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2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通过研究活血药的提取物丹参素和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心肌肥大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心钠素(ANP)和肌动蛋白-β(β-actin)基因表达为指标,采用一步法,应用TRIzol Reagent提取心肌细胞总RNA,然后用RT-PCR方法测定其ANP、β-actin的mRNA表达。结果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AngⅡ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ANP mRNA的表达(P<0.01),而Losartan可明显抑制AngⅡ所诱导的ANP mRNA的表达(P<0.01),丹参素和川芎嗪也可减少ANP mR-NA的表达(P<0.05);AngⅡ同时也增加心肌细胞Ⅱ-actin mRNA的表达,而Losartan、丹参素和川芎嗪可显著抑制其表达(P<0.05)。结论 活血药的有效组分丹参素和川芎嗪可抑制AngⅡ对心肌细胞ANP和β-actin基因表达的增加,具有防止心肌细胞肥大作用,从而防治心脏肥厚。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α1-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1AT)水平与肺损害的相关性,探讨UC肺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将90例确诊为UC的患者,按病变范围、活动度、病情分期及病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病变范围、活动度、病情分期及病程的UC患者血清A1AT水平;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UC组及对照组血清肝、肾功能水平及肺功能,并比较两组间肝、肾功能,肺功能及血清A1AT水平的差异。分析UC患者各肺功能指标与血清A1AT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UC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结肠组织A1AT含量。结果 90例UC患者中,伴有肺功能异常者54例(60.0%),伴有其他UC肠外表现者24例(26.7%)。与对照组比较,UC组血清A1AT水平明显下降(P<0.05);病变范围为远端结肠及广泛结肠者血清A1AT水平较病变范围局限在直肠者明显下降(P<0.05);病程≥5年者血清A1AT水平较病程<5年者明显下降(P<0.05);病变范围为远端结肠及广泛结肠者肺功能通气指标中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0),肺容量指标中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volume,FRV)及肺弥散指标中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lung,DLCO)较病变范围局限在直肠患者均明显下降(P<0.05);UC患者病程与用力肺活量FVC呈直线负相关(r=-0.23,P=0.018);UC患者血清A1AT水平与峰流速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呈正相关(r=0.22,P=0.03)。UC患者结肠A1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UC患者结肠A1AT水平较轻中度患者下降(P<0.05)。UC患者结肠A1AT水平高于远端结肠炎及广泛结肠炎患者(P<0.05)。结论 UC患者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高于UC其他肠外表现,肺功能检测有助于提前筛查UC肺损害。UC患者血清及结肠组织中A1AT水平均明显下降,提示UC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与A1AT水平下降相关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阻塞性改变。  相似文献   
33.
34.
川芎嗪抗实验性膜性肾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根据Border方法复制膜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实验发现:实验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血浆和肾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显著升高,而全血和肾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降低,提示实验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存在由活性氧所致的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其抗氧化能力降低。用川芎嗪进行治疗,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提高肾组织和血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从而改善肾脏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毒损脑络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ox-LDL(0、5、10、25、50、75、100、150 mg/L)培养24、48、72 h,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以MTT测得的实验结果为基础选取ox-LDL浓度组(0、50、75、100 mg/L)和时间点(24、72 h),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和图像定量分析系统观察ICAM-1和VCAM-1的变化。结果ox-LDL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统计学差异显著。细胞免疫化学法和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显示ox-LDL各组(50、75、100 mg/L)OD值在24、72 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同浓度组在24、72 h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浓度的ox-LDL能改变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提高ICAM-1和VCAM-1的表达,构成了内毒损伤络脉的部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36.
丹参酮ⅡA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TGF-β1启动子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对人TGF-13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观察丹参酮u.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将不同长度的人TGF-131基因启动子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组成重组体phTGF 2.14,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大鼠系膜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1、5、10 mg/L)进行干预,用ELISA方法检测报告基因CAT的活性.结果 10ms/L的丹参酮ⅡA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丹参酮Ⅱ浓度为1、5 mg/L时对重组体phTGF 2.14的表达活性无影响,当增大丹参酮ⅡA浓度为10 ms/L时对重组体phTGF 2.14的表达活性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当浓度为10 ms/L时对人TGFβ1基因启动子活性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
急性脑出血致肺损伤的模型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急性脑出血致肺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阐释脑源性肺损伤综合征的科学概念,为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随机将72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组各分6个亚组(即术前及术后1 h、6 h、12 h、24 h、48 h),使用Ⅳ型胶原酶-肝素钠-生理盐水联合注射建立脑出血时脑源性肺损伤综合征模型,结合呼吸频率、血气分析、自细胞计数、肺组织含水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肺组织病理观察,评估该动物模型.结果该模型动物不仅存在明确稳定的脑出血,而且短时间内即出现一系列炎性反应,出现严重的的肺功能损伤和明确的肺组织病理改变.结论该模型可成功地模拟急性脑出血时脑源性肺损伤综合征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8.
为了验证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小鼠血脑屏障完整性的保护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分光光度计检测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小鼠脑和脊髓内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物CD4、CD8以及单核细胞表面标记物CD11b 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伊文思蓝含量。结果提示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与脑内CD4、CD8、CD11b mRNA表达的升高相关,应用益肾达络饮可以明显减轻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小鼠大脑和脊髓炎性细胞的聚集。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NF-κB信号传导通路在EAE发病中的作用,观察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疗效,探讨益肾达络饮治疗EAE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EAE小鼠中枢神经组织中NF-κBp65、IκB-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能降低EAE的复发率(P<0.05),改善EAE模型小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与模型组相比,激素组、中药组、中药加激素组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κB-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EAE中,NF-κB介导的炎性级联反应是EAE小鼠CNS炎性浸润、轴索损伤的重要原因;中药复方益肾达络饮能降低EAE的复发率,有效改善EAE小鼠神经功能损伤;中药益肾达络饮干预EAE的作用机制与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探讨心肌肥大过程中有关心肌细胞线粒体改变的病理和治疗问题。方法:分离和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并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共培养72,96 h。通过BCA法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倒置显微镜拍摄并测量细胞直径,反映心肌细胞增殖情况;通过荧光显微镜测量线粒体内膜膜电位(ΔΨm);酶标仪检测线粒体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和线粒体外膜损伤百分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心肌细胞内ATP,ADP,AMP含量,反映心肌细胞线粒结构和功能在与AngⅡ共培养中的损伤和能量代谢情况。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和缬沙坦,观察它们对心肌细胞重构中线粒体结构、功能的药理作用。结果:在72,96 h 2个时间点,模型组较空白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直径均显著性增加。在该增殖过程中,心肌细胞线粒体MAO活性和线粒体外膜损伤百分率均显著升高,线粒体COX活性和线粒体ΔΨm均显著减低,ATP,ADP含量减少,AMP含量增加。黄芪注射液和缬沙坦能抑制AngⅡ引起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和细胞直径增大、改善线粒体外膜损伤和内膜膜电位及COX,MAO活性,增加ATP,ADP含量、降低AMP含量。结论:在心肌肥大过程中,存在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损伤变化是继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损伤后发生的。黄芪注射液和缬沙坦在逆转血管紧张素Ⅱ所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中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作用,逆转心肌细胞肥大、纠正心肌重构有利于心肌细胞能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