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在植物筛选中曾发现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的叶对12-O-十四烷酰基大戟二萜醇-13-乙酸酯诱导的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早期抗原(EBV-EA)激活呈现强的抑制作用。为了探索可能的抗肿瘤促进剂,对紫穗槐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  相似文献   
322.
文献报道家黑种草(Nigella Sativa)具有镇痛活性,可用于关节疼痛和僵硬的治疗,但未有关于家黑种草种子提取物对前炎性介质如二十烷类化合物的产生或活性氧和脂质过  相似文献   
323.
为了探索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取牡丹皮的丙酮提取物(25℃制备),经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及HPLC,得3种新的不稳定单萜paeonisothujone (0.0008%,1),deoxypaeonisuffrone(0.0001%,5)和isopaeonisuffral(0.0001%,  相似文献   
324.
黄柏中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的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文作者曾报道从中药黄柏(Phellodendri Cortex)中分离到季胺生物碱木兰碱和黄柏碱,两者均能抑制小鼠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本文对黄柏碱进行集中研究,观察其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①黄柏碱、强的松龙醋酸酯(Pred)和环磷酰胺(CY)对X-射线辐射小鼠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影响:对CBF_1小鼠以600R X-射线辐射,辐射后立即经皮下注入BALB/c小鼠脾细胞悬浮液,引起细胞转移并产生局部移植物抗宿主  相似文献   
325.
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与发挥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和西医都是我国医学的组成部分,在维护人民健康、提供医学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十年来,此消彼长,中医药在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中领域缩小、作用下降,特色优势逐渐淡化,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笔者利用情报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加以归纳,重点探讨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与发挥的各种因素,供研究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26.
正2012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1]),正式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同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2])提出:"2015年,力争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量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目标。随后在2013年、  相似文献   
327.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广西、重庆、陕西基层中医医疗服务发展趋势,为西部卫生行动实施健康干预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08-2012年广西、重庆、陕西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服务数据,使用动态数列分析法分析基层中医医疗服务发展趋势。结果:与2008年相比,2012年广西、重庆、陕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诊疗人次分别增加807.8、650.5、570.1万人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2%、6.0%、6.3%;中医类出院人数分别增加15087.0、19165.0、8657.0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9.4%、28.2%、24.6%。结论:西部三省(市、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诊疗人次总量逐年增加,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出院人数保持稳定,略有上升。存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城乡基层中医药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328.
目的:本研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例,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评价的方法。方法:检索2005-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在CHK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论文,以年被引频次占前1%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作者团队和关键词互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修正topsis法量化排序等方法,筛选出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的重要科技创新内容。结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的文章中,年被引频次占前1%的文献共278篇。通过作者团队和关键词互相关分析,得到重要科技创新内容及其研究团队为:血瘀症(陈可冀等)、一测多评(王智民等)、糖尿病(仝小林等)等多项;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修正Topsis法量化排序等方法,对核心作者和核心创新内容的进一步筛选做了示例。结论:本研究的方法整体适用于机构内部创新成果的筛选和评价,可为建立中医药行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9.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和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酸性磷脂酸(acidphospholipids,AP)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定磷方法测定LPA及AP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TIA组(30例)、脑梗死组(30例)、进展性脑梗死组(15例)和对照组(30例),对不同组血清LPA及AP水平进行比较,并将脑梗死(脑梗死组和进展性脑梗死组)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中、重型3型,分析LPA及AP水平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结果 LPA水平在进展性脑梗死组最高(5.52±1.15)μmol/L,TIA组次之LPA(4.23±1.12)μmol/L,脑梗死组LPA水平较低(2.88±1.05)μmol/L,对照组最低LPA(1.22±0.67)μmol/L,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P进展性脑梗死组最高(6.14±2.10)μmol/L,脑梗死组次之(5.74±2.10)μmol/L,TIA组(3.20±1.96)μmol/L和对照组(2.24±1.06)μmol/L(P〈0.05);脑梗死按神经功能缺损3型间LPA及AP水平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A是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尤其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预警因子;LPA及AP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有关,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脑梗死诊断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3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496例脑梗死患者中108例H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HI组和非HI组患者的皮质型梗死、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糖、血压.结果:HI发生率为4.3%,多发生在脑梗死后2周内,影像学上多为非血肿型,血肿型少见,但血肿Ⅱ型预后差.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