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商春芳  李小青 《全科护理》2012,10(8):731-732
射频热疗是利用物理方法将射频电磁能射入人体组织产生热能后,利用正常组织的积热差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之后的第五大疗法,被国际医学界称之为"绿色疗法",被日本专家称之为"科学春天到来"。热疗与化疗和/或放疗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病人生存  相似文献   
42.
人微小病毒B19 VP1独特区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微小病毒B19的VP1独特区蛋白, 大量发酵培养细菌后纯化蛋白, 为制备VP1蛋白的mAb奠定基础.方法:构建重组质粒VP1-PQE30, 转化大肠杆菌M15, 测序正确后发酵培养、 IPTG诱导表达, 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 表达蛋白经AKTA explorer 100快速纯化系统纯化.结果:成功地构建原核表达系统VP1-PQE30-M15, 经IPTG诱导发酵培养细菌可大量表达VP1蛋白, 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5%以上.结论:重组表达质粒可表达VP1独特区蛋白, 高纯度蛋白对制备VP1 mAb及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研究发现,病毒毒株与宿主的遗传背景、年龄、性别及免疫状态都影响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宿主遗传背景及. 柯萨奇病毒B3感染小鼠中筛选出5个候选基因,表现为编码β球蛋白、环磷酸腺苷反应结合蛋白结合蛋白及Nip21的基因下调,编码诱导三磷酸鸟苷酶、ND1(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的一个亚型)的基因上调。通过对上述5个候选基因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异常表达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使心肌细胞受损的论述,进一步阐述了病毒性心肌炎与宿主遗传背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血管抑素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5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实验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实验I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200μg/μL);实验III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00μg/μL),前两组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2μL,后三组玻璃体内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血管抑素2μL。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并加以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于鼠龄17d取各组小鼠视网膜及前增生的血管膜,RT-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吸入高氧鼠不论是对照组还是血管抑素治疗组每只眼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20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00μg/μL)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核数分别减少了41.96%(P<0.01)、57.40%(P<0.01)、81.73%(P<0.01),在血管抑素治疗的三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作用逐渐加强。与正常组相比,高氧对照组、高氧+血管抑素(浓度150μg/μL)组、高氧+血管抑素组(浓度200μg/μl)、高氧+血管抑素(浓度3  相似文献   
45.
试探内丹与房中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丹术与房中术同属中国道家传统养生法,对两关系的认识,古今学均有分层。搞清两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内丹术与房中术,特别有助于理清内丹术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本通过献研究,认为内丹术与病中术的最初形态是在道家养生思想指导下的独立存在,两的关系是疏远的;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两在技法上相互汲取,关系逐步密切起来,并因此而使各自的技法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的临床特点及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通过基因检测确诊的20例XLA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分析BTK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20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6~54月龄,平均(26.3±14.61)月龄;基因诊断确诊年龄26~168月龄,平均(64.7±38.22)月龄;诊断周期中位数为27.5月龄(3~114月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18例诊断为肺炎,另外2例为消化道感染。免疫功能检测示成熟B淋巴细胞缺如或比例显著降低,血清IgG、IgA及IgM水平明显降低。基因检测提示错义突变10例,无义突变4例,移码突变3例,内含子剪切位点突变2例,剪接突变1例。20例患儿明确诊断后均给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感染频次均显著减少,均无后遗症。结论对反复严重、特殊部位感染的男童,尤其是有相关家族史的患儿,尽早行免疫功能筛查,并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及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其他疾病误诊为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为KD 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均出现发热,其中7例伴皮疹、2例伴腹痛、1例伴四肢关节肿痛、1例伴咳嗽入院。8例均曾误诊为KD,误诊时间7~91(31.5±24.2)d。8例中经血培养及脑脊液高通量基因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布鲁杆菌病合并脑炎和血管炎1例;经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根据病史特点、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明确诊断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6例,其中2例经实验室检查明确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8例确诊后均给予相应治疗病情好转出院。随访病情稳定。结论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诊断经验欠缺和未能详细询问病史是导致其他疾病误诊为KD的主要原因。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与KD相关疾病知识,完善各项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并仔细鉴别诊断,或可减少或避免此类疾病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8.
骨肉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组织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主要发病于儿童、青少年以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早期临床症状为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局部的肿块。骨肉瘤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远处转移,极大部分患者会复发;转移或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极低。郑玉玲教授认为癌毒内盛的微环境是导致骨肉瘤转移复发的重要原因。治疗上应着眼于整体,通过调节机体的微环境降低疾病复发率,预防骨肉瘤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减轻患者疼痛肿胀临床症状、保护骨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临床用药以仙方活命饮为基础方,辨证施治,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章结合案例介绍郑教授治疗骨肉瘤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抑制妇科肿瘤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阿片类药物诱发呛咳(OIC)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3月至11月180例拟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地塞米松组,各60例。患者入室首先静息10 min(T 0)。全身...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布渣叶中总黄酮和牡荆苷质量分数随季节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采收期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阳东县大八镇太安村某布渣叶居群为研究对象,采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间共12个月的样品,采用Al(NO3)3-NaNO2-NaOH体系比色法测定总黄酮质量分数,HPLC法测定牡荆苷质量分数,采用DPPH模型测定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结果 12份样品的牡荆苷质量分数最高为0.068 4%(4月),最低为0.008 7%(10月),平均值为(0.034 9±0.013 4)%;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为16.9%(8月),最低为3.21%(3月),平均值为(9.975±3.425)%;9月份样品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最强,其EC50为1.461 9×10-3mg.mL-1,4月份样品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弱,其EC50为22.820 1×10-3mg.mL-1。结论布渣叶中总黄酮及牡荆苷的质量分数随季节的变化较大,整体上以4至8月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