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动脉血乳酸、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HIE患儿(其中轻度6例,中度11例,重度11例)和28例对照组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患儿动脉血乳酸、脑脊液乳酸水平。结果HIE组患儿动脉血乳酸、脑脊液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动脉血乳酸、脑脊液乳酸水平随着病情加重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 min阿氏评分≤3分组与4~7分组脑脊液乳酸、动脉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min阿氏评分≤5分组脑脊液乳酸、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 5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脉血乳酸、脑脊液乳酸水平可反映HI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对患儿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62.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IgG亚类检测对新生儿溶血疾病(H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62例血型不合、0型RhD(+)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管法测定血型的IgG抗体特异性,并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IgG亚类的定量检测。结果HDN(+)新生儿及其母亲的IgG1水平明显高于HDN(-)新生儿及其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gG2、IgG3及IgG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血清IgG亚类的监测,能准确地预报出HDN的发生,对HDN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3.
本文目的在于使麻风工作者对近来报告的关于利福平和皮质类固醇合并治疗病人时,利福平能够降低皮质类固醇的药理学作用引起注意.Edwards等首次报告一例结核性阿狄森氏病病人用利福平和取代的可的松(replacement cortisone)治疗时,其皮质醇(Cortisol)的药理学半存留期降低.Buffington等报告用甲基强的松龙合并短期利福平治疗时,能够削弱同种异体移植肾的功能;有一例病人用类固醇(32~40毫克/天)治疗1(1/2)年以上并无毒性,而当长期利福平治疗停止时则迅速出现类固醇毒性征象.这些作者提出当用利福平和类固醇合并治疗时,类固醇的剂量应当加倍.晚近,Hendrickse等报告一例患肾病综合征的男孩,由于皮质类固醇与利福平的相互影响而致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并告戒人们在治疗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时同时用这两个药合并治疗的危险.皮质类固醇的药理学作用降低可能系由于利福平能够刺激肝微粒体酶  相似文献   
464.
三联疗法治疗麻风三年后的细菌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市于1983年6月开始用RFP、B663和DDS治疗全部的活动性多菌型麻风,至1987年5月受治者有526例,治疗已满3年者295例(56%)。此295例分布于11个县。其中男性245例,女性50例;年龄16~72岁,平均42.19  相似文献   
465.
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国外新近研制的三类抗麻风新药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麻风菌活性的实验及临床治疗.这些药物均具有较强的抗麻风菌活性。临床应用疗效显著,耐受性好,至今未见严重副作用。这些药物可望对麻风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66.
于免疫正常小鼠双后足垫感染1.0×104条麻风菌70天后,给予国产氟障酸150mg/kg每周5次管饲,共63天。同时设无药组、进口氟嗪酸和利福平治疗组作对照。结果示无药组小鼠麻风菌繁殖良好,国产氟嗪酸治疗组小鼠与进口氟嗪酸和利福平治疗组的一样,直到感染12个月,所有小鼠足垫均未检出抗酸菌。 11例新发未治BL/LL病人和 2例氨苯砜长期单疗复发的BL/LL病人,以氟嗪酸400mg每日1次,每周6次,监服12周。结果示皮损有明显进步;细菌形态指数疗前平均为11.89%,治疗2周时降至2.59%,治疗4周时降至0%;细菌指数疗前平均为4.28,疗程结束时降至3.90。疗程中4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全部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结果提示国产氟嗪酸抗麻风菌作用与国外的报告相似。该药可作为麻风联合化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67.
作者在以往的一个研究中发现,多菌型麻风每日用氨苯砜、利福平(RFP)和硫酰胺10mg/kg,联合治疗时,在第一年肝炎的发生率为13%。1982~1984年进行了第二个研究,共有110例多菌型麻风,每日用氨苯砜100mg加利福平10mg/kg和丙硫异菸胺(PTH)5mg/kg联合治疗。同时对103例少菌型麻风每日用氨苯砜100mg加利福平10mg/kg联合治  相似文献   
468.
作者报告31例不同种族的瘤型(LL)和界线类偏瘤型(BL)麻风用氯苯吩嗪(B663)治疗的结果.其中男22例,女9例;大多为移民,其中6例英国血统的病人均到过国外麻风流行区.以上病人有的在门诊用B663治疗,有的住院治疗数月至数年,后在门诊继续用B663治疗.在治疗期间,通过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来评价病情的进步.31例病人中8例证实为氨苯砜耐药,12例临床和组织学上高度怀疑为氨苯砜耐药(包括对氨苯砜50~100mg/日监督治疗无效),4例伴持续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其余7例BL的临床表现氨苯砜可能诱发逆向(升级)反应,B663治疗则可能改变甚至防止逆向反应的发生.B663治疗剂量:11例为100mg/日,疗期3个月~3.5年;5例为200~300mg/日,疗期3~20个月,均系ENL反应而采用大  相似文献   
469.
用裸鼠实验麻风模型,以动力法投药105天,观察了0.02%和0.04%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MINO)的抗麻风菌活性,并同0.02%进口 MINO 和0.02%RFP 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和进口MINO 的疗效基本一致,而且提高剂量,其抑制麻风菌的作用增强。在停药早期,以0.04%MINO 组疗效最佳,显示有部分杀菌活性,但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RFP 比 MINO 的抗菌活性稳定而持久。  相似文献   
470.
目的:观察湖南省西部2个麻风高流行县重复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对当地麻风患者发现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自1997—2002年麻风新发病例,其中包括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年份的病例资料,对各年发现病人数,平均确诊年龄,畸残率,延迟期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1997年至2002年共发现133例患者。平均每年发现22.2例,年发现率2.4/10万。1998年开展LEC时发现的新病人数是接近开展IEC前一年的2倍,以后新发现病人数减少到一个稳定的低水平,在2002年重复开展LEC时,发现数又是接近前一年的2倍。但与1998年首次开展LEC时发现数相比,减少了50%。新发病人的疾病延迟期平均为34.8月,疾病延迟期在开展LEC前后未显示有缩短或延长的趋势。133例患者中,35例有可见畸残(26.3%)。但新发现病人中2级畸残率从1998年的32.0%下降到2002年重复实施LEC时的12%。结论:作者认为重复实施消除麻风运动促进了当地某些流行病学指标的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