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92篇
医药卫生   204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小鼠树突状细胞(DC)负载前列腺癌细胞株RM-1的裂解产物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及其抗肿瘤的免疫作用。方法 将RM-1细胞的裂解产物(T-lysate)作为肿瘤抗原负载小鼠骨髓来源的DC,构建DC瘤苗(T-lysate/DC),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四唑氮蓝(MTT)还原法检测其免疫活性;ELISA法检测其诱导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作用;体内实验检测DC瘤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和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DC负载RM-1细胞的裂解产物后,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Ⅱ)及共刺激分子(B7-1、B7-2)的表达明显增高;T-lysate/DC能够诱导小鼠产生RM-1特异性CTL,使细胞上清液中IL-2和IFN-γ水平升高,对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并能有效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经T-lysate/DC治疗的荷瘤小鼠瘤体生长减慢,存活期延长,瘤体出现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结论 DC负载前内腺细胞解产物后,能够有效诱导搞肿瘤免疫反应,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33例椎管内肿瘤经后路手术切除.结果 全切除29例,功能改善23例,加重4例,有效率为69.7%.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唯一方法,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的肿瘤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徐州市流动人口就医选择情况,为提高流动人口就医率、促进其合理就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720名徐州市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安德森模型,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徐州市流动人口患病就医和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668份,徐州市流动人口患病就医率为27.25%,基层就诊率为60.44%。男性、服务业人员、流动时间短、省内流动、有商业医保、距离基层医疗机构近、1年内基层就诊过的流动人口患病后更倾向于就医(P<0.05);未婚、流动时间短、距离医院远、1年内基层就诊过、自评健康状况好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基层就诊(P<0.05)。结论:徐州市流动人口就医率低,基层就诊率仍待提高。建议多方施策,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和就医可及性,加强健康教育和政策宣传,引导流动人口合理就医,助力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14.
背景 2014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对中医13个专科领域的240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项目进行制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本部分工作。目的 为了解中医领域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现状,从方法学角度对项目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本项目组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组进行调研。方法 2020年6—12月,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组为调研对象,每个项目组人员填写一份问卷,汇集项目组整体意见。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文件的方式下发通知至各项目组进行调查,网络端收取调查结果。围绕调研主题,问卷内容包括5大方面: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认识、指南制修订程序和方法学应用、指南制修订工作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指南实施推广和应用情况、指南制修订工作情况整体调研。问卷为半结构化设计,共30个结构化问题、4个开放性问题。调研完成后对结果进行数据汇总与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调研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8份,调研结果提示,在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认识上,大多数项目组(94.45%,187/198)认为本领域内依然需要更多的中医...  相似文献   
15.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世界第六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其所在部位的特殊性,口腔癌与多种微生物关系密切,且其发生发展极易受到微生物的调控。免疫系统的介导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也不可或缺,尤其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其具有放大微生物调控作用的能力,并反过来调控微生物种群组分及数量,相辅相成,共同加剧口腔癌的恶化。本文旨在总结目前微生物和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巨噬细胞对口腔癌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等相关工作,并对于微生物、巨噬细胞以及口腔癌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的研究现状与不足进行讨论。微生物和巨噬细胞都被认为是有前景的预后指标,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尽管目前已有学者关注着微生物及巨噬细胞在口腔癌中的作用,但少有研究将其与口腔癌前病变联系起来,微生物与巨噬细胞间相互调控关系也仍不明晰。因此,对于微生物、巨噬细胞、口腔癌三者关系网络的深度探索有望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皮肤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和皮肤鳞癌组织中Not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使用0、5、10、和20μmol/L浓度的汉黄芩素处理皮肤鳞癌A431细胞系24、48、72 h,分别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使用0、5、10、和20μmol/L浓度的汉黄芩素处理细胞48 h,随后采用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Real time PCR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使用Notch1激活剂多西环素处理后,进一步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皮肤鳞癌组织中Notch1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汉黄芩素能够抑制皮肤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汉黄岑素能够抑制Notch1基因的表达,而应用Notch1激活剂多西环素处理后,明显减弱了汉黄芩素对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汉黄芩素能够抑制皮肤鳞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进程,可能主要通过抑制Notch1基因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设计随机对照试验(RCT)时,如果对照组存在患者招募和入组困难的情况,就会影响试验整体实施。近年来,真实世界数据(RWD)作为除RCT之外的数据来源,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RCT中可以尝试采用将RWD作为对照组的研究设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中医药RCT西医对照组患者入组困难的问题,同时能提供有力证据来评价中医药的疗效。倾向评分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真实世界研究中混杂因素的处理,该文对RCT采用RWD作为对照组的这类设计中,基于倾向评分法常见的4种研究设计形式以实例分别进行了介绍,包括不对称随机分配、基于倾向评分分层法的两阶段设计、倾向评分联合复合似然法及倾向评分多种方法的联合。同时,这种设计类型也存在着方法学的挑战,包括RWD数据源必须是高质量且关键信息需要规范收集、RCT和RWD患者基线特征应该具有可比性、协变量选择时需要把所有已知与干预措施和结局相关的协变量都纳入进行分析等。在中医药领域采用这种设计时,还存在着有些RWD中医证型信息缺失、中医结局指标缺失等问题,在使用RWD时,需要根据数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分析。该文对以RWD作为RCT对照组的设计类型及面临的方法学挑战进行了介绍,期望能为研究者今后使用这类设计提供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并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792例胆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和药敏分析。观察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胆道疾病类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胆道手术史的患者胆道感染发生率,分析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54例胆道感染患者,胆道感染发生率为19.4%(154/792)。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7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9.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2.3%)、真菌(7.9%)。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26.3%)、肺炎克雷伯菌(19.0%)所占比例较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8.9%)、表皮葡萄球菌(6.1%)所占比例较高。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83.0%)、环丙沙星(70.2%)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0.0%)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79.4%)、头孢他啶(67.6%)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0.0%)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75.0%)、红霉素(62.5%)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0.0%)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81.8%)、氨苄西林(63.6%)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0.0%)、替考拉宁(0.0%)敏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214)、恶性胆道疾病(OR=2.37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OR=3.979)、胆道手术史(OR=2.912)为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胆道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病原学特点,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治疗药物。胆道感染有患者年龄大、恶性胆道疾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胆道手术史多种危险因素,应当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为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阜阳太和县某医院确诊的初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由医院组建的脑卒中随访小组根据发病时间对病例进行是否复发的随访。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初发脑梗死复发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复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阜阳市太和县某医院确诊的初发脑梗死病例共1 202例,截至2020年12月共随访到有效病例978例,初发病例与随访病例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78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5.23±17.69)岁,男性586例(59.9%),女性392例(40.1%)。有350例病例复发,复发率为35.79%,初次发病后第2年内复发的病例有299例,占84.57%。发病年龄(OR=1.486)、高血压(OR=1.62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539)、高尿酸血症(OR=1.777)、管腔重度狭窄(OR=2.438)、斑块T2WI高信号(OR=1.824)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阜阳市太和县初发脑梗死病例2年内复发率较高,该人群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解毒消痈饮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对症支持的常规治疗+痛痒消洗剂坐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口服解毒消痈饮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3、7、14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数评分(LRINEC)、Fournier坏疽严重程度指数(FGS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14天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应用解毒消痈饮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有利于评估患者术后病情及预后,减轻术后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