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邵宏华  李德森 《微创医学》2003,22(6):920-923
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绝大多数都存在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近来研究发现,交感神经系统长期激活具有不良的生物学效应,在心衰进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32.
自1962年Lown报告心脏同步直流电复律以来,电复律已作为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直流电能量较高,一般用到100~300J,对心脏产生一定的损害。为了尽量减少对心脏的损伤,我们于1990  相似文献   
33.
创伤性二尖瓣反流是经皮静脉穿刺球囊二尖瓣扩张术的并发症之一。为预防此并发症的发生 ,我院由 1995年 7月至 1999年 10月 ,对 85例二尖瓣形态学积分 (score)≥ 8的二尖瓣狭窄患者 ,分别采用二尖瓣直径分级次扩张法和改良Inoue法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85例患者中 ,男 34例 ,女 5 1例 ,年龄 17~ 6 0岁 ,平均 (4 5± 16 )岁。病程 2~ 2 5年 ,平均 (11 7± 8 3)年 ;其中 5 6例有咯血或咯粉红色泡沫痰病史 ;术前心功能(MYHA)Ⅱ级 15例 ,Ⅲ级 5 2例 ,Ⅳ级 18例 ;心房颤动 6 3例 …  相似文献   
34.
起搏电极导线断离在右室腔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性、17岁。曾于1992年4月18日因心肌炎合并度房室阻滞在我院行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术中经皮穿刺右锁骨下静脉送入起搏电极(STOCKERT公司生产,型号0350231,序号66008),电极头置于右室。当时因考虑患者年龄为13岁,故让电极留有足够长度。右锁骨下埋入秦明公司产VVI9051起搏器。术后起搏良好,起搏心率71ppm。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平时做轻体力劳动无心悸、气促。每年心电图检查示心脏起搏良好,X线拍片示电极在右室弧度及位置良好,无扭曲现象。1996年4月1日,患者突感头晕、胸闷于4月17日再次入院。X线拍片示起搏导线在右心室腔…  相似文献   
35.
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 CHF患者 ,给予口服氯沙坦 2 5~ 10 0 (5 0± 15 ) mg/ d,治疗 4~ 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下降 (P <0 .0 5、<0 .0 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P <0 .0 1) ,心功能改善 1~ 2级。药物副作用少 ,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氯沙坦治疗 CHF疗效好 ,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第一次查房:1991年2月22日主治医师:今天查房,请实习医师报告病史。实习医师:患者,女,15岁,学生。因心悸、气促、紫绀10年于1991年2月19日入院。患者出生后易患感冒、咳嗽,5岁起感劳力性心悸、气促,体力较差,不爱活动,同时面部口唇  相似文献   
37.
作者自1989~1991年在三所医院采用在B超定位下穿刺留置导管多次注入硬化剂和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单发性肾囊肿,疗效甚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男19例,女2例。年龄29~71岁,平均51.5岁。单侧20例,双侧1例;左侧10例,右侧12例。2.囊肿位于肾下极20例,上极1例。囊肿大小2.5×3~5×6.5cm。囊液为草黄色澄清液19例,为咖啡色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筛选东亚飞蝗制备甲壳素的最佳条件及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分子量壳聚糖的抑菌作用, 并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对壳聚糖的抑菌机制做初步探讨。[方法] 改变实验条件制得含氮(N)量不同的甲壳素, 通过方差分析筛选制备甲壳素的最佳条件。采用抑菌圈法, 将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5种细菌作抑菌实验, 并通过透射电镜对细菌形态进行观察。[结果] 壳聚糖对5种细菌都有抑菌作用, 脱乙酰度在90%~95%之间, 分子量在15~95 kD的壳聚糖抑菌活性较好。[结论] 用东亚飞蝗制备甲壳素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100℃,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8 %,反应时间6 h.东亚飞蝗制备的壳聚糖有很好的抑菌作用。脱乙酰度越低的壳聚糖抑菌活性越低。当分子量大于95 kD或小于15 kD时, 其抑菌活性有所降低。壳聚糖的抑菌机制是因作用于细胞壁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0.
患者男性,17岁。8岁起,活动后心悸气促,胸闷,头昏。1989年10月31日因上述症状加重、被迫终日卧床而入院。经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诊断为右房粘液瘤。体外循环下施行牯液瘤切除术。术中所见:切开右房见瘤体突入右心室,瘤蒂较短。切除基底部后缝合房间隔切口。术后病理检查: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