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皮瓣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56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将所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病例A组(52例)、病例B组(50例)、病例C组(54例)。病例A组患者给予小腿部位带蒂皮瓣进行治疗,病例B组患者给予局部转移皮瓣合并或未合并植皮手术进行治疗,病例C组患者给予游离的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治疗。回顾性研究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后,病例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病例B组(82.00%)与病例C组(70.37%),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病例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疼痛缓解时间、肢端感觉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病例B组及病例C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病例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疼痛缓解时间、肢端感觉恢复时间与病例C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A组患者的手术次数、溃疡复发率及截肢率均明显低于病例B组及病例C组,肢体保留比例明显高于病例B组及病例C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病例B组患者的手术次数、肢体保留比例、溃疡复发率及截肢率与病例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皮瓣修复术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肯定,其中小腿部位带蒂皮瓣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皮瓣,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胶补血胶囊中硫酸亚铁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3.
采用TLC 法对麝香保心康片中麝香、冰片、延胡索进行了定性鉴别。方法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劳累性心绞痛患者中,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发生率厦产生原因。方法20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心电图异常组和心电图正常组,对心电图正常组患者进行体袁心电图、Hoher、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静息心电图正常者83例,其中Holter检查ST—TCMV5呈缺血型者23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厦可疑阳性共46例,单支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和三支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并侧支循环病例中。心电图正常组的例数多于心电图异常组(P均〈0.05)。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劳累性心绞痛发生率为40.48%。结论病变冠状动脉主要在单支轻度狭窄及三支重度狭窄并侧支循环血管。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阵发性室速相关因素。方法对71例AMI并阵发室速与71例对照组做心电、电解质检查和冠脉造影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室速组低血钾、室性心律失常、3支冠脉重度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并室速发生与复杂性室早、低血钾、冠脉严重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采用前瞻性对比的研究方法评估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配合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54例糖尿病合并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冲击波疗法配合针刺组(27例患者27肩)和单纯冲击波组(27例患者27肩)。两组分别进行一个疗程治疗(共5次治疗,每次间隔1周)后进行常规随访,随访期分别为: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症状改变。一年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来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变化。治疗1年后的总体效果采用症状缓解程度和关节活动度综合评定,分为四级:治愈、显效、好转、无效。 结果共有44例患者完成了规定期的随访检查,包括冲击波疗法配合针刺组24例和单纯冲击波组20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VAS评分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点间存在交互作用,除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12,F=2.711,P<0.05)。最后一次随访(均≥12个月)结果显示,冲击波疗法配合针刺组患者的总体效果比单纯冲击波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5,P=0.041),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79.2%和50.0%。 结论相对于单纯冲击波疗法,冲击波配合针刺疗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效应,可考虑作为治疗糖尿病合并肩周炎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李军勇  张竞予  杨雪梅  刘青柏 《安徽医学》2017,38(10):1319-132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在局麻下行PTED手术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周及3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级。结果 术后1周优良率为81.0%,术后3个月为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而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ODI评分较术前下降,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再次行椎间盘镜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4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水肿,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 PTED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