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3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目的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比较两者对不同大小子宫肌瘤疗效的差异。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38个肌瘤,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分别接受HIFU及射频消融治疗。HIFU组16例患者24个肌瘤直径2.0~4.0cm,26例患者32个肌瘤直径4.0~6.0cm,8例患者12个肌瘤直径6.0~8.0cm;射频消融组14例患者22个肌瘤直径2.0~4.0cm,27例患者35个肌瘤直径4.0~6.0cm,9例患者13个肌瘤直径6.0~8.0cm。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1周内行超声造影。采用Chi-squareχ2检验比较HIFU、射频消融治疗不同大小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2.0~4.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1.7%(2/24)和95.5%(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0,P>0.05);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4.0~6.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56.3%(18/32)和94.3%(33/35),HIFU组完全消融率低于射频消融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4,P<0.05);HIFU组、射频消融组直径6.0~8.0cm子宫肌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16.7%(2/12)和76.9%(10/13),HIFU组与射频消融组的完全消融率均降低,但射频消融组的完全消融率仍高于HIF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1,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下腹部疼痛、盆腔积液、阴道排液及单侧下肢麻木。HIFU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8/50),低于射频消融组的36.0%(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7,P<0.05)。结论 HIFU和射频消融对于直径4.0cm以下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对于直径6.0cm以上的子宫肌瘤,射频消融可取得较好疗效。HIFU作为一种无创治疗手段,可作为小肌瘤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22.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系统治疗对骨质疏松时人工骨植骨愈合及其内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A)、骨质疏松组(B)和唑来膦酸治疗组(C)。A组接受假手术,B、C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2周在大鼠右侧胫骨近中干骺端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并于种植体旁制备骨缺损,行Bio-oss骨粉同期植入术;C组给予唑来磷酸钠0.2mg/kg/3周肌注,A、B组注射生理盐水。种植术后第4周、12周分2批处死动物,标本制作不脱钙切片检测。结果:种植术后4周时,B组皮质骨厚度(TCB)、种植体骨结合率(IBCR)、新生骨量(NBV)、Bio-oss骨粉包被率(ERBP)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1);而C组除TCB外,其它参数则均显著高于A组(P〈0.01)。12周时,B组各项参数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1),C组除TCB略低于A组外(P〈0.05),其它参数与A组相似(P〉0.05)。结论:实验性骨质疏松可延迟人工骨植骨愈合,降低种植体骨结合率;唑来膦酸系统应用则可拮抗骨质疏松的负面影响,促进植骨愈合,使种植体骨结合率增加。  相似文献   
323.
目的 研究沈阳地区20例ABO亚型标本的血清学特征和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对20例ABO血型定型不一致的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PCR-SSP)基因分型、ABO基因的全编码区和内含子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测序.结果 在20例标本中,共检出亚型10种(Am、Bw、Bx、B3、A2B、AxB、A2 Bw、A...  相似文献   
324.
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在某些实验条件下,组织特异性的干细胞在组织和器官中能衍生为各种细胞谱系。已经有报道称骨髓基质细胞能衍生为骨骼细胞、胃贲门细胞、椭圆形肝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因此,通过资料研究分析出生后的骨髓细胞被诱导增殖进而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对其转化的特征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325.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肝灌流模型的试验,研究肝灌流法在肝保存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自普通健康的杂种犬获取供肝,采取同时灌流门静脉和肝动脉,共同氧合灌流液的方法对离体肝脏进行灌注试验. 结果:随灌注时间延长,灌注肝脏的生理和生化功能损伤. 至肝脏灌流24 h,灌流液PO2为(387.2±2.3)mmHg,HCO3为(3.6±0.1)mmol/L, AST为(1300±28) nkat/L, ALT为(1867±25) nkat/L, TBIL为(12.6±0.3) mmol/L. 在灌流24~36 h,体外肝脏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暗红色淤斑,胆汁生成量减少,灌注压也迅速上升. 结论:完成了大动物肝脏离体灌注,证明本肝灌流系统在24 h内可基本维持肝脏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相似文献   
326.
327.
ABO血型是人类血型系统中最早被发现,对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系统.它具有多个亚型,对其亚型进行正确定型是保证安全输血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28.
林凤秋  李剑平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1008-1010
<正>自2007年日本[1]和美国[2]科学家分别宣布用4个转录因子将人成纤维细胞诱导成具有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 cell,ESC)类似功能的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后,关于它的研究迅猛发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用于重新编程的转录因子从4个(Oct 4/Sox 2/Klf 4/c-Myc或Oct 4/Sox 2/Nanog/Lin 28)逐渐减少为2个  相似文献   
329.
目的建立血小板捐献者HLA基因分型资料库,探讨HLA-A、B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为临床患者提供HLA匹配的血小板。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和Luminex-SSO方法对730名沈阳地区血小板捐献者进行中低分辨率HLA-A、B基因分型,根据HLA表型群体资料,使用最大数学预期值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计算HLA-A、B座位单体型频率。结果 HLA-A位点共检出15种等位基因,HLA-B位点共检出36种等位基因,单体型数222种。结论为向临床提供HLA匹配的血小板,各地区有必要建立血小板捐献者HLA基因分型资料库。  相似文献   
330.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追踪法(TT)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收缩协调性和纵向运动功能。方法利用TT技术获取22例HCM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左室壁运动曲线,分别测量心尖长轴、心尖二腔和心尖四腔切面的二尖瓣环、基底段中部、中段乳头肌水平的收缩期峰值位移(Ds)、相对室壁达峰时间差(△Dt)和峰值位移差(AD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Dt明显延长,ADs明显增大,Ds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CM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协调障碍和纵向运动功能损害,TT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收缩协调性和纵向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