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隐匿性股骨颈骨折的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隐匿性股骨颈骨折误诊为髋关节扭伤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例因摔伤后髋关节疼痛就诊,1例因爬山后髋部疼痛、酸胀就诊。3例均误诊为髋关节扭伤,后行CT检查确诊为隐匿性股骨颈骨折,其中2例采用闭合复位切开内固定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年,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隐匿性股骨颈骨折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时行CT检查是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对开放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骨愈合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四肢开放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手术治疗后进行常规抗菌治疗(头孢曲松钠,0. 25 g,每日2次,持续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8 m L,每日1次,持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5个月统计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肱骨、尺桡骨、股骨、胫腓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 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可明显提高四肢开放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可以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急诊胸腹部创伤临床诊断中计算机X线摄影(CR)检查以及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1000例,以数字随机法作参考,对患者进行分组,500例接受CR检查,归为CR组;500例接受螺旋CT检查,归为CT组;以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以及CR检查结果。结果:比较病理检查结果,CT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CR组患者的诊断率为87.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纳入1000例对象中,创伤类型多为肋骨骨折,经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肋软骨存在线样低密度影,或是钙化区中断,少数患者CT检查显示为断端错位;其次为肩胛骨骨折、锁骨骨折,合并症状包括皮下气肿、肺挫伤、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纵膈气肿、肝脏损伤、脾脏损伤、肾脏损伤、胰腺损伤、腹腔积血、肠系膜撕裂以及膈肌损伤。结论:对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行螺旋CT检查,相比较CR检查来说,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而且在胸腹部创伤患者合并多脏器损伤,或是病情较为危重情况方面的检出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4.
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而耐药是导致多数乳腺癌患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ATP-tumor chemosensitivity assay,ATP-TCA)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药物筛选方法,本实验通过ATP-TcA法检测39例患者,结合检测P-糖蛋白(permeability 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及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乳腺癌敏感化疗药物的选择及其耐药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靶向干扰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依赖性激酶2-关联蛋白-1(CDK2AP1)对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慢病毒 pGCLV- CDK2AP1- shRNA及重组空病毒pGCLV- GFP,分别稳定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CF-7,获得乳腺癌细胞株 MCF-7/RNAi- NC 和 MCF-7/RNAi- CDK2AP1。采用定量 PCR 法检测两组 MCF-7细胞株的CDK2AP1mRNA表达,xCELLigence/RT- CIM实时细胞电子分析系统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 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乳腺癌细胞株MCF-7/RNAi- NC和MCF-7/RNAi- CDK2AP1,相比MCF-7/RNAi- NC细胞组,MCF-7/RNAi- CDK2AP1细胞组的CDK2AP1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乳腺癌细胞MCF-7中CDK2AP1低表达能有效抑制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对库存肿瘤标本的质量控制,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有研究价值的标本。方法:收集已储存的组织标本,采用RT—PCR技术对其RNA、DNA和蛋白的降解进行质量检测。结果:通过对已保存的肿瘤组织标本随机质量检测,所储存的标本质量符合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结论:本组库存肿瘤标本无组织降解。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其切缘组织中hTERT活性表达、存在的分子边界及其与手术切缘安全性的关系。方法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乳腺癌标本及其周边上、下、内、外象限距癌肿边缘1、2、3cm切缘组织中的hTERT活性表达。结果20例患者癌组织和癌周不同距离(1、2、3cm)的组织内,hTERT阳性表达在癌周3、2、1cm的组织到癌组织之间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P〈0.001),各象限相同距离的hTERT阳性表达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TERT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乳腺癌在四周象限的切缘组织hTERT高表达范围均在3cm以内;(2)hTERT所表现出的趋势性差异表达提示在乳腺癌周围组织中存在着分子边界,距离肿块3cm可定为乳腺癌安全切除的分子边界。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乳腺癌相关的成纤维细胞(CAF)中白细胞介素-6(IL-6)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及其在肿瘤三苯氧胺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7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设为乳腺癌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45例,设为乳腺纤维瘤组,收集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组织,采用流式细胞筛选技术完成上述不同标本成纤维细胞的筛选,并进行体外稳定生长、传代;采用趋化因子芯片分析比较乳腺癌及其他成纤维细胞分泌趋化因子表达水平;采用乳腺癌CAF细胞转染针对IL-6基因的siRNA载体质粒,分析IL-6分泌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显微镜及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指标,在CAF下进行共同培养,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及IL-6/JAK/STAT3信号通路。结果倒置显微镜下结果表明:两种细胞经过CAF中IL-6介导后乳腺癌细胞连接相对疏松,多边形态消失,部分细胞变为梭形,并且存在伪足;而在乳腺腺瘤中CAF中IL-6介导的细胞变化不明显;乳腺癌CAF分泌细胞因子IL-6表达水平,高于乳腺腺瘤组织(P0.05);乳腺癌CAF分泌细胞因子IL-6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与对照组(P0.05);细胞划痕试验结果表明:CAF处理后乳腺癌细胞迁移距离为(18.54±3.05)mm,CAFsiRNA处理后乳腺癌细胞迁移距离为(23.50±3.28)mm,CAF、CAFsiRNA及IL-6联合处理后乳腺癌细胞迁移距离为(29.30±4.07)mm;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结果表明:CAF处理后乳腺癌细胞侵袭数量为(43.45±3.60)个、CAFsiRNA处理后乳腺癌细胞侵袭数量为(68.95±4.50)个、CAF、CAFsiRNA及IL-6联合处理后乳腺癌细胞侵袭数量为(85.63±5.77)个;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CAF、CAFsiRNA-IL-6及IL-6处理后PI3K/Akt/mTOR及IL-6/JAK/STAT3信号表达,高于单一CAF、CAFsiRNA-IL-6(P0.05)。结论乳腺癌CAF中IL-6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能诱导EMT的发生,能刺进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转移,在肿瘤三苯氧胺耐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急性毒蕈中毒临床表现、临床分型以及临床治疗.方法 对21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胃肠炎型9例;中毒性肝炎型5例;神经精神型3例;混合型4例.入院时均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灌肠,迅速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对症治疗解毒治疗;透析治疗;20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 重视急性毒蕈中毒临床分型有利于有效救治,运用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0.
甲状腺微小癌5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TMC患者男女比为1︰6.1,均行手术治疗。B超癌结节检出率为65.9%(27/41),冰冻病理确诊率为76.9%(27/35)。41例获随访,随访9~57个月。随访患者均生存至今,1例术后1年出现对侧复发,经再次手术,目前健在。结论TMC女性发病率较高,B超是发现TMC病灶的有效检查方法。常规行患侧腺叶切除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