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2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醒脑健神对大鼠脑缺血后海马DND的保护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100029)李克玲,黄启福,蒋玉风,朱陵群,邹丽琰,李伯光,贾旭,严京,杨丽萍本实验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10min再灌流1d、7d,造成海马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模型。观察...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研究益气活血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寻找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益气活血中药.方法通过在培养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加入血管紧张素Ⅱ,观察细胞直径和细胞数;在此基础上,进行益气活血中药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培养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实验药理学的研究.结果 Losartan、丹参素和川芎嗪大、中、小剂量组可显著抑制AngⅡ增加心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作用,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直径无明显影响,说明Losartan、丹参素和川芎嗪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而益气药党参和黄芪无此作用.结论活血药丹参素、川芎嗪可抑制AngⅡ引起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益气药党参、黄芪在本研究中未发现有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探讨心肌肥大过程中有关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病理改变以及川芎嗪、缬沙坦和曲美他嗪对其的药理作用。方法分离和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并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共培养72h、96h。BCA法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倒置显微镜拍摄并测量细胞直径,反映心肌细胞增殖情况;荧光显微镜测量线粒体内膜膜电位(ΔΨm)、酶标仪检测线粒体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和线粒体损伤百分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心肌细胞内ATP、ADP、AMP含量,反映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情况。在此基础上给予川芎嗪、缬沙坦和曲美他嗪,观察对心肌细胞重构中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药理作用。结果在细胞肥大过程中,心肌细胞MAO活性和线粒体外膜损伤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COX活性和线粒体ΔΨm均显著减低(P〈0.01),ATP、ADP含量显著减少(P〈0.01),AMP含量显著增加(P〈0.01)。川芎嗪能抑制AngⅡ引起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和细胞直径增大,改善线粒体外膜损伤,提高线粒体内膜膜电位及COX活性,降低MAO活性(72h时P〈0.01,96h时P〈0.05),增加ATP、ADP含量、降低AMP含量。缬沙坦能抑制AngⅡ引起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和细胞直径增大,改善线粒体外膜损伤,提高线粒体内膜膜电位(P〈0.05)及MAO活性(72h时P〈0.01,96h时P〈0.05),增加ATP、ADP含量、降低AMP含量(P〈0.01)。曲美他嗪能在72h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5),增加ATP、ADP含量(P〈0.05)。结论在心肌肥大过程中,存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害。川芎嗪和缬沙坦在逆转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作用,曲美他嗪无显著逆转心肌细胞重构作用,对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亦有限。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黄芪桔梗汤及黄芪黄连汤对克罗恩病(CD)大鼠肺与结肠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l, I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6只大鼠采用TNBS水溶液+无水乙醇一次灌肠法建立大鼠CD模型(造模成功率为63%),从造模成功的35只大鼠及正常组大鼠中各随机选出7只作为干预前的模型组及正常组。剩余造模成功的2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0.4 g/kg)、黄芪桔梗汤组(20.5 g/kg)、黄芪黄连汤组(20.8 g/kg),每组7只,另选取7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模型组用等体积纯净水灌胃,每天2次, 连续干预3周。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测定肺与结肠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干预前结肠组织ICAM-1蛋白及mRNA水平、肺ICAM-1 mRNA均升高(P<0.01,P<0.05),干预后结肠、肺组织ICAM-1蛋白及mRNA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各给药组干预后结肠、肺组织ICAM-1蛋白及mRNA水平均降低(P<0.01, P<0.05)。与西药组比较,黄芪桔梗汤组肺组织ICAM-1蛋白表达降低(P<0.05),黄芪黄连汤组结肠组织ICAM-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黄芪桔梗汤、黄芪黄连汤均能下调CD肺及肠组织中过度表达的ICAM-1;黄芪黄连汤在抑制结肠炎性细胞的黏附,减轻局部免疫病理损伤方面效果突出;黄芪桔梗汤减轻肺内炎症和损伤,防止肺纤维化形成方面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与肺损害的相关性,探讨UC肺损害的机制。方法选择90例2009年11月-2011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UC患者,观察并比较不同病程、病变范围、活动度的UC患者血清ET-1水平,探讨UC患者血清ET-1水平与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包括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 capacity,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率(FEV1/FVC),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aximal mid expiratory flow,MMEF),25%、50%、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aximal expiratory flow in25%,50%,75%vital capacity,FEF25%,50%,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DLCO),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弥散常数(diffusion constant,KCO),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残气量(residualvolume,RV),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volume,FRV),残气量/肺总量(RV/TLC)。另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UC组与对照组肺部症状、胸部X线摄片、肺功能、血清ET-1水平及肝肾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结果 UC组伴有咳嗽、胸闷等肺部症状10例(11.1%),胸部X线摄片异常25例(27.8%),肺功能异常54例(60.0%);UC组ALT升高2例(2.2%),AST升高2例,对照组ALT、AST均正常。UC组与对照组BUN及SCr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UC组血清ET-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变范围及活动度组患者血清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UC患者血清ET-1水平较病程<5年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血清ET-1水平与FEF25%及KCO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T-1水平可以更早地反映UC患者肺损害情况,血清ET-1可能是反应UC肺损害的敏感指标。UC患者肺损害可能与肺小气道阻塞,肺弹性功能减退以及弥散膜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心肌肥大过程中有关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川芎嗪的保护作用。方法提取和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并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共培养72、96h。通过BCA法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倒置显微镜拍摄并测量细胞直径,反映心肌细胞增殖情况;通过荧光显微镜测量线粒体内膜膜电位,酶标仪检测线粒体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活性,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c oxidase,COX)活性和线粒体损伤百分率等反映心肌细胞线粒外膜结构和内外膜功能的损伤。在此基础上给予川芎嗪与对照药缬沙坦,分析其对心肌细胞重构中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药理作用。结果在72、96h时,模型组较空白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均增加(P<0.01),心肌细胞直径均增大(P<0.01)。在该增殖过程中,心肌细胞MAO活性和线粒体外膜损伤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1),COX线粒体细胞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减低(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川芎嗪在72、96h时能显著减少心肌细胞总蛋白质含量及心肌细胞直径,并显著降低心肌细胞MAO活性,提高线粒体COX活性,改善线粒体外膜损伤百分率和内膜膜电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心肌肥大过程中,存在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川芎嗪在逆转AngⅡ所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中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黄芪、三七对骨髓干细胞体外转化并扩增EPC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常规采集下肢缺血患者骨髓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不同条件下贴壁扩增细胞。镜下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的百分比。结果:细胞呈梭形,束状排列,间杂有少量圆形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黄芪中、低剂量组,三七中、高剂量组CD3+4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增加。结论:黄芪、三七能促进EPC的转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及其成分人参皂苷Rb1、Rg1对神经、血管内皮、Ⅰ型星形胶质细胞缺氧/缺糖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揭示参麦注射液脑保护作用的细胞机制,并初步确定其主要效应成分.方法培养神经、血管内皮、星形胶质三种细胞,含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模拟造成缺氧/缺糖损伤,台盼蓝染色、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评价药效.结果参麦注射液及其成分人参皂苷Rb1、Rg1对正常培养的三种细胞均无明显毒性损伤;与缺氧/缺糖再给氧损伤模型组比较,参麦注射液及人参皂苷Rb1、Rg1各组的LDH漏出率、细胞死亡率显著下降(P<0.001),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01~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与其对神经、血管内皮、Ⅰ型星形胶质三种细胞缺氧/缺糖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关,人参皂苷Rb1、Rg1是其脑保护作用的主要效应成分;提示参麦注射液能够应用于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60.
参麦注射液对神经细胞凋亡及胞浆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培养诱导的凋亡发生率、胞内游离钙离子变化及参麦注射液的治疗作用。方法: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Fluo-3负载,流式细胞仪观察胞内钙平均荧光值变化。结果:缺氧/缺糖培养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内游钙离子增高,参麦注射液能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游离钙钙离子浓度。结论:凋亡是神经细胞死亡方式之一,参麦注射液抑制缺氧/缺 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及钙超载,有社会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