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54篇
医药卫生   204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以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回顾性研究调查表》,并据其建立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收集到合格病例475例,中医证候诊断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痰热壅肺证(37.47%)、痰瘀阻肺证(32.00%)、肺肾气虚证(31.58%)、痰湿(浊)阻肺证(17.89%)、气阴两虚证(14.32%)等;根据各主要证候的症状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证候的判别准确率达74%以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主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5个基本类别。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主要证候有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等,可作为进一步开展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研究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2.
金蕾  曾洁  潘丽  孙垚  李亚芳  史宝欣 《护理学杂志》2019,34(15):37-40+65
目的系统评价初产妇第二产程不同分娩体位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中关于初产妇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对母婴结局影响的文献。采用Cochrane手册5.1.0中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ADDIS1.16.8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7种第二产程分娩体位,共8 483例初产妇。结果发现6种新型分娩体位与仰卧膀胱截石位相比,均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仅在减少产后2 h出血量方面无差异。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屈髋屈膝位在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方面效果最佳;侧卧位在降低会阴侧切率方面优势最强;俯卧位在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效果最佳。结论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不同新型分娩体位在改善母婴结局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但差异多无统计学意义,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以健康人咽部菌群密度为参考[1],研究呼吸道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变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以咽部菌群的密度变化来评估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采集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62例咽部菌群正常,60例咽部菌群异常)和21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研究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与临床症状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62例咽部菌群正常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治疗与不治疗在症状改善和痊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咽部菌群异常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治疗组和不治疗组的CP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219例下呼吸道患者(其中121例细菌性肺炎、74例重症肺炎及24例肺脓肿患者)的治疗观察,发现当咽部菌群在治疗过程中恢复正常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符合率分别为92.6%,86.5%和87.5%。结论 咽部菌群密度在健康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菌群种类和数量的稳定,但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导致咽部菌群失调; 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呼吸道感染应结合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来评估,这样可减少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天数,同时避免诱发耐药菌的产生和呼吸道菌群的失调。  相似文献   
54.
姜武  李亚萍  陈家栋  陶正明 《中草药》2022,53(21):6865-6873
目的 研究黄精Polygonati Rhizoma居群遗传多样性,为黄精药材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4个居群22个种源47份黄精种质资源为材料,选用14条ISSR和11对SRAP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遗传多样性比较和聚类分析,揭示黄精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结果 ISSR引物和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186和142条清晰带数,其中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185和140,多态性比率(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PPB)分别为99.46%和98.59%;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ISSR和SRAP标记下基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279 9和0.231 6,即黄精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居群间基因流(Nm)分别为1.286 4和1.659 3,遗传相似系数在0.053 3~0.948 1和0.032 8~0.967 7。聚类结果显示,相同黄精药材基原种质聚在一起,ISSR和SRAP标记分别将黄精居群分为5和3大类群,且以ISSR标记的聚类结果更符合实际地域分布。结论 黄精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ISSR和SRAP标记可适用于黄精亲缘性鉴定,研究结果可为黄精资源的保护和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5.
中药质量标志物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概念、新模式,将引领中药质量发展新方向。其中,如何表征中药整体质量属性及其生物学效应,是质量标志物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此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整合药理学的中药质量标志物发现与确证的研究思路,即通过"化学指纹-代谢指纹-网络靶标-生物效应-中医功效"多维关联系统筛选候选中药质量标志物,在此基础上,基于"肠吸收-活性评价-数据挖掘"体系建立中药质量标志物与生物活性之间精确定量模型并明确其贡献度。以元胡止痛片和心速宁胶囊为案例,介绍基于整合药理学的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6.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组方规律及整合药理学分子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振营  李亚卓  于飞  张昭  廖茂梁  张惠娟  刘昌孝 《中草药》2018,49(13):3042-3050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方剂经典名方和新方数据挖掘,运用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组方潜在作用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各药物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挖掘经典名方新方。应用整合平台靶标预测、网络构建等功能,获得经典名方和新方的成分-靶标网络、组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网络,通过功能分析和通路分析比较了经典名方与新方作用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分子机制。结果对筛选出的257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关联规则,挖掘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并进一步对比了经典名方和新方之间的可能分子机制差异。结论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以及整合药理学平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治疗挖掘经典名方和新方并研究潜在分子机制,为研究经典名方和衍生品提供了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57.
目的:测定湖南洪江国家黄精标准化基地多花黄精中的多糖含量,为多花黄精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硫酸-蒽酮试剂显色,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花黄精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在3.28~19.68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2),多花黄精多糖平均含量为8.05%。结论:洪江种植基地的多花黄精品质优良,洪江是道地黄精药材种植理想基地。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按入院阶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ADL训练,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6个月后ADL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ADL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干预后ADL评分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DL评分组内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 ADL训练能提高脑瘫患儿自理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9.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治疗不当所致的出血与栓塞占远期并发症的首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药监测简便、敏感、快速、实用的实验室首选指标,其报告方式的标准化对临床医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作为一个较好的监测抗凝药物水平的表示方法,已被WHO推荐使用,但对于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药治疗时PT-INR值的允许范围各地报告不一,为此,我们对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令治疗时PT监测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研究,以探讨适合本地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药治疗监测中PT-INR的允许范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可靠的实验室监测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共对年龄〉50岁的252例心脏病患者行心脏手术治疗,其中男120例,女132例;年龄50~74(55.2±3.5)岁。二尖瓣病变86例,主动脉瓣病变72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64例,房间隔缺损14例,室间隔缺损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5例,左心房粘液瘤8例。术前均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为有显著意义狭窄。对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52例中经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有显著意义狭窄(≥50%)患者21例,共计25支冠状动脉43个节段受累,其中左前降支14支、右冠状动脉6支、回旋支5支。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5.2%(20/21)。出院后随访218例,随访率86.8%,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心肌梗死、瓣周漏和抗凝并发症发生。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是心脏外科可供选择的一种准确性高的冠心病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