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CU是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区域,它具有抢救多,重症多,操作多,管道多,设备多,要求技术高,工作强度大等特点。在监护工作中主要完成两个环节任务,其一是急重症的监护任务;另一个是急重症的抢救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使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2.
63.
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hathy,HIE)是围生期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成人发病很少,现就我院12例成人重症HIE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提取弓形虫体外细胞共培养上清,研究上清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THP-1细胞(浓度为5×105/mL)分别接种于不同细胞培养瓶,对照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RPMI-1640,实验组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数量(2×107、4×107和8×107/mL)弓形虫速殖子培养上清孵育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THP-1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P65与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或活性。结果弓形虫培养上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THP-1细胞株增殖,使细胞周期在G0/G1期产生阻滞;8×107/mL数量组的THP-1细胞48 h抑制率可达(23.71±0.56)%,G0/M1期细胞比例达(58.53±1.03)%,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且处理组THP-1细胞株的NF-κB/P65、cyclin D1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刚地弓形虫培养上清能够通过NF-κB信号途径下调cyclin D1蛋白表达引起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 G0/G1期阻滞。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前床突解剖上的应用,旨在为神经外科手术磨除前床突提供术前影像学数据.方法 随机选取无颅脑手术的50例患者(男25例,女25例),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及测量前床突,并对其形态分类,观察其变异情况;选取10个成人干颅骨,将螺旋CT三维重建数据与标本测量数据相比较,证实数据的可信度.结果 成...  相似文献   
66.
目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特征和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对本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诊断资料,对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瘤的病变形态、密度以及包膜和钙化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以圆形和椭圆形居多,与胰腺的分界较为清晰,少数患者伴有胰管扩张。CT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呈均匀轻度强化,动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对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内毒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的浓度变化.并对内毒素与IL-6、IL-10、TNF-α、PCT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IL-10、TNF-α、PCT;鲎试剂显色基质试管法测定内毒素。结果IL-6、IL-10、TNF-α、PCT及内毒素水平在SIRS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内毒素水平在单器官损害/重度感染组入院d1出现波峰;多器官损害组未见波峰出现,峰值呈上升趋势。PCT于入院d1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TNF-α、IL-6及IL-10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内毒素水平与IL-6、IL-10、TNF-α变化存在一定程度正相关,并随时间推移和病情加重逐渐增高。内毒素、PCT与SIRS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以作为SIRS病情变化的早期、特异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乙醇引起大鼠纹状体抗坏血酸 (AA)释放的影响。方法 应用脑内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的方法。结果 乙醇 (3 0 g·kg-1,ip)显著增加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 ,高于基础水平的 2 0 0 %左右。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 38393(10mg·kg-1,ip)对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均无显著影响。多巴胺D2 受体激动剂LY 1715 5 5 (0 5 ,1 0mg·kg-1,ip)显著增加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 ,但LY1715 5 5与乙醇对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的增加没有协同作用。具有多巴胺D1受体强拮抗剂和D2 受体强激动剂特性的溴隐亭 (10mg·kg-1,ip)在给药后 6 0min内对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均有显著的增加作用 ,且两者有协同作用。非选择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也能增加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 ,而 0 2mg·kg-1的阿扑吗啡与乙醇有协同作用 ,0 4,0 8mg·kg-1的阿扑吗啡与乙醇没有协同作用。结论 多巴胺D2 受体的兴奋参与调节纹状体AA的释放 ,兴奋D2 受体同时抑制D1受体能够协同乙醇引起的大鼠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背景:研究证实多数造血生长因子通过JAKs-STATs途径转导信号,调节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人参总皂苷能够促进早期的造血干/祖细胞向红系细胞分化,具有类似造血生长因子的功效,在红系血细胞发生中造血细胞膜表面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的:通过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介导的JAK2/STAT5信号转导途径,分析人参总皂苷定向诱导红系血细胞发生的分子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5/2008-10在在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完成.材料:脐血细胞来源于正常足月妊娠产妇分娩脐带血,由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人参总皂苷由重庆中药研究所惠赠,纯度95%以上,添加MI-1640培养液配成1g/L的工作液.方法:①集落形成实验:取5×106L-1脐血单个核细胞,添加含马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10,25,50,75,100 mg/L人参总皂苷组分别加入对应终浓度的人参总皂苷,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在96孔板上培养,0.2 mL/孔,14 d计数早期红系祖细胞,6 d计数晚期红系祖细胞.②取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100 μL(5×108L-1),进行MTT检测.③分别将0,25,50,100 mg/L人参总皂苷与脐血造血细胞1×109L-1共培养24 h,进行Western blot检测.④取脐血造血细胞1×109L-1,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马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人参总皂苷组在常规培养体系中加入终浓度25 mg/L人参总皂苷.分别用5 U/mL红细胞生成素诱导0,2,5,30min后终止反应,进行免疫沉淀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人参总皂苷刺激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的能力,红细胞生成素对脐血细胞增殖的影响,人参总皂苷对造血细胞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AK2、STAT5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情况.结果:10~75 mg/L人参总皂苷均能提高脐血细胞形成早期红系祖细胞、晚期红系祖细胞的集落产率,以25 mg/L提高幅度最为明显.2~50 U/mL红细胞生成素均能促进脐血细胞的增殖,以5 U/mL促进增殖效果最为明显.0~100 mg/L人参总皂苷作用脐血细胞24 h后,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人参总皂苷作用造血细胞24 h后,加入红细胞生成素继续刺激0~30 min,JAK2和STAT5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均明显增强.结论:人参总皂苷在促进造血细胞增殖的过程中,尽管对造血细胞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能通过在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增强JAK2和STAT5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的血液学筛查及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29145例育龄期个体进行血细胞分析及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对筛查阳性的患者进一步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分析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型的分布及MCV、MCH、HbA2特征.结果:__SEA/αα(45.10%)、-α3.7/αα (39.31%)和-α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