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2005年7月~2006年7月1 129例疑诊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患者斑贴试验结果,明确临床常见变应原及各种变应原和性别的关系,为本地区ACD的防治及斑贴试验变应原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良的欧洲标准变应原系列对疑诊ACD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1 129例受试者中,阳性反应747例,阳性反应率较高的变应原依次是:硫酸镍、硫柳汞、重铬酸钾、芳香混合物、甲醛,阳性反应率较低的变应原有:秋兰姆混合物、硫氢基混合物、咪唑烷基尿素、溴硝丙二醇。女性患者对硫酸镍的阳性反应比男性患者高,而男性患者对卡巴混合物的阳性反应比女性患者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硫酸镍、硫柳汞、重铬酸钾、芳香混合物、甲醛是本地区ACD的常见变应原。男女患者对硫酸镍和卡巴混合物的反应存在差异。斑贴试验用于寻找ACD患者的可疑致病原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2.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mL.d-1及阿昔洛韦1.0g.d-1,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1.0g.d-1,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89%、66.67%(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有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不影响治疗。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8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综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静滴复方甘草酸苷100mL·d^-1 ,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1%和4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均不影响治疗;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54.
患儿男,10岁.因腹股沟和腹部皮肤离心性凹陷性萎缩斑3年余就诊.患儿于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腹股沟皮肤浅红斑及凹陷,无全身及局部自觉症状,此后凹陷区域逐渐呈离心性向腹部扩大.发病以来,智力和身体其他部位发育正常.患儿胞弟,8岁,于1年前也出现类似皮损.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溴夫定125mg每天1次和每天4次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226例带状疱疹患者分别接受溴夫定125mg每天1次(112例)或每天4次(114例)治疗,疗程7d,再随访3周.结果 新水疱停止出现时间,单次剂量组平均为3.88d,4次剂量组为3.7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疱完全消退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全部脱痂时间、疼痛开始减轻时间和疼痛完全消失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次剂量组有34.5%、4次剂量组有30.4%的患者皮损痊愈后仍存在疱疹相关疼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和9.6%.结论 溴夫定125mg每天1次和每天4次治疗带状疱疹同样有效,但单次剂量组更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56.
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5 6岁 ,农民 ,1999年 5月初无诱因感皮肤瘙痒 ,约 1个月后 ,突然在双侧鼻翼、耳后及胸部正常皮肤上出现绿豆至蚕豆大小水疱 ,10多天后迅速蔓延至躯干、四肢 (以屈侧为主 )。部分水疱鸡蛋大 ,破溃后的糜烂、渗液 ,疼痛明显。糜烂面可在短期内干燥结痂。 1999年 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 ,服“泼尼松 45mg/d”病情有好转 ,但仍有水疱陆续出现。患者因出现体重增加 ,面部浮肿 ,血、尿糖增高停药。停药 10余天后症状加重 ,大疱泛发全身 ,伴发热、无力、食欲不振。1999年 12月 2日以“大疱性类天疱疮”入本院治疗…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衡力改善眉间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不同剂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优效性试验设计,将安慰剂以及100单位/瓶和50单位/瓶衡力R用2.5ml氯化钠注射液复溶,在左右皱眉肌各取2位点,降眉间肌取1位点,每1位点肌肉内注射0.1ml。结果:对488例受试者为期120天的观察,有效性结果显示:20单位组优于10单位组,10单位组优于安慰剂组;安全性结果显示:发生不良事件81例138例次,不良反应为69例81例次,没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衡力R10单位、20单位,在改善眉间纹方面,与安慰剂相比,疗效确切,高剂量组(20单位)要优于低剂量组(10单位),但是,两剂量组之间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58.
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国内报道甚少,我科近期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演员。因双足红斑15年、糜烂伴疼痛3年,加重1月入院。缘于1988年冬无明显诱因双足跟外侧皮肤各出现一花生米大红斑,行走时微痛,自以为冻疮,外用“冻疮膏”无效。2 0 0 1年,双足跟部红斑渐扩大,并出现糜烂,右足跟内侧缘及跖趾关节处出现同样皮损,当地医院就诊,确诊为“盘状红斑狼疮”,给予泼尼松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后好转。以后皮损反复发作。2 0 0 3年3月,病情加重,遂来我科就诊,门诊拟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入院。发病前…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对国产盐酸西替利嗪和仙特明10mg、每天1次口服进行比较。结果:14d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4.37%,对照组90.63%,二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二组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盐酸西替利嗪和国外同类产品仙特明治疗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在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红皮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7岁,男女之比为2.7:1。61.5%继发于原有皮肤病,其中银屑病所致者占57.7%,23.1%为药物过敏,3.8%继发于恶性肿瘤,11.5%病因不明。不合理治疗是诱发和加重红皮病的主要因素。1例死于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并发症,1例死于红皮病所致的心力衰竭。随访的31例患者中,1例死于恶性肿瘤。结论:红皮病大多数继发于银屑病,少数与药物过敏、恶性肿瘤有关,部分原因不明者与潜在的疾病有关。红皮病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并发症及治疗方法。药物过敏引起的红皮病预后最好,银屑病所致的红皮病容易反复发作,恶性肿瘤所致的红皮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