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为探测应激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Wheatley应激量表(WSP)对4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评定.同时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前后进行BPRS与WSP相关测定.且与60例抑郁症、30例正常人之间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应激总分明显高于正常人低于抑郁症,但社会习惯、社会交往应激因子分却明显高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经治疗后应激评分明显下降,且BPRS与WS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症。方法对81例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100例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及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具有每次发病时间长、易复发的特点,临床表现以罪恶妄想、疑病妄想、虚无妄想、贫穷妄想多见,抑郁症状以无助、无望感及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加用与不加用抗抑郁剂比较,在治疗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适当的社会支持、治疗上加用抗抑郁剂是缩短疗程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双相抑郁患者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皮质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方法:对30例未服药双相抑郁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的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皮质进行氢质子波谱(1H-MRS)扫描,双相抑郁患者经6周药物治疗后再次做1H-MRS扫描,检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谷氨酸复合物(Glx)、肌酸(Cr)4种代谢物。结果:双相抑郁组左侧前额叶皮质、双侧前扣带回皮质NAA/Cr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ho/Cr值、Glx/Cr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双相抑郁组右侧前额叶皮质NAA/Cr、Cho/Cr、Glx/Cr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后,左侧前额叶皮质、双侧前扣带回皮质NAA/Cr值较治疗前升高,Cho/Cr值、Glx/Cr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皮质NAA、Cho、Glx含量的改变与双相抑郁的发生和药物的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64.
围绝经期综合征情绪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情绪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与焦虑症、抑郁症之间在症状学等方面的区别.方法 收集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共148例(组1),与焦虑症(组2)、抑郁症各60例(组3),对就医者的第一病诉、人格与家系调查、临床症状、伴发的躯体化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等进行了临床对照分析,同时采用了艾森克人格测定,HAMA、HAMD、WPS的应激评定量表等对3组进行评定、对照.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第一病诉是烦躁,易激惹,共102例,占就诊人数的68.91%,其临床症状主要是以多种症状合并的形式存在,人格与家系调查表明了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更多类似于焦虑症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神经质基础;抑郁症有更多的遗传学意义;围绝经期综合征伴发焦虑症状:HAMA总分为26.02±4.22,焦虑症病人:HAMA总分为25.57±6.17,t=0.55,P>0.05.表明两者焦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围绝经期综合征伴发抑郁症状:HAMD总分为15.50±5.71,抑郁症病人:HAMD总分为22.95±3.75,t=8.36,P<0.05,表明两者在抑郁的严重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3组伴发的躯体化症状、精神病性症状人数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应激评分比较,表明了更多的应激存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中.结论 3组临床特征的比较揭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与焦虑症、抑郁症之间存在的共同之处及不同点,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的识别.  相似文献   
65.
从心身角度对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慢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学研究进展。其临床特征更多地倾向于躯体形式障碍,尝试采用了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提出了作为消化科医生应该掌握对慢性胃炎的精神科治疗。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服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患者(缓释剂组)与68例服用文拉法辛速释剂患者(速释剂组),从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缓释剂组起效时间较快,不良反应较少。速释剂组转躁者较多,排尿困难、癫痫、呕吐仅出现在速释剂组,但撤药反应仅发生于缓释剂组。两组治疗6周后无效的患者进行交叉用药,50.0%及53.3%的患者取得疗效。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小,更适合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胃炎的心理特征。方法:将64例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胃炎设定为研究组与48例内科治疗有效的慢性胃炎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艾森克人格、HAMD、HAMA分值、SeIL-90、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抑郁、焦虑等进行比较并将以上各值与慢性胃炎症状严重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存在明显的神经质性人格,多为内向不稳定型,并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抑郁焦虑分值与慢性胃炎症状的严重度呈正相关(r=0.59,F=54.98;r=0.86,F=339.98),研究组与对照组在SCL-90在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因子分上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与对照组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比较:研究组为132.97±17.13,对照组为105.90±21.36,t=6.15 p〈0.01;两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胃炎的患者多有神经质性人格,其对疾病的认知曲解、抑郁焦虑情绪对慢性胃炎的症状严重度和病程长短的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抗抑郁剂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5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分成A、B两组,A组30例予三联治疗,B组26例予抗抑郁剂(米氮平或帕罗西汀)治疗,对A、B两组治疗前与治疗6周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不良反应量表(TES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及治疗6周后幽门螺杆菌的未愈率进行测定、对照。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总分、TESS、IL-6、TNF-α均提示差异有显著性,而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未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抗抑郁剂可能是通过改变患者的免疫功能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存,可以作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有效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在抗抑郁药所致性功能障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4 2例符合抗抑郁药物所致性功能障碍的病人 ,按症状分类 ,加用丁螺环酮 2 0mg·d- 1治疗 1mo ,无效或部分有效者增加至30mg·d- 1,再持续 1mo ,测定性功能障碍在不同性别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及不同类型性功能障碍的改善程度。结果 :女性多为性欲与性交疼痛的障碍 ,而男性多为性唤起与性高潮唤起上的障碍 ,丁螺环酮对性唤起及性高潮唤起的改善较性欲及性交疼痛更明显。完全改善率 71% (30 / 42 ) ,部分改善率 19%(8/ 42 ) ,未改善 10 % (4 / 42 )。对 12例无效者和部分有效者加大剂量后 ,仅 1例完全改善。结论 :丁螺环酮可以作为抗抑郁药所致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 ,尤其是对男性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