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61.
学校生活适应量表的修订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 LASS(初中生版 )在高中生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应用 LASS(初中版 )和 SCL— 90对 2 36名高一和高三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 经主成分分析得出 5个因素 ,分别命名为集体适应、自我接纳、同伴关系、学业适应和师生关系。以 SCL— 90总均分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在高低 2组间学校生活适应量表各因子均分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 t=2 .31~ 7.6 6 ,P<0 .0 5 )。各分量表的 Crobachα系数在 0 .71~ 0 .84之间 ,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在 0 .73~0 .85之间。结论 经修订后的 LASS(高中版 )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果 ,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分半信度也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可以在高中生中试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了解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对睡眠的信念与态度,并探讨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n=61)和原发性失眠患者(n=62)为研究对象,并招募健康对照组(n=64)。三组被试均接受睡眠功能失调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同时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被试PSQI和DBAS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PSQI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伴失眠的抑郁症组和原发性失眠组PSQ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8.932、18.610,P均<0.01),两组DB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561、-5.791,P均<0.01)。以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PSQI评分作为因变量,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14.095,R2=0.327,P<0.05),DBAS中对睡眠的预测与控制因子和年龄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B=-0.100、-0.279,P<0.05或0.01)。结论 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存在更多的睡眠相关负性认知,且不良认知可能是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3.
心理治疗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与当代医学有共通之处,即注重疗效的实证支持[1]。有效的治疗手段会产生良好的预后,而无效的治疗方法则会延误患者的病情。当前心理治疗领域中流派众多,每个流派又拥有各种分支。然而,是否每种被命名的心理治疗方法都存在明确的治疗效果,确实值得通过研究来论证[2]。心理治疗的疗效研究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即通过实证研究来识别科学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同时排除那些看似有效,却无实际科学依据的心理治疗方案。进行疗效研究,方法学是首要考虑因素之一,即,研究者能否保证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以使基于该方法而得到的结果科学可信。如果疗效研究在方法学上就存在种种缺陷,那么,由此方法  相似文献   
6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精神病高危综合征的研究。介绍了精神病高危综合征的定义、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5.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间马霍尼、梅钦鲍姆与霍伦和肯德尔先后出版了认知行为疗法的专著.  相似文献   
66.
抗精神病药所致性功能障碍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抗精神病药引起性功能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选编条目,再经专家评定。小范围内进行预实验,形成初稿,然后对初稿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与修改,形成最终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然后,据此量表进一步判定其划界点。结果:男性性功能障碍评定量表(MBSDSRS)共10条,分为3个因子,分别为:性能力减退,性焦虑,性痛楚,量表和因子的Chronbachα系数为0.65-0.90,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69-0.87,重测信度为0.61-0.93,女性功能障碍评定量表(FBSDSRS)共12条,分为4个因子,分别为:月经紊秘,性能力减退,性痛楚,性焦虑。量表和因子的Chronbachα系数为0.73-0.91,Spearman-Brown分信度为0.67-0.90,重测信度为0.075-0.85。两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达到统计学要求,进一步得出男性量表划界点为15分,女性量表未得出准确的划界点,粗略估计为21分,结论:性功能障碍评定量表基本符合理论构想,且具有一定的信度与效度,男性量表划界点较为,妇性量表划界点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联合通气模式(SIMV-PSV),观察组采用ASV,比较两组HR、BP、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流速(Exp Flow)、吸气流速(Insp Flow)、呼气阻力(Rexp)、吸气阻力(Rinsp)、呼气时间常数(RCexp)、吸气时间常数(RCinsp)、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率和舒适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VT、RR、RCexp、Insp Flow对照组分别为(441±26)ml、(18.5±8.2)次/min、(1.3±0.4)s、(32.6±1.9)L/min,观察组分别为(667±15)ml、(13.2±0.9)次/min、(2.5±0.3)s、(38.4±3.9)L/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204、5.565、20.785、11.578,均P<0.05);舒适度优良率对照组84.00%,观察组9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8,P<0.05)。结论 ASV模式能够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RR、耗氧量及呼吸功,提高VT,操作简单,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6例患有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制剂生脉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且治疗组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西医联合生脉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对于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联合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选取63名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门诊及住院患者,选取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非理性信念量表(IB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进行评定,病例组治疗6周后复评一次。结果:病例组治疗前IBS各分量表得分和SCSQ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降低(均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01);病例组治疗前SCSQ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得分增加(P0.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GDS10的患者非理性信念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方式低于对照组(P0.001),消极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GDS得分与IBS中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得分呈正相关(P0.001),与SCSQ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非理性信念及不良应对方式,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康复,减少抑郁复发。  相似文献   
70.
北京市抑郁症的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掌握北京市常住人口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及其特征。方法以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核心本1.0版为主要调查工具,按多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原则,对北京市18个区县≥15岁人口5926人进行抑郁症的现况调查。结果(1)时点患病率为3.31%(196例),终生患病率为6.87%(407例)。(2)时点和终生患病率中,均为女性(分别为4.40%和8.46%)高于男性(2.45%和5.01%),年龄≥55岁者高,农村(4.19%和7.98%)高于城市(2.50%和6.07%),文盲(6.02%和10.87%)和小学文化程度者(5.42%和10.64%)高,再婚(9.52%和28.57%)、离婚(6.15%和13.85%)和丧偶者(5.43%和11.27%)高,不在业者(3.96%和7.95%)、月收入≤300元者(5.52%和9.13%)及有家庭暴力者(6.51%和15.38%)高,均P〈0.01~0.05。结论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常见精神障碍,预防控制抑郁症应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