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100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配子体、裂殖子、环状体等多个阶段,先后寄生在多种类型的宿主细胞才完成完整的生命周期。在这些生活史中的不同虫期,疟原虫表现出明显的表型差异;在应对生存环境的改变时,其基因表达能够很精确地做出应对。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无论是这些生命阶段的转换,还是对宿主的适应,疟原虫表观遗传学方面的调控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对疟原虫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疟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对防治疟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编辑等方面介绍目前疟原虫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分析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医院西药房实施药品监管制度与药品合理分类管理,观察比较医院西药房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与药房差错情况。对医院西药房实施药品合理分类与强化药品监管制度,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满意度,降低药房出错率,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复方健胃分散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方法以中药提取机混提法制备方式及单提复配法制备中药复方健胃散片,并采用色谱柱,应用甲醇——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并在波长为280 nm时进行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检测。结果中药提取机混提法所制备的药物中延胡索乙素的平均含量为2.4307 mg/g,单提复配法制备的药物中延胡索乙素的平均含量为1.9375 mg/g。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复方健胃分散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的检测方式准确率高,操作方式简单,检验的灵敏度高,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100例,随机均等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予以参照组患者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参照组对应分别为88.0%、14.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106.
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通过动物行为学、宏观表征、尿D-木糖排泄率确证慢性束缚应激方法 造成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方法 6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逍遥散组.通过以下三方面对此模型评价:①对大鼠宏观表征、食量、体重、粪便变化及反映小肠吸收功能的尿D-木糖排泄率检测;②利用Noldus公司的行为学设备(The Observer 5.0分析软件),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了解大鼠的焦虑、抑郁程度,验证模型是否成功;③以方测证:逍遥散的调节作用.结果 模型组大鼠由初次束缚时反抗不安,逐步转变为神态倦怠、烦躁、毛发枯黄散乱无光泽、大便稀溏等;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尿D-木糖排泄率逐渐降低;第7天开始穿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均有下降趋势,第21天达到最低点.而逍遥散有显著的治疗调节作用.结论 本实验利用慢性束缚方法 造成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模拟郁怒日久、木郁乘土、肝郁脾虚的病理演变过程,成功复制出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  相似文献   
107.
寻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有效方法是加速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的途径之一。该文分析了近十年来中外文献关于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中药及其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的报道,发现中药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信号通路具有综合调控作用。第一,中药能通过Notch,PI3K/Akt,Wnt/β-catenin,GFs等信号通路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1)黄芪、淫羊藿、龟甲、远志能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或基因Notch1,NICD和Hes的表达起调控作用;(2)人参、银杏叶、丹参能通过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但对该通路中上下游靶标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研究;(3)姜黄、蛇床子可以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蛋白Wnt3a及β-catenin的水平从而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调控作用;(4)三七、川芎可以通过促进分泌性生长因子EGF,b FGF等的表达发挥作用。第二,一些中药能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或分化: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可以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或分化,但黄芪多糖含药血清又可以通过调节VEGF含量,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和淫羊藿黄酮类可以分别介导Notch或GFs信号通路来控制神经干细胞的命运转化;人参皂苷Rg1可以通过Notch和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银杏内酯B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HIF-1α表达来有效调节神经干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进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而银杏叶提取物也能通过上调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姜黄素可以通过Wnt/β-catenin与Notch信号通路来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三,信号通路的串话(cross-talk)是一些中药发挥促NSCs增殖与分化的重要途径。Notch与GFs信号通路、GFs与PI3K/Akt信号通路、Notch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在调控神经干细胞的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在中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或分化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药对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信号通路的串话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阐明其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与综合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总结并分析成人及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特征。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3年5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0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比较成人与儿童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20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发热、肝大、脾大及淋巴结肿大。14例成人患者病程较长为0. 6~24个月,6例儿童为0. 6~1个月。20例患者均有外周血常规两系或三系降低,其中成年患者白细胞降低明显。成人患者的血清白蛋白降低显著,而儿童的B细胞升高明显。20例患者均出现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增高,利什曼原虫IgG抗体为阳性,骨髓涂片中均找到利杜体。所有患者均给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除1例患儿及4例成人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内脏利什曼病成人患者的病程较长,白细胞及白蛋白降低明显,儿童的B细胞升高显著,其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9.
李晶晶  孙文军 《安徽医药》2023,27(6):1077-1082
目的 采取数据挖掘方法,探析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日至2022年3月1日中关于中医或中西医治疗VaD的临床研究中的内服处方,建立VaD方剂数据库,并运用频次及使用剂量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探索组方配伍规律。结果 共纳入302篇文献,涉及内服方剂334首,中药185味,得到频次≥40的中药29味。挖掘出核心中药为石菖蒲、川芎、远志、熟地黄、黄芪。得到熟地黄-肉苁蓉、远志-山药、石菖蒲-人参、黄芪-当归、石菖蒲-天南星、石菖蒲-郁金、川芎-地龙9对药物配伍,总结出高频药物组合四组。结论 VaD的病机在脑,与精血相关,涉及肾精亏虚、气血两虚、血瘀阻络、痰蒙神窍等证型。中医药治疗VaD注重补肾益精、补气养血,并标本兼治,辅以豁痰开窍、祛瘀通络、清热化痰等治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免疫功能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NBN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四磨汤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评价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免疫功能指标及NBNA评分变化情况。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 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 48%(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所需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CD4~+、CD4~+/CD8~+以及Ig A、IgG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NBN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四磨汤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可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并有利于患儿的神经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