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功能Killip Ⅲ级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rhBNP组(32例)和多巴酚丁胺组(31例),在标准抗缺血治疗和静脉用呋塞米针剂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rhBNP(1.5 μg·kg-1静脉推注后,以0.007 5~0.01 μg·kg-1·min-1,静脉微泵注射72 h)和多巴酚丁胺(2.5~10 μg·kg-1·min-1,静脉微泵注射72 h).在用药前及用药72 h后测定两组患者血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EF)值,重新评价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观察患者72 h治疗过程中利尿剂用量及血压的变化,并观察30 d内的病死率.结果:两组血BNP均下降,rhBNP组更加明显(P<0.01);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rhBNP组EF及心功能Killip分级均改善(P<0.01),利尿剂用量减少(P<0.01);两组患者30 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多巴酚丁胺比较,rhBNP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预后的改善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大椎、人中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和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和西药组加以治疗。通过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酶免法检测血清和大脑海马组织AchE含量。结果:针灸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比模型组减少(P<0.05);针灸组血清和海马AchE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针刺百会、大椎、人中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和海马内AchE含量的改善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A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多奈哌齐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运用多奈哌齐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周、第6周认知能力、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CDR、MMSE、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AD有效.  相似文献   
64.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能是参与胆碱能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的细胞外调控因子。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孕14 d胎鼠端脑神经干细胞诱导成胆碱能神经元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取孕14 d胎鼠端脑,用含EDTA的胰酶和Ⅰ型胶原酶消化,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细胞,种植于涂有多聚赖氨酸的培养板,细胞原代培养24 h后半量换液,加入10 μg/L骨形态发生蛋白2继续培养。 结果与结论:胶原酶消化得到的神经干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Nestin免疫荧光鉴定细胞为阳性,获取的神经干细胞纯度大于99%;ChAT免疫荧光鉴定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以将孕14 d胎鼠端脑神经干细胞诱导成胆碱能神经元,细胞纯度大于97%。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国产双降解Excel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1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小血管病变组58例,大血管病变组154例,均置入Excel DES,对比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在1~18个月随访期间的心绞痛、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大小血管病变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8.7%、98.3%,320处靶病变共置入支架420枚.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小血管组2例心绞痛复发,其中1例为糖尿病者,无心肌梗死及猝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为1.8%.大血管组1例心梗患者术后6 h猝死,3例发生心绞痛,MACE发生率0.7%.两组均未出现迟发性支架内血栓. 结论:国产涂层可生物降解Excel DES应用于冠心病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与大血管病变PCI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内细胞核因子(NF-κB p65)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对照组织内NF-κB p65与VEGF-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内NF-κ Bp65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76.0%,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30.0%(P<0.05);乳腺癌组织内VEGF-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4.0%,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20.0%(P<0.05);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蛋白与VEGF-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γ=0.53,P<0.05),并且均与肿瘤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乳腺癌组织内NF-κB p65的高表达可上调VEGF-C表达,进而导致肿瘤周围淋巴管增生、扩张,促进肿瘤细胞向区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是靶向于血管与淋巴管生成的重要的信号分子,是人们研究抑制肿瘤药物的关键作用点,调控肿瘤新生淋巴管上的VEGFR可作为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靶点。由于作用于肿瘤新生淋巴管上的VEGFR的调控机制较为复杂,对抑制淋巴管生成的药物和肿瘤细胞转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甚少,为此,本文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R、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调控因子、VEGF家族及其受体为靶点的淋巴管生成的调控、VEGFR为靶点的淋巴管抑制药物四个方面综述抑制肿瘤血管淋巴管生成的VEGFR分子机制及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VEGF家族及其受体作用靶点的分子水平上的形成机制,探索可阻断相应作用靶点的理想型药物,为临床更好的治疗肿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基于OBE教学理念,分析断层解剖学教学的创新方法和效果。方法:纳入研究时间及对象范围为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学习这一课程的60名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学生,分别采用OBE教学理念和常规教学理念,对比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测评成绩、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OBE新的教学理念可以提升学生的教学成绩和满意度水平,整体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参麦注射液对淋巴管生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简称参麦)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参麦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线刮除法检测参麦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参麦能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参麦能明显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结论:参麦能抑制淋巴管生成;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是参麦抗淋巴管生成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0.
1 实验材料四味降脂汤:由山楂50g,何首乌、泽泻、草决明各25g组成.水煎浓缩至0.25g/ml.健康Wistar雄性大鼠75只,体重60~100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