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医药卫生   11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目的 报告Campath 1H诱导和单用低剂量他克莫司维持的免疫抑制方案在2例小肠移植应用的经验.方法 小肠移植术中给予Campath 1H 30 mg及甲泼尼龙2 g.移植肠血管开放后给予他克莫司,术后早期从静脉途径给药,逐渐过渡至通过移植肠给予他克莫司.术后前3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维持在10~15μg/L,术后第4个月开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减低至5μg/L左右.结果 2例患者生存期均已超过1年,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第13个月时行移植肠末端造口关闭、还纳手术.2例患者各发生一次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不确定(IND级)至轻度(1级)排斥反应,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排斥反应消失;1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发生一次轻至中度排斥,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病理证实排斥反应消失.Campath 1H应用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其后缓慢回升.无明显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征象发生.移植肠功能良好,分别于术后第21天和第14天摆脱静脉营养,依赖口服饮食维持营养状态.结论 小肠移植中应用Campath 1H诱导,单用低剂量他克莫司、无激素维持方案,能有效地控制排斥反应,不增加感染发生的机会,未发生GVHD.患者移植肠功能良好,能尽早摆脱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可注射硫酸钙人工骨加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可注射硫酸钙人工骨加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结果:随访6~15个月,治疗效果参照Rasmussen的评分标准,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结论:可注射流酸钙人工骨加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3.
冯智  朱慧  李民  凌勇武 《工企医刊》2009,22(6):86-87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以及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设备的差异、个别媒体的不负责任的报道等原因,医患纠纷明显增加。2007年我国医疗纠纷赔偿案件位于交通事故、财产损害、知识产权侵权之后名列第四达11009件,医闹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外侧髌骨压力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21例(30膝),其中男2性例,女性19例,年龄36~58岁,平均45岁.临床表现明显,辅助检查为阴性,与Merchant分类中的外侧髌骨压力综合征基本相同,采取了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软骨病灶清理钻孔术治疗.结果诊断明确的所有病例经过手术治疗后,随访最长的15年,最短的半年,平均约4年,参照叶启彬等方法对患膝进行综合评价,优良率为96.7%.结论外侧髌骨压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外侧支持带松解加软骨病灶清理钻孔术治疗严重或反复发作的外侧髌骨压力综合征,创伤小,效果满意,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D-D)检测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栓风险早期预警的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PICC置管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予置管后1 w、2 w时间点完成血管彩超血栓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血栓组、无血栓组。两组均在PICC置管前T0(0~1 d)、置管后T1(4~7 d)两个时间点检测TEG和D-D;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D-D在PICC血栓风险早期中的预警效能(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血栓组血栓弹力图中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块形成时间(K)低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血栓弹力图中K、CI、最大振幅(MA)、血细胞凝块形成速率(ε)及D-D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栓弹力图联合D-D在PICC血栓风险早期中预警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血栓弹力图和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联合D-D检测用于PICC血栓风险中效果理想,能实现早期预警,获得较高的预测敏感性、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北流市原属麻风中流行区,1991年实现了以县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2001年有现症病人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流行情况全市23个镇均有麻风病人发现,全市290个行政村中有114个村有病人发生,占39.3%,全市219个自然村(屯)发现过麻风病,占全市5983个自然村(屯)的3.6%。全市有15个事业单位也有  相似文献   
97.
李民 《工企医刊》2000,13(2):23-23
冠心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是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缺氧,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保证心脏的氧需求,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但是不同吸氧方式,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有何影响?本文对这一方面进行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在42岁~65岁,平均年龄为56.7岁±3.5岁。1.2 方法选择的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一致,随机分为(1)  相似文献   
98.
99.
腹腔乳糜漏二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乳糜漏临床不多见 ,我院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 1,男性 ,72岁。因胃窦部未分化腺癌、食管裂孔疝于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 (Billroth Ⅱ式结肠前吻合 )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后第 7d出现腰背部疼痛 ,发热 ,腹部B型超声检查提示腹腔肝前区积液 ,X线胸片提示右膈肌抬高。考虑为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或吻合口漏 ,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膈下约 10 0 0ml乳黄色液 ,探查胰包膜无异常发现 ,十二指肠残端及胃空肠吻合口无破漏。膈下及腹腔液检查乳糜定性阳性 ,拟诊为胃癌术后腹腔乳摩漏。术中于右膈下、十二指肠残端…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