC);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1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原位末端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第1天比较,C组、NS组和Dex组小鼠第3、4天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距离均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PH组小鼠第3、4天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距离均明显延长(P0.05),海马组织W/D、TWC及AI均明显升高(P0.05),海马组织caspase-1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NS组比较,Dex组第3、4天小鼠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距离均明显缩短(P0.05),海马组织W/D、TWC及AI均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caspase-1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Dex可改善PH后小鼠远期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海马组织caspase-12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f 5蛋白的表达变化 ,了解骨骼肌的再生状态。方法  2 0例不同时间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与 3例正常骨骼肌标本 ,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肌卫星细胞形态变化 ;抗MyoD和Myf 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BC法 ) ,统计阳性染色细胞核数。 结果 抗MyoD和Myf 5抗体阳性染色细胞核数在人体骨骼肌失神经 1~ 2月时的肌卫星细胞中最多 ;3个月后急剧下降 ,并维持在一低水平 ;1年后几乎无表达。结论 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早期肌卫星细胞通过MyoD和 (或 )Myf 5途径激活、开始增殖分化并被耗竭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组织形态学及运动终板退变,寻找反映肌肉萎缩形态学指标。方法选用42只SD大鼠,切断胫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运用电子天平测定肌肉湿重,图像分析仪测定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氯化金压染法及透射电镜观察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超微结构及运动终板变化。结果萎缩肌肉湿重4周内下降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并维持于一定水平,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呈持续性下降;运动终板4周内改变不明显,6周后退变逐渐加重,16周后消失,超微结构变化与光镜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肌肉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可作为反映肌肉萎缩形态学指标,后两者更为可靠。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手术越早越好,力争在运动终板消失前进行。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18只 ,随机分成两组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并将神经远近端分别反折结扎 ,术后经腹腔分别注射EGb761( 10 0mg (kg·d)和同体积的SAL ,于 2、4、6周取材L4~ 6 节段脊髓 ,电镜下观察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细胞核及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形态变化 ,用体视学方法计算每张照片线粒体、内质网及溶酶体面积密度变化。结果 两组脊髓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均发生损伤性改变 ,实验组超微结构形态以及线粒体、内质网及溶酶体体积密度变化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性改变 ,对运动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0.
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和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和体外分化特性. 方法从孕龄15天的胚胎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采用含表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限定性培养基培养并进行干细胞体外分化,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分化结果. 结果胚胎脊髓中可分离得到大量的神经干细胞,培养10天左右可获得干细胞球;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鉴定干细胞分化,可见其中含有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结论无血清限定性培养基是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良好培养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