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能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临床症状。序贯吻合和单支吻合是CABG两种不同桥血管吻合方式,早期大部分研究发现序贯桥较单支桥具有更好的远期通畅率。但早期研究多局限国外临床资料,且以体外循环下实施为主。对于非体外循环下CABG和国内实际情况,缺乏有力的说服力。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就序贯和单支吻合的应用及两者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2.
河南省X射线摄影成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河南省X射线摄影致成年受检者的入射体表剂量水平,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特征的放射诊断受检者剂量指导水平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开封和信阳3个地市14家医院,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调查普通X射线摄影、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不同照射部位1 404名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水平。结果 河南省普通X射线摄影、CR摄影和DR摄影致成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范围分别为0.20~47.71、0.16~6.89和0.10~10.41 mGy。腹部前后位(AP)、骨盆AP、头颅侧位(LAT)、头颅后前位(PA)、胸部LAT、胸部PA、胸椎AP、胸椎LAT、腰椎AP、腰椎LAT摄影入射体表剂量范围分别为0.16~10.05、0.20~10.36、0.11~2.13、0.10~2.92、0.39~5.85、0.12~1.82、0.16~11.67、0.36~29.37、0.25~14.49和1.18~47.71 mGy。普通X射线摄影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高于CR和DR摄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09、-9.570,P<0.05)。普通X射线摄影胸部PA、腰椎LAT入射体表剂量高于全国“九五”期间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2、2.538,P<0.05)。结论 河南省普通X射线摄影和CR摄影所致受检者胸部PA和LAT入射体表剂量超过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普通X射线摄影部分照射部位入射体表剂量较全国“九五”期间调查结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调查X射线测厚仪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放射防护安全设施、管理措施有效性。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方法,对安全防护设施及管理措施进行调查,采用放射防护检测方法对工作场所周围辐射水平检测。结果 设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各类安全防护设施有效运行,防护管理措施基本落实;冷轧车间及其周围区域的剂量当量率小于仪器的探测下限;在热轧车间里,工作人员受到的最大年剂量为0.11mSv;公众人员受到的最大年剂量为0.07 mSv。结论 建设项目的 防护检测结论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正常运行情况下防护安全设施及措施能够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44.
孕妇24岁,因停经32周于1990年11月来我院行产前检查:宫底位于耻骨上26cm,胎头位于下腹部,胎心清。B超检查:于耻骨上方探及胎头,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双侧脑室不大,双顶径7.8cm,胎心搏动142次/min,胎儿胸腹及  相似文献   
45.
2007年3月—2007年4月,青海油田某中学在校学生中发现出疹性疾病。我站接到学校报告后迅速采取流行病学调查、采样、隔离治疗等措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风疹感染。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基本情况该校为全日制中学,全校有初二至高三5个年级41个班,在校学生1931人。但本次疫情仅涉及高一年级8个班47人,高三年级5个班8人,共发病55例,罹患率2.85%,其余年级学生及教职工无发病,无死亡病例。2流行病学调查2.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周某,女,16岁,高一(1)班学生,以发热、出疹为首发症状,次日到医院就诊,诊断疑似风疹,给予对症处理。随后病例陆续发生,至3月26日发生8例后才接到学校报告。流行早期病例集中于首发病例所在班级,共发生55例疑似风疹病例,发病时间持续37天。2.2人群分布发病年龄(14~17)岁,其中男30例,女25例。2.3免疫接种史本地区于1996年开始接种风疹疫苗,故10岁以上的人群均未接种过风疹疫苗或相应联合疫苗。2.4临床表现55例发病学生中,主要表现为全身出疹、低热(37.3~38.5)℃31例,耳后淋巴结肿大16例。部分患者有皮肤瘙痒、眼结膜充血、咳嗽等症状。大部分...  相似文献   
46.
游离PSA和复合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三种形式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50名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50人,前列腺增生(BPH)组50人,前列腺癌(PCa)组50人。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他们的tPSA、fPSA和cPSA,并计算其比值。结果Pca组的cPSA/tPSA、fPSA/tPSA和fPSA/cPSA比值的均值与BPH组有显著差异(分别为91.0%/68.0%,12.1%/26.3%和13.3%/38.8%,P<0.001),fPSA/cPSA与fPSA/tPSA比值密切相关(r=0.8820)。结论与tPSA相比,cPSA/tPSA、fPSA/tPSA和fPSA/cPSA都可增强其对BPH和PCa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血清卷曲螺旋蛋白49(coiled-coil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49,CCDC49)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组患者和慢性胃炎组患者共288例,其中胃癌患者147例,慢性胃炎患者14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CCDC49水平,统计分析血清蛋白CCDC49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评估血清CCDC49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胃癌组的CCDC49水平为0.251(0.124~1.103)ng/mL,慢性胃炎组的CCDC49水平为0.158(0.080~0.386)ng/mL。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的CCDC49水平分别为0.164(0.094~0.553)ng/mL和0.133(0.034~0.237)ng/mL。胃癌组血清CCDC49水平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CDC49水平与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CDC49水平与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在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EVAR治疗的130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髂支闭塞将其分为发生组(n=60)和未发生组(n=70),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最终每组50例。统计患者术前血清FIB、D-D、甘油三酯(TG)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分析血清FIB、D-D预测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价值。结果 发生组患者的TG、FIB、D-D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G、FIB、D-D水平升高均是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血清FIB、D-D水平联合预测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AUC最大,预测价值最高。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高风险阈值为0.18~0.41、0.51~0.72、0.89~0.99时,血清F...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血清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46例肝硬化患者和44例HCC患者的血清GPC3和AFP水平,血清GPC3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AFP测定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统计分析GPC3和AFP单独使用及联合检测对HCC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HCC组的血清GPC3和AFP浓度分别为611.09 ng/L和958.37 ng/ml,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90.53 ng/L和55.12 ng/ml)(P<0.05).GPC3和AFP的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AFP阴性的HCC患者15例中GPC3阳性者6例,GPC3阴性的HCC组患者17例中AFP阳性者8例.AFP联合GPC3检测用于HCC诊断的灵敏度(79.54%)优于AFP(65.91%)及GPC3单独使用(61.36%).GPC3浓度与HCC病灶大小、PVI浸润和HBV感染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GPC3对于HCC具有与AFP相似的诊断价值,GPC3可以协同AFP的诊断作用,二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HCC诊断率.  相似文献   
50.
河南省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调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河南省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估算全省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为放射诊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配额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6个地市不同级别共58家医疗机构为样本医院,调查接受X射线诊断受检者的性别、年龄、检查类型、检查部位等分布信息,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样本医院中受检者男女比例较为平均,接近1:1;"40~"年龄组比例最高,占60.47%;X射线诊断检查主要为常规X射线摄影和CT检查,分别占52.15%和40.31%;胸部检查在常规X射线摄影和CT检查中应用人次均最高,分别占总检查人次23.84%和13.25%。CT检查集中在二级和三级医院,分别占CT检查人次的21.54%和72.99%;造影检查、乳腺摄影和体外碎石集中在三级医院,分别占同类型检查人次的77.82%、95.01%、100%,一级及其他医院主要进行常规X射线摄影检查,常规摄影检查人次数占一级及其他医院所有检查类型人次数的79.04%。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估算2016年河南省医用X射线诊断频度为826人次/千人口,其中普通X射线诊断检查(包括常规X射线摄影、透视、造影、口腔、乳腺摄影、碎石等放射诊断检查)频度和CT检查频度分别为541人次/千人口和285人次/千人口。结论 河南省近年来医疗照射频度水平发展很快,各类放射诊断设备在各级医院分布的不均衡为开展放射卫生工作提出了较大挑战。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整各级医院放射诊断设备配备、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