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医药卫生   25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91.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雄性4 mo龄左右SD大鼠36只,体质量250~350 g, 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 供 ;DNA聚合酶-I Klenow大片段、biotin-dATP, dGTP, dCTP, dTTP购自美国Gibco公司. 1.2 脑缺血模型 按文献[1]方法建立前脑缺血模型. 1.3 动物分组及组织切片制备 36只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每组4只,假 手术对照组每组2 只,分缺血再灌注1, 2, 3, 6, 24和72 h 6个时间点,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取脑,将其快速包 埋于干冰中,选择视交叉部位切片,片厚10 μm,储存于-70℃冰箱备用. 1.4 方法 玻片晾干,在40 g.L-1多聚甲醛固定30 min, 0.01 mol.L-1 PB S漂洗5 min×3次;在37℃湿温箱中,用含有10 μmol.L-1的dGTP, dCTP, dTTP标记 的dATP和40 U.mL-1的E.coli Klenow片段及50 mmol.L-1 Tris-HCl, 1 0 mmol.L-1 MgCl2, 50 mmol.L-1 NaCl的混合液(pH 8.0)孵育1 h, 0.01 mol.L-1的PBS液终止反应,然后在PBS/小牛血清白蛋白(0.5 g.L-1)中洗5 m in,再将生物素-卵白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 1∶300, Sigma)在PBS/小牛血清白 蛋白中孵育1 h,最后用0.5 g.L-1 DAB在PBS (0.01 mol.L-1 pH 7.4)和0.5 g.L-1 H2O2中显色.  相似文献   
92.
基于Sybase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在开发及维护过程中,都遇到过各种死锁问题的困扰。引起数据库死锁的原因有多种,分析了引起Sybase数据库死锁原因,从而为解决死锁问题理清了思路。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肾镜碎石取石术一期治疗马蹄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合并肾结石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我院采用经腹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肾镜碎石取石术一期治疗马蹄肾UPJO合并肾结石患者1例。具体方法是采用经腹腔入路,在腹腔镜下先分离出肾盂并切开,然后使肾镜通过腹腔镜穿刺通道进入肾盂肾盏行碎石取石术,再在腹腔镜下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80min。术后21小时肛门排气,5天后拔除腹腔引流管,10天后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通畅,未发现明显结石残留。结论:经腹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肾镜碎石取石术一期治疗马蹄肾UPJO并肾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分析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对锁骨中段骨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术,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术,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1月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手术前后constant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月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改善优良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constant评分均高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1年constant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差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资料。GCS 13-15分25例,9-12分46例,6-8分39例,3-5分42例。结果手术123例,非手术29例。随访12周,GOS5分(恢复良好)93例(61.2%),4分(轻残)18例(11.8%),3分(重残)22例(14.5%),2分(植物状态)7例(4.6%),1分(死亡)12例(7.9%)。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脑干功能衰竭、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等。结论提高诊断意识、加强临床监测和动态CT扫描有助于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含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分析、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印迹转移检测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野生型p53基因转染MCF-7/A后的24、48 h均检测到p53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抑制MCF-7/A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发生改变,转染后的MCF-7/A的G0%G1期DNA百分含量(76.22%)明显高于对照组(43.64%,P<0.05),凋亡率(10.76%)与对照组(1.4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的耐药性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引起明显的G1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8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2组,各4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对照组实施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VAS评分、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和Lichtenstein术均有优点。可根据患者和术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8.
掌腱膜挛缩症是以手部掌腱膜增殖性纤维变性为典型病理特征的疾病,病变处的掌腱膜呈索条状或结节状改变,并累及表层皮肤,从而导致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屈曲挛缩[1]。本文回顾了我科从1998年6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5例掌腱膜挛缩症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99.
李小建  李兵  付战利  吕昌伟 《骨科》2018,9(3):193-196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股骨髁间窝撞击综合征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58膝)股骨髁间窝撞击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为28~65岁,平均(49.8±10.3)岁,单独左膝23例,单独右膝23例,双膝6例;病史为3个月~12年。收集并比较病人手术前后关节屈曲及伸直功能的改善情况和患肢手术前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等指标。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由术前的108.0°±10.2°(100°~120°)提高到术后的125.0°±7.9°(120°~135°),最大伸直角度由术前的16.0°±4.9°(10°~20°)改善为术后的6.2°±3.7°(0°~10°),膝关节伸、屈角度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38,t=7.142,P均<0.001);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87.0±9.8)分(82~100分),较术前的(51.0±11.8)分(41~78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0,P<0.05)。结论 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股骨髁间窝撞击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术后膝关节屈伸等功能,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
P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后路椎体间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36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选择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对病人的腰痛情况进行视觉疼痛自我评定(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同时评估术后腰椎融合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6个月。36例行PLIF治疗者,33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3例仍有轻度腰痛,术前、术后VAS腰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PLIF患者,融合率为90%。[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加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